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属于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颈板、底板、轻钢龙骨及主梁,在水平顶板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相连接;在第一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在水平底板和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上设置有第四螺栓孔,底板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相连接;在第二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螺栓孔,底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三螺栓孔内的第三螺栓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施工
,是涉及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底板、依靠颈板抗震耗能的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外墙板逐渐应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中,我国已有许多工程使用轻钢龙骨作为复合墙体内部的支撑体系。这样,龙骨与主体结构(尤其是主梁)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了复合墙体的抗震耗能能力。解决这一难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外墙生产厂家在探索和实践,试图确定一种更加有效地连接方式在改善外墙体的抗风和抗震能力的同时,使龙骨受力满足主梁的变形要求,但是成功的案例却很少。目前,国内出现的新型复合墙体,多以轻钢作为龙骨,在其两侧设置维护板材,内部浇筑泡沫混凝土或者其他无机芯材,构成防火保温外墙板。因此,轻钢龙骨与主梁的连接方式成为了该新型外墙板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这种新型复合墙体的特性使其成为建筑行业研究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先后出现了龙骨通过型钢与主梁相连,龙骨与主梁铰接等连接方式,但是现有的连接方式只能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却不具备抗震耗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抗震耗能能力的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其在提高轻钢龙骨与主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依靠螺栓变位、颈板的平面内弯曲产生的位移消散地震能,同时也能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主梁的变形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包括颈板、底板、轻钢龙骨及主梁,所述颈板由水平顶板和第一竖直板组成,所述底板由水平底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在颈板的水平顶板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相连接;在颈板的第一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颈板水平顶板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轻钢龙骨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在底板的水平底板和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螺栓孔,底板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相连接;在底板的第二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栓孔,底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三螺栓孔内的第三螺栓相连接。横向并排设置的所述轻钢龙骨之间通过缀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颈板的水平顶板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相连接,而且颈板水平顶板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留有余量的第一螺栓孔可以确保纵向地震波作用下,轻钢龙骨与主梁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瞬间产生一定相对位移,可以消散纵向地震能;2、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颈板的第一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相连接,而且轻钢龙骨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留有余量的第二螺栓孔可以确保横向地震波作用下,轻钢龙骨与主梁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瞬间产生一定相对位移,可以消散横向地震能;3、颈板的水平顶板在竖直方向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平面内向下弯曲,即平面内弯曲,消散竖向地震能。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地震发生时通过颈板可产生任意方向的位移,通过形变来消散地震能,改善轻钢龙骨与主梁连接的整体稳定性,又可以改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与建筑主梁连接的抗震耗能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颈板与轻钢龙骨连接后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与轻钢龙骨连接后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应用实施例——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颈板,2-底板,3-轻钢龙骨,4-第二螺栓,5-第三螺栓,6-水平顶板,7-第一竖直板,8-水平底板,9-第二竖直板,10-主梁,11-缀板,12-第一螺栓,13-第四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包括颈板1、底板2、轻钢龙骨3及主梁10,所述颈板1为L型颈板,由水平顶板6和第一竖直板7组成,所述底板2为L型底板,由水平底板8和第二竖直板9组成;在颈板1的水平顶板6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1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12相连接;在颈板1的第一竖直板7和轻钢龙骨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1与轻钢龙骨3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4相连接;所述颈板1水平顶板6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轻钢龙骨3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在底板2的水平底板8和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螺栓孔,底板2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13相连接;在底板2的第二竖直板9和轻钢龙骨3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栓孔,底板2与轻钢龙骨3通过设置在第三螺栓孔内的第三螺栓5相连接。横向并排设置的轻钢龙骨3之间通过缀板11相连接。所述的轻钢龙骨3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是指: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沿两侧向外扩出一部分,类似于三个圆形螺栓孔并排在一起,中间的螺栓孔与两侧的螺栓孔有重叠,但是要保证在横向地震波的冲击下第二螺栓4可以沿冲击力的方向移位到一侧的螺栓孔中。所述的颈板1水平顶板6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是指: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沿两侧向外扩出一部分,类似于三个圆形螺栓孔并排在一起,中间的螺栓孔与两侧的螺栓孔有重叠,但是要保证在纵向地震波的冲击下第一螺栓12可以沿冲击力的方向移位到一侧的螺栓孔中。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步骤一:将轻钢龙骨3的上部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4与颈板1相连接;步骤二:将轻钢龙骨3的下部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设置在第三螺栓孔内的第三螺栓5与底板2相连接;步骤三:用缀板11连接横向并排设置的轻钢龙骨3,以提高整体性;步骤四:将颈板1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12与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相连接,将底板2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13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相连接;所述第四螺栓13采用地脚螺栓,以确保复合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与主梁10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颈板1的水平顶板6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1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12相连接,而且颈板1水平顶板6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留有余量的第一螺栓孔可以确保纵向地震波作用下,轻钢龙骨3与主梁10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瞬间产生一定相对位移,可以消散纵向地震能。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颈板1的第一竖直板7和轻钢龙骨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1与轻钢龙骨3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4相连接,而且轻钢龙骨3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留有余量的第二螺栓孔可以确保横向地震波作用下,轻钢龙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板、底板、轻钢龙骨及主梁,所述颈板由水平顶板和第一竖直板组成,所述底板由水平底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在颈板的水平顶板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相连接;在颈板的第一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颈板水平顶板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轻钢龙骨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在底板的水平底板和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螺栓孔,底板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相连接;在底板的第二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栓孔,底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三螺栓孔内的第三螺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钢龙骨与主梁的抗震耗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板、底板、轻钢龙骨及主梁,所述颈板由水平顶板和第一竖直板组成,所述底板由水平底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在颈板的水平顶板和上层建筑的主梁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颈板与上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内的第一螺栓相连接;在颈板的第一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螺栓孔,颈板与轻钢龙骨通过设置在第二螺栓孔内的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颈板水平顶板上的第一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纵向上留有余量,轻钢龙骨上部的第二螺栓孔在水平方向的横向上留有余量;在底板的水平底板和下层建筑的主梁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螺栓孔,底板与下层建筑的主梁通过设置在第四螺栓孔内的第四螺栓相连接;在底板的第二竖直板和轻钢龙骨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孟宪宏,张斯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