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979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和倒圆锥状的筒底,所述筒底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且四个侧边卸料口的中心到筒体底部的距离相同,所述侧边卸料口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连接有第一卸料管道,且第一卸料管道上设有侧边卸料阀,所述第一卸料管道与筒底的侧壁相平行,所述筒底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卸料口,所述中心卸料口连接有第二卸料管道,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原中心孔卸料时的抽芯形成,不形成抽芯,就没有大的卸料自然夹角,没有了角度黄砂中粗颗粒就不会自然滚动,就不会形成离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点卸料筒仓
技术介绍
目前的黄砂存储设备中为了节约烘干成本及持续供应干砂,设计的砂库一般在 300、500、600吨以上甚至更多,而砂的出口只能做成传统形式,即把砂库底部做成倒锥体漏 斗型出口,以方便黄砂能靠重力自动从此中心口流出。而锥体的设计以黄砂自然休止角45 度,实际定型时都大于这个角度,一般都为50~55度。正因为选择这样的角度是因为想让干 砂能自然流出,而再大或再小的角度,会使砂库的总体高度抬得很高或形成死角堆料。所以 50~55度即已是一个比较经济的角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这个角度和这个唯一的出口,使库内的砂从一开始满库时就 以中心抽芯方式卸料,从细度模数的角度来说,当库内砂开始由底部中心开始卸起,存量的 逐步减少使得抽芯卸料形成的自然内锥角就越来越大直到形成内部坍塌,在坍塌前干砂中 大颗粒相比小颗粒及粉料更会流动,是由于抽芯锥体的角度形成下降存在了动能,流动速 度增加,使干砂中大、中、小颗粒因为这个抽芯形成的锥体角度重新集聚,从而破坏了原本 规则正态分布的细度模数。而坍塌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干砂中的含水量、粉料有着一定的关 系。 当抽芯式卸料卸到库倒锥体边缘高度左右时,由于砂的总体量减少,上挤压力为 零,只靠自身重力卸料,这时库内的砂还是以抽芯式卸料。靠库底的倒锥全不能完全使库内 所剩余的料自然溜出库口。由于烘干后的砂有一定的热量并含有水蒸气,加上南方的气候 变化。烘干后黄砂的吸潮因素不得不考虑在内了。吸潮、倒锥体的黄砂粉料的进一步增加、 锥体形成的粉料滞留、滞留的粉料吸收潮气后更加剧了倒锥体部体的滞留,如此恶性循环。 最后在砂库锥体以上2~3米处形成一个抽芯的空洞。使砂库的总容量下降并加剧了离析的 发生时间。 从使用三年砂库清库情况观察,单独中心出料孔出料,倒锥体处开始堆积物料约 有120~150吨(以一个直径6米、高10. 5米,实际存量480吨的砂库为例)。从清理出来的 料分析,含泥量约在10%,〇. 16mm以下的粉量占50%,水份2~5%。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改变 或防止、抑制大直径园筒内砂中较粗颗粒自然流动所引起的离析。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种多点卸料筒仓,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和倒圆锥状的筒底,所述筒底 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且四个侧边卸料口的中心到筒体底部的距离相 同,所述侧边卸料口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连接有第一卸料管道,且第一卸料管道上 设有侧边卸料阀,所述第一卸料管道与筒底的侧壁相平行,所述筒底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 心卸料口,所述中心卸料口连接有第二卸料管道,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体外壁由上向下均匀间隔设有多圈加强筋,且筒体的内径 大于筒底的最大内径。 本技术在原来倒锥体中心卸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边缘四个卸料口,使得原来 只能从中间的唯一出口卸料的改变成多点卸料。这样就可以保证或改变原中心孔卸料时的 抽芯形成,不形成抽芯,就没有大的卸料自然夹角,没有了角度黄砂中粗颗粒就不会自然滚 动,就不会形成离析。另外本技术的四个侧边卸料口上均设有卸料阀,可随时根据筒仓 内的情况对卸料状态进行调整,进一步防止离析的形成。【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筒仓底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1和倒圆 锥状的筒底2,所述筒底2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 3,且四个侧边卸料口 3 的中心到筒体1底部的距离相同,所述侧边卸料口 3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 3连接有 第一卸料管道4,且第一卸料管道上设有侧边卸料阀5,所述第一卸料管道4与筒底2的侧 壁相平行,所述筒底2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卸料口 7,所述中心卸料口 7连接有第二卸料 管道8,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6。所述筒体1外壁由上向下均匀间隔设有多圈 加强筋,且筒体1的内径大于筒底2的最大内径。 经过多点卸料后,由于侧边卸料口的作用,物料的出料由多个出口,可使筒内黄砂 没有机会形成抽芯或是很小的下沉点,整个物料平面可以视作为水平下降。采取这样的措 施后同时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筒仓的利用空间。 如图2所示,从原来的倒锥体中心卸料的基础上,增添了侧面四个卸料出口,并同 样采取插入式气动阀,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变换选择阀的开启顺序、时间和循环时间, 使得出料细度模数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本技术的离析控制效果如表1。 表1.各仓位改造前后细度模数对照表 从上表上可以分析出,改造后烘干后的进库料的细度模数平均为2. 4~2. 7左右, 无多点卸料前细度模数的变化绝对值有I. 6,而改造后只偏差了 0. 4。 以自然合适的结构去抵消原设计中自然形成的不足,是本项技术创新的最终构 想。随着砂浆行业的进一步拓展,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为节约烘干成本,干砂的储存量会 在建厂初期中考虑得越来越大,砂库直径大小是决定砂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径越大,同 样储存量的库建造高度越低。相对于其它辅助设备的高度就能降低,节约成本。所以本办 法解决了由于圆库直径变大后带来的离析、可储存量变小的问题,为稳定最终产品:砂浆的 质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主权项】1. 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1)和倒圆锥状的 筒底(2),所述筒底(2)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3),且四个侧边卸料口(3) 的中心到筒体(1)底部的距离相同,所述侧边卸料口(3)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3) 连接有第一卸料管道(4),且第一卸料管道上设有侧边卸料阀(5),所述第一卸料管道(4) 与筒底(2)的侧壁相平行,所述筒底(2)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卸料口(7),所述中心卸料 口( 7 )连接有第二卸料管道(8 ),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由上向 下均匀间隔设有多圈加强筋,且筒体(1)的内径大于筒底(2)的最大内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和倒圆锥状的筒底,所述筒底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且四个侧边卸料口的中心到筒体底部的距离相同,所述侧边卸料口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连接有第一卸料管道,且第一卸料管道上设有侧边卸料阀,所述第一卸料管道与筒底的侧壁相平行,所述筒底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卸料口,所述中心卸料口连接有第二卸料管道,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本技术改变原中心孔卸料时的抽芯形成,不形成抽芯,就没有大的卸料自然夹角,没有了角度黄砂中粗颗粒就不会自然滚动,就不会形成离析。【IPC分类】B65D90/02, B65D88/28【公开号】CN204822709【申请号】CN201520430050【专利技术人】来敏 【申请人】杭州正裕建材有限公司, 来敏【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点卸料筒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状的筒体(1)和倒圆锥状的筒底(2),所述筒底(2)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分布四个侧边卸料口(3),且四个侧边卸料口(3)的中心到筒体(1)底部的距离相同,所述侧边卸料口(3)为圆角矩形,所述侧边卸料口(3)连接有第一卸料管道(4),且第一卸料管道上设有侧边卸料阀(5),所述第一卸料管道(4)与筒底(2)的侧壁相平行,所述筒底(2)的中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卸料口(7),所述中心卸料口(7)连接有第二卸料管道(8),且第二细聊管道上设有中心卸料阀(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正裕建材有限公司来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