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及螺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191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所述杆体的外侧面开设有多条螺旋槽,螺旋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杆体的两端面上。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螺杆的螺杆泵。本发明专利技术螺杆及螺杆泵具有结构简单、输送流量大、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栗
,具体讲是一种螺杆及螺杆栗。
技术介绍
螺杆栗是容积式转子栗。由于各螺杆的相互啮合以及螺杆与衬筒内壁的紧密配合,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啮合空间,当容积增至最大形成一个密封腔时,液体就在一个个密封腔内连续地沿轴向移动,随着螺杆的转动和啮合,这些密封空间在栗的吸入端不断形成,将吸入室中的液体封入其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杆轴向连续地推移至排出端,将封闭在各空间中的液体不断排出。市面上现有的螺杆栗形式有单螺杆,双螺杆,三螺杆,五螺杆,这些都是通过增加传动级数来实现增大流量,而这样设计的缺点在于栗体外形加大,轴传动级数增多,传动力矩大,原动机需要更大的动力,且要求螺杆自身加工精密,结构复杂,装配困难,经济性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输送流量大、通用性强的螺杆及螺杆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所述杆体的外侧面开设有多条螺旋槽,螺旋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杆体的两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表面设置有衬胶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螺杆栗,包括栗体,栗体内设置有栗轴,所述栗轴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螺杆。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由旋向相反的前螺杆与后螺杆相连而成,前螺杆与后螺杆的连接处相对应的栗体上开设有排出口,栗体上于栗体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排出口的两侧开设有两个吸入口。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吸入口位于栗体的同侧,排出口位于与吸入口相对的栗体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栗体由前栗体、中间栗体和后栗体三部分依次可拆式装配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前螺杆的主体收容于前栗体中,后螺杆的主体收容于后栗体中,前螺杆与后螺杆的连接部收容于中间栗体中。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吸入口分别位于前栗体、后栗体上,排出口位于中间栗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栗轴的数量为两根,相应螺杆的数量也为两组,两组螺杆相互啮入口 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专利技术螺杆具有多条螺旋槽,由于单条螺旋槽结构的螺杆形成的密封腔是单线路径,而多条螺旋槽结构的螺杆形成的密封腔是多线路径,因此相比较可大大提高输送流量,增大通过能力,对含有颗粒介质的处理能力也增大,通用性强;同时,相应的螺杆栗也具有结构简单、输送流量大、通用性强等优点。二、本专利技术螺杆栗在工作时,介质可从两侧的两个吸入口吸入,并从中间的排出口排出,可有效增大输送流量;同时,介质往栗体的中间相向输送,使得朝向两个方向的轴向推力正好相互抵消,介质输送平稳,震动小。三、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的栗体由前栗体、中间栗体和后栗体三部分依次可拆式装配而成,如此,整个衬套螺杆栗拆装方便,便于栗体内部部件(螺杆、内衬等)的更换,整体维修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螺杆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的整体剖视图(双支撑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双支撑结构)。图5是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的整体剖视图(单支撑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的整体剖视图(双支撑结构)。图中所示:1、螺杆11、杆体12、螺旋槽2、栗体21、前栗体22、中间栗体23、后栗体3、栗轴4、前螺杆5、后螺杆6、排出口 7、吸入口 8、前内衬9、后内衬10、齿轮箱11、减速箱13、衬胶层。【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螺杆1,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的外侧面开设有多条螺旋槽12,螺旋槽12的两端分别位于杆体11的两端面上。本实施例中,螺旋槽12的数量为三条,且三条螺旋槽12等间距分布在杆体11的外侧面上。当然,本专利技术并未对螺旋槽12的数量作具体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螺旋槽12可以为其它数量,只要大于或等于两条即可。杆体11的表面设置有衬胶层13。由于衬胶层13具有弹性,不仅增加了密封性,而且提高了固体颗粒的通过能力,解决了螺杆栗只能用于清洁介质输送领域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螺杆I具有多条螺旋槽12,由于单条螺旋槽12结构的螺杆I形成的密封腔是单线路径,而多条螺旋槽12结构的螺杆I形成的密封腔是多线路径,因此相比较可大大提高输送流量,增大通过能力,对含有颗粒介质的处理能力也增大,通用性强。如图3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螺杆栗,包括栗体2,栗体2内设置有栗轴3,栗轴3上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螺杆I。本专利技术螺杆栗结构简单、输送流量大、通用性强。以下对螺杆栗的结构作进一步限定: 螺杆I由旋向相反的前螺杆4与后螺杆5相连而成。前螺杆4与后螺杆5的连接处相对应的栗体2上开设有排出口 6,栗体2上于栗体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排出口 6的两侧开设有两个吸入口 7。具体实施时,两个吸入口 7与螺杆I的两端——对应设置。介质从排出口 6两侧的吸入口 7被吸入,并在旋向相反的前螺杆4与后螺杆5的作用下向栗体2的中间输送,直至从排出口 6排出。通过将排出口 6设置在栗体2的中部,同时在排出口 6的两侧开设两个吸入口 7,并配合以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杆1,可有效增大输送流量;同时,介质往栗体2的中间相向输送,使得朝向两个方向的轴向推力正好相互抵消,介质输送平稳,震动小。作为优选,两个吸入口 7位于栗体2的同侧,排出口 6位于与吸入口 7相对的栗体2的另一侧。为了解决整个螺杆栗拆装困难,内部的螺杆1、内衬更换不便的问题,将栗体2设计成由前栗体21、中间栗体22和后栗体23三部分依次通过螺钉可拆式装配而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前螺杆4的主体收容于前栗体21中,后螺杆5的主体收容于后栗体23中,前螺杆4与后螺杆5的连接部收容于中间栗体22中。两个吸入口 7分别位于前栗体21、后栗体23上,排出口 6位于中间栗体22上。内衬包括前内衬8和后内衬9,前内衬8通过螺钉设置于前栗体21的内壁上,后内衬9通过螺钉设置于后栗体23的内壁上,前内衬8、后内衬9分别完全包络前螺杆4、后螺杆5ο本专利技术衬套螺杆栗的螺杆I旋转时,螺杆I与内衬相接触,而不与栗体2的内壁相接触。当内衬与螺杆I磨损时,只需要更换内衬与螺杆I即可。又由于本专利技术衬套螺杆栗的栗体2由前栗体21、中间栗体22和后栗体23三部分依次可拆式装配而成,如此,整个衬套螺杆栗拆装方便,对于前螺杆4、后螺杆5、前内衬8以及后内衬9的更换极为方便,可有效降低整体维修成本低。本实施例中,栗轴3的数量为两根,分别为主动栗轴3和从动栗轴3,主动栗轴3和从动栗轴3上分别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螺杆1,且两组螺杆I相互啮合。当然,本专利技术并未对栗轴3的数量作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栗轴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根、三根或其他的根数。此外,本专利技术衬套螺杆栗还包括齿轮箱10和减速箱11,栗体2安装在齿轮箱10上,栗体2内的主动栗轴3和从动栗轴3均延伸入齿轮箱10内与内部的齿轮相连,减速箱11用于对栗轴3起到减速的作用。由于齿轮箱10和减速箱11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以上所述的螺杆栗为两边进、中间处的双支撑结构,当然本专利技术并未对螺杆栗的结构作具体的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包含有上述螺杆的且为一进一出的单支撑结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侧面开设有多条螺旋槽,螺旋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杆体的两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仁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