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536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该装置包括机体总成、上下料总成、夹具总成、刀具总成、排屑总成、冷却总成、电气总成、控制总成,机体总成包括机座模块及机身模块,上下料总成包括送料模块、上料模块及下料模块,夹具总成包括液压系统、转塔工作台模块及夹具模块,刀具总成包括一组立式铣刀机构、四组卧式钻刀机构及三组卧式铣刀机构,排屑总成包括强迫金属屑流动模块及金属屑收集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将扳手扳体坯件头部加工工艺整合为连续化、自动化制造模式,实现工件自动上料、一次装夹十工位转移、八道工序加工及可靠下料工作,解决了因单机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生产节拍长、用人成本高、精度误差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扳体加工专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日常工具,用于拆装一定尺寸的螺母或螺栓,结构虽然简单,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扳手有呆扳手及活动扳手。呆扳手的一端或者两端都制有固定的尺寸开口,经久耐用,但只适用于一种或两种尺寸的螺母,适用范围较小;活动扳手可以灵活的适用多种尺寸的螺母,使用比较广泛。扳体作为活动扳手骨架,是其他活动扳手安装载体,其扳体坯件头部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活动扳手使用性能。目前我国扳体坯件头部几乎采用单机加工,工艺流程整合度低、生产节拍慢,同时由于不同工位的切换,导致安装精度误差累积影响最终加工精度,且频繁的加工工位扳体转移,无法避免会发生磕碰等状况,直接影响扳体质量。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针对扳体坯件头部连续性加工专用设备,也往往采用输送装置将多台单机整合成一条生产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但同样也没有解决不同工位的切换导致安装精度误差累计等问题,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及车间占用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总成、上下料总成、夹具总成、刀具总成、排肩总成、冷却总成、电气总成、控制总成,机体总成包括机座模块及机身模块,机座模块包括圆周方向布置的八个刀具机构支座及中心位置布置的转塔工作台支座,相邻的刀具机构支座夹角为36°,八个刀具机构支座相对于机座模块左右中心线对称,其中位于机座模块左前方的刀具机构支座与机座模块左右中心线夹角为54° ;上下料总成包括送料模块、上料模块及下料模块,上料模块包括Z方向直线上料机构及xy平面直线上料机构,其中xy平面直线上料机构的上料轨迹与机座模块左右中心线夹角为18° ;夹具总成包括液压系统、转塔工作台模块及夹具模块,转塔工作台模块侧面设有十组安装孔,十组安装孔均匀分布在转塔工作台模块圆周方向,相邻的安装孔夹角为36°,与机座模块左右中心线最小夹角为18°,夹具模块包括十组相同的夹具机构;刀具总成包括一组立式铣刀机构、四组卧式钻刀机构及三组卧式铣刀机构,四组卧式钻刀机构分别为第一卧式钻刀机构、第二卧式钻刀机构、第三卧式钻刀机构及第四卧式钻刀机构,三组卧式铣刀机构分别为第一卧式铣刀机构、第二卧式铣刀机构、第三卧式铣刀机构,其中四组卧式钻刀机构及三组卧式铣刀机构均采用杠杆增力换刀装置;排肩总成包括强迫金属肩流动模块及金属肩收集模块,其中强迫金属肩流动模块采用冷却总成的冷却液作为流动介质;机身模块位于机座模块正上方,并互相固定,送料模块位于机座模块左前方,并互相平行,上料模块与送料模块、机座模块连接,下料模块与机座模块连接,液压系统分别与转塔工作台模块、夹具模块连接形成回路,转塔工作台模块位于机座模块中心位置布置的转塔工作台支座正上方,并互相连接,十组夹具机构与转塔工作台模块的十组安装孔一一对应连接,机座模块圆周方向布置的八个刀具机构支座以左前方的刀具支座为起点,沿着顺时针分别与立式铣刀机构、第一卧式钻刀机构、第二卧式钻刀机构、第三卧式钻刀机构、第四卧式钻刀机构、第一卧式铣刀机构、第二卧式铣刀机构、第三卧式铣刀机构对应安装,排肩总成位于机座模块左后方,并互相连接,冷却总成与刀具总成、排肩总成连接,电气总成、控制总成分别与上下料总成、夹具总成、刀具总成、排肩总成、冷却总成连接,并与机体总成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机座模块四边方向采用内倾斜结构,中心位置采用内陷结构,机座模块左、右、后三边方向内倾斜结构与中心方向内陷结构断层,后边方向内倾斜结构正下方设有内腔,机座前边方向内倾斜结构、与中心内陷结构、后边方向内腔形成连续延伸的直线。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模块对应的夹具机构为零工位、以零工位为起点,沿着顺时针方向,立式铣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一工位,第一卧式钻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二工位,第二卧式钻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三工位、第三卧式钻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四工位,第四卧式钻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五工位,第一卧式铣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六工位,第二卧式铣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七工位,第三卧式铣刀机构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八工位,下料模块对应的夹具机构为第九工位,不同工位随着转塔工作台模块带动切换,转塔工作台模块每转动一次角度为36°,转动间隔时间为加工中心生产节拍。作为优选,所述的立式铣刀机构主轴中心线位于第二工位夹具机构中间平面,第一、二、三、四卧式钻刀机构主轴中心线位于对应的第三、四、五、六工位夹具机构中间平面,第一、二、三卧式铣刀机构主轴中心线位于第七、八、九工位夹具机构中间平面。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塔工作台模块转动方向为顺时针。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总成包括刀具检测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具检测装置采用红外线传感器,位于刀具机构刀头前端部的正上方。采用本技术,通过将机体总成、上下料总成、夹具总成、刀具总成、排肩总成、冷却总成、电气总成、控制总成模块化设计,有效将扳手扳体坯件头部加工工艺整合为连续化、自动化制造模式,实现工件自动料、一次装夹十工位转移、八道工序加工及可靠下料工作,解决了因单机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生产节拍长、用人成本高等问题,避免了不同工位切换导致安装精度误差,频繁的加工工位扳体转移发生磕碰等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加工精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释放了用人成本空间,降低了企业制造成本,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减少了车间用地面积,有利于智能制造模式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整机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机体总成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送料及上料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夹具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一一转塔工作台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机座模块及冷却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总成1、机座模块11、刀具机构支座111、转塔工作台支座112、机身模块12、上下料总成2、送料模块21、上料模块22、Z方向直线上料机构221、xy平面直线上料机构222、下料模块23、夹具总成3、液压系统31、转塔工作台模块32、安装孔321、夹具模块33、夹具机构331、刀具总成4、立式铣刀机构41、四组卧式钻刀机构42、第一卧式钻刀机构421、第二卧式钻刀机构422、第三卧式钻刀机构423、第四卧式钻刀机构424、三组卧式铣刀机构43、第一卧式铣刀机构431、第二卧式铣刀机构432、第三卧式铣刀机构433、排肩总成5、强迫金属肩流动模块51、金属肩收集模块52、冷却总成6、电气总成7、控制总成8。【具体实施方式】—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总成1、上下料总成2、夹具总成3、刀具总成4、排肩总成5、冷却总成6、电气总成7、控制总成8,机体总成I包括机座模块11及机身模块12,机座模块11包括圆周方向布置的八个刀具机构支座111及中心位置布置的转塔工作台支座112,相邻的刀具机构支座111夹角为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总成(1)、上下料总成(2)、夹具总成(3)、刀具总成(4)、排屑总成(5)、冷却总成(6)、电气总成(7)、控制总成(8),机体总成(1)包括机座模块(11)及机身模块(12),机座模块(11)包括圆周方向布置的八个刀具机构支座(111)及中心位置布置的转塔工作台支座(112),相邻的刀具机构支座(111)夹角为36°,八个刀具机构支座(111)相对于机座模块(11)左右中心线对称,其中位于机座模块(11)左前方的刀具机构支座(111)与机座模块(11)左右中心线夹角为54°;上下料总成(2)包括送料模块(21)、上料模块(22)及下料模块(23),上料模块(22)包括Z方向直线上料机构(221)及xy平面直线上料机构(222),其中xy平面直线上料机构(222)的上料轨迹与机座模块(11)左右中心线夹角为18°;夹具总成(3)包括液压系统(31)、转塔工作台模块(32)及夹具模块(33),转塔工作台模块(32)侧面设有十组安装孔(321),十组安装孔(321)均匀分布在转塔工作台模块(32)圆周方向,相邻的安装孔夹角为36°,与机座模块(11)左右中心线最小夹角为18°,夹具模块(33)包括十组相同的夹具机构(331);刀具总成(4)包括一组立式铣刀机构(41)、四组卧式钻刀机构(42)及三组卧式铣刀机构(43),四组卧式钻刀机构(42)分别为第一卧式钻刀机构(421)、第二卧式钻刀机构(422)、第三卧式钻刀机构(423)及第四卧式钻刀机构(424),三组卧式铣刀机构(43)分别为第一卧式铣刀机构(431)、第二卧式铣刀机构(432)、第三卧式铣刀机构(433),其中四组卧式钻刀机构(42)及三组卧式铣刀机构(43)均采用杠杆增力换刀装置;排屑总成(5)包括强迫金属屑流动模块(51)及金属屑收集模块(52),其中强迫金属屑流动模块(51)采用冷却总成(6)的冷却液作为流动介质;机身模块(12)位于机座模块(11)正上方,并互相固定,送料模块(21)位于机座模块(11)左前方,并互相平行,上料模块(22)与送料模块(21)、机座模块(11)连接,下料模块(23)与机座模块(11)连接,液压系统(31)分别与转塔工作台模块(32)、夹具模块(33)连接形成回路,转塔工作台模块(32)位于机座模块(11)中心位置布置的转塔工作台支座(112)正上方,并互相连接,十组夹具机构(331)与转塔工作台模块(32)的十组安装孔(321)一一对应连接,机座模块(11)圆周方向布置的八个刀具机构支座(111)以左前方的刀具支座为起点,沿着顺时针分别与立式铣刀机构(41)、第一卧式钻刀机构(421)、第二卧式钻刀机构(422)、第三卧式钻刀机构(423)、第四卧式钻刀机构(424)、第一卧式铣刀机构(431)、第二卧式铣刀机构(432)、第三卧式铣刀机构(433)对应安装,排屑总成(5)位于机座模块(11)左后方,并互相连接,冷却总成(6)与刀具总成(3)、排屑总成(5)连接,电气总成(7)、控制总成(8)分别与上下料总成(2)、夹具总成(3)、刀具总成(4)、排屑总成(5)、冷却总成(6)连接,并与机体总成(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安伟陈坤见唐安军王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