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316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电机,电机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子一端的上离合,以及与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下离合包括由长轴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的离合件,下离合内具有保持与上离合脱开趋势的第一弹性件,转子的一端插接有能与离合件相碰撞的第一驱动件,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与紧贴摩擦片一侧的第一刹车片,第一刹车片通过径向设置在转子上并能带动与摩擦片分离的第二驱动件与转子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相抵接,将刹车装置设置在离合机构与电机之间,并利用离合件与上离合的配合带动转子转动,减少力矩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得在手动操作时更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电机
技术介绍
管状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升降门窗、遮阳系统、投影屏幕等领域,包括外部的电机管、电机总成、刹车总成、减速总成和行程控制总成,在通电情况下按动升降开关控制电机总成转动通过减速总成减速输出带动电机管转动,电机管转动再电动外管转动实现门窗或投影屏幕的升降。通常管状电机还具备手动操作机构,在断电时电机总成无法工作需要通过电动操作机构带动门窗或投影屏幕的升降。在申请号为201210363904.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动管状电机同时公开了现有的手动操作方式,现有的手动操作机构的管状电机(结合其附图)包括电机机芯1’,通过刹车装置2’连接到减速装置3’,减速装置3’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轮,转轮连接传动管,从而带动连接于传动管的负载;电机机芯I’的另一端通过轴座7’连接有行程装置4’,在行程装置4’的端部设有手拉机构,如链条5’等,当管状电机断电后,可通过拉动链条5’,使得行程装置4’的长轴转动,从而带动与轴座7’卡合的外管转动,外管带动减速装置3’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负载转动。在上述申请文件中提出现有的手动操作方式较为费力,结构复杂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在申请文件中通过在电机I与行程装置5之间设置离合机构4,在手动操作时将两者连接,可以使得转子随长轴而动,从而通过减速装置输出,以便节省手动操作的力;在断电手动操作时,手动机构带动行程装置的长轴转动,长轴带动下离合和上离合卡合,进而带动和上离合固定的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使得刹车片和摩擦片脱离,减速装置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负载,省却了在行程装置和电机间设置带动外管转动的结构,由此可以避免行程装置和电机间连接的导线缠绕而导致不可靠发生意外。在上述申请文件所采用的离分方式大致为通过手动机构6带动长轴51转动,长轴51通过穿设的第一插销511带动下离合42转动,下离合42与离合支撑件43分离并与上离合41相配合固定带动上离合41转动即带动了转子11的转动,转子11上穿设的第二插销34作用在第一刹车片31的刹车套管33上,通过第二插销34与刹车套管33上开设的斜面作用使得第一刹车片31与摩擦片35脱开进而实现转子11带动减速装置2转动再带动负载转动,上述为“手动管状电机”申请文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在力传递过程为:步骤1、作用在手动机构6长轴51上的力矩传递给下离合42 ; 步骤2、下离合42作用上的力传动到离合支撑件43使得下离合42脱离离合支撑件43的固定实现自转; 步骤3、下离合42脱开离合支撑件43后的力矩传递到上离合41即传递到转子11上; 步骤4、转子11的转动带动刹车套管33脱开与摩擦片35。完成离合过程需要4步走,每步力矩的传递中都会消耗大量的能力使得操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的力作用在手动机构6上,虽然改变原先现有的传动方式但在能量的消耗上讲还是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带动负载,尤其在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中将刹车装置3设置在电机I与减速装置2之间,需要通过电机I的转子11带动刹车装置3的解锁这一过程相当费力并且解锁过程缓慢无疑增大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时所需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电机在断电手动操作时较为省力,并且成本较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状电机,包括电机、电机的一端连接有减速装置以及设置在电机另一端的行程装置,所述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行程装置包括由手动机构带动的长轴,所述长轴由设置在行程装置上的手动机构带动,所述电机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子一端的上离合,以及与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所述下离合包括由长轴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的离合件,所述下离合内具有保持与上离合脱开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转子的一端插接有能与离合件相碰撞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与紧贴摩擦片一侧的第一刹车片,第一刹车片通过径向设置在转子上并能带动与摩擦片分离的第二驱动件与转子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断电时操作手动机构带动长轴转动,长轴转动作用在下离合上的离合件同步转动,带动离合件沿轴向移动与上离合相配合并且撞击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作用在第二驱动件上带动第一刹车片与摩擦片分离,致使同步带动转子转动通过减速装置输出带动负载,缩减了力矩传递到转子过程中的步骤,并且首先通过脱开刹车装置再带动转子转动减少在力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使得整个手动操作过程大大减少传递力矩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得手动操作较为省力。作为优选地,所述下离合包括离合座与套设在离合件外并与离合件同步转动的管套,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离合件并抵接于离合座,所述离合件的一端径向穿设有第一插销,离合件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起与凹陷,所述凸起与凹陷互相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合件的一端插接的第一插销首先将离合件固定现在离合座内,并且第一插销作用传动件使用与上离合相配合传动,管套的设置提高离合件转动的稳定性并降低离合件的制造成本,离合件的另一端设置的凸起与凹陷用于与长轴相配合转动。作为优选地,所述长轴的一端在径向方向上穿设有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与离合件的凹陷或凸起处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长轴上的第二插销置于凹陷处,当长轴在手动机构带动下转动时,第二插销从凹陷处朝向凸起处方向运动直到达到离合件轴向的最大位移,此时第二插销抵接在凸起处带动离合件转动,此种方式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子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容置槽,在径向方向贯穿有与容置槽相通的长条孔,所述第一驱动件插接与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刹车片包括刹车套筒,刹车套筒套设于转子外,转子套设有第二弹性件并置于刹车套筒内,第二驱动件穿设于刹车套筒并穿过长条孔,第二驱动件可在长条孔内轴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离合件在长轴的作用沿轴向移动时撞击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作用在第二驱动件致使第二驱动件沿长条孔轴向方向移动带动刹车套管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刹车片与摩擦片相脱离,此种方式第一刹车片与摩擦片分离迅速,并且第一刹车片能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迅速复位抱死转子,刹车过程同样迅速。作为优选地,所述刹车装置还包括紧贴于摩擦片另一侧的第二刹车片,第二刹车片套设于转子上,第二刹车片的一侧抵接有压盖,转子的一端置于压盖内,固定于转子一端上的上离合同样置于压盖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刹车片实现双边刹车提高刹车效果,压盖将第二刹车片压紧并与转子固定,压盖再与电机相固定实现刹车装置的固定。作为优选地,所述上离合包括套设在转子一端的离合片,沿离合片的轴向方向延伸有至少两根圆柱,所述圆柱与第一插销互相配合传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离合件通过长轴的作用沿轴向移动时,离合件与上离合配合,离合件一端上设置的第一插销作用在圆柱上带动上离合转动,上离合再带动转子转动,结构上及其简单加工成本低。作为优选地,所述离合座开设有容置孔,离合件置于容置孔内,在容置孔的末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抵接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垫片上,在离合座设置有限位环的一端面设有第二垫片,穿设于离合件一端的第一插销抵接于第二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管状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电机,包括电机、电机的一端连接有减速装置以及设置在电机另一端的行程装置,所述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行程装置包括由手动机构带动的长轴,所述长轴由设置在行程装置上的手动机构带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子一端的上离合,以及与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所述下离合包括由长轴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的离合件,所述下离合内具有保持与上离合脱开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转子的一端插接有能与离合件相碰撞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与紧贴摩擦片一侧的第一刹车片,第一刹车片通过径向设置在转子上并能带动与摩擦片分离的第二驱动件与转子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春辉喻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甬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