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711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通风效果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毂结构强度低,易变形,抗震性能差,通风性能差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轮辋及设于轮辋上的轮辐,其中的轮辐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中部的安装环及设于安装环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辐条的外侧端向外延伸固定在轮辋上,并在相邻辐条间形成风孔,在辐条沿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加强筋,相邻辐条内侧端对应的侧加强筋对接后又形成三角形的内加强筋,且至少两个内加强筋两侧对应的侧加强筋设有厚度差,以及至少两个内加强筋上朝向轮辋中心的顶角相对于对应的辐条夹角中分面向一侧偏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结构,尤其涉及通风效果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轮毂一般是采用圆板形的轮辐支撑在轮辋内,为了减轻重量和提高通风效果,在轮辐上等距离排列设置了若干个风孔,但由于轮辐为圆板形的平面结构,导致轮毂的强度低,抗震性能差,易变形,同时由于轮毂整体采用全对称结构,使轮毂的轴向的通风性能差,长期行驶时轮毂温升高,易引发轮胎爆裂等安全事故。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727863U)公开了一种轮毂,它包括中间带有轮轴通孔的圆形板,所述的圆形板的一侧面上有环形台阶状凸台,在一级凸台圆周边的圆上开有若干个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圆形板的另一个侧面上有一环形凸台,凸台面呈螺纹状。该结构中的轮辐同样为圆形板对称结构,因此同样存在结构强度低,抗震性能差,轮毂易变形,通风性能差,长期行驶时轮毂温升高,易引发轮胎爆裂等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通风效果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毂结构强度低,易变形,抗震性能差,同时通风性能差,长期行驶时轮毂温升高,易引发轮胎爆裂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包括轮辋及设于轮辋上的轮辐,其中的轮辐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中部的安装环及设于安装环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辐条的外侧端向外延伸固定在轮辋上,并在相邻辐条间形成风孔,在所述辐条沿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加强筋,相邻辐条内侧端对应的侧加强筋对接后又形成三角形的内加强筋,且至少两个内加强筋两侧对应的侧加强筋设有厚度差,以及至少两个内加强筋上朝向轮辋中心的顶角相对于对应的辐条夹角中分面向一侧偏斜。通过在辐条的两侧设置侧加强筋以及在辐条的内侧端形成内加强筋,增加了辐条的强度,又通过对与内加强筋交接重叠部分的内加强筋设置厚度差,从而改面了内加强筋在径向方向上的支撑强度,即辐条的支撑强度处于变化中,又通过内加强筋顶角的单侧偏斜,使安装环外环面的支撑处于变化中,从而破坏了轮毂的等频率运转,提高了轮毂的整体强度,并使轮毂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同时加强筋的厚度差和内加强筋顶角的变化,也改变了气流的传导方向,增强了通风效果,因此通过对轮毂细节的进行简单的调整和改进,强化了通风效果和轮毂强度,改造成本低,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辐条中至少有两个辐条对应于轮辋轴向方向的侧面相对于轮辋的径向中分面呈上、下起伏状分布。通过辐条在轴向方向的高低变化,同样是改变了辐条在径向方向上的支撑强度,使轮辋在圆周方向的支撑强度处于变化中,提高了轮毂的整体强度,并使轮毂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也改善了轮毂的通风效果。安装环外环面上可以设置多个辐条,作为更优选,在所述安装环外环面上等距离一体式连接着五个辐条,其中有三个辐条比其余辐条厚0.5mm至2mm。通过局部连续或间隔改变辐条厚度,强化了强度及气流变化,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和通风效果。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环外环面上等距离一体式连接着五个辐条,其中有三个辐条上对应的四个侧加强筋比其余的侧加强筋厚0.5mm至1.5mm。通过局部连续或间隔改变侧加强筋厚度,强化了强度及气流变化,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和通风效果。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环外环面上等距离一体式连接着五个辐条,其中有两个内加强筋上的顶角相对于对应的辐条夹角中分面同向偏斜3mm至10mm。通过局部连续改变顶角方向,强化了强度及气流变化,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和通风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侧加强筋在辐条的两侧向上向外延伸并与辐条共同构成马鞍形结构。马鞍形结构在不会改变风孔的大小的情况下提高了辐条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辐条的外侧端一体式连接在连接环上,连接环同轴嵌装在轮辋内环面上,且在连接环与轮辋的环形对接缝上设有若干段间断焊缝。通过在辐条的外侧端一体式连接连接环,提高了轮毂的整体强度;连接环通过间断式焊接固定在轮辋上,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量,避免了应力集中造成的质量缺陷。作为更优选,所述间断焊缝对应设置在辐条的外侧端,且至少有两段间断焊缝相对辐条的轴向中心面向一侧偏斜。通过局部连续或间隔改变间断焊缝位置,使间断焊缝同向或逆向偏斜,强化了强度及气流变化,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和通风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具有下述优点: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辐条、加强筋的厚度差及内加强筋顶角的变化,强化了强度及气流变化,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和通风效果;同时辐条、加强筋及内加强筋间隔或连续变化时,可平衡轮毂重心,改善轮轴的受力状态,延长轮毂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包括轮辋1及固定在轮辋1上的轮辐2,其中的轮辐2又包括同轴位于轮辋1中部的安装环21及一体式连接在安装环21外环面上的五个辐条22,五个辐条22沿安装环21的外环面均布,在轮辋1的内环面上同轴嵌装着连接环6,连接环6采用间断式焊接固定在轮辋1上,从而在连接环6与轮辋1的环形对接缝上形成了五段间断焊缝7,间断焊缝7位于辐条22的外侧端,其中有两段间断焊缝7相对辐条22的轴向中心面顺时针方向偏斜10mm,且该两段间断焊缝7间隔分布,辐条22的外侧端一体式连接在连接环6上,并在相邻辐条22间形成风孔3,在辐条22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一体式连接着侧加强筋4,如图4所示,侧加强筋4在辐条22的两侧向上向外延伸并与辐条22共同构成马鞍形结构,相邻辐条22内侧端对应的侧加强筋4对接后又形成三角形的内加强筋5,且其中三个辐条22两侧对应的六条侧加强筋4中有四条侧加强筋4比其余的侧加强筋4厚1mm,且该三个辐条22连续分布。同时两个相邻的内加强筋5上朝向轮辋1中心的顶角8相对于对应的辐条22夹角中分面相向偏斜5mm,如图3所示,辐条22中有三个连续分布的辐条22对应于轮辋1轴向方向的侧面相对于轮辋1的径向中分面呈上、下起伏状分布,该三个辐条22比另外两个辐条22厚1mm。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中三个内加强筋5上的顶角8相对于对应的辐条22夹角中分面同向逆时针偏斜8mm,且三个顶角8中的两个相邻,另外一个间隔分布,同时两个间隔分布的辐条22两侧对应的四条侧加强筋4比其余的侧加强筋4厚0.8mm,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包括轮辋(1)及设于轮辋(1)上的轮辐(2),其中的轮辐(2)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1)中部的安装环(21)及设于安装环(21)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22),辐条(22)的外侧端向外延伸固定在轮辋(1)上,并在相邻辐条(22)间形成风孔(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条(22)沿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加强筋(4),相邻辐条(22)内侧端对应的侧加强筋(4)对接后又形成三角形的内加强筋(5),且至少两个内加强筋(5)两侧对应的侧加强筋(4)设有厚度差,以及至少两个内加强筋(5)上朝向轮辋(1)中心的顶角(8)相对于对应的辐条(22)夹角中分面向一侧偏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包括轮辋(1)及设于轮辋(1)上的轮辐(2),其中的轮辐(2)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1)中部的安装环(21)及设于安装环(21)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22),辐条(22)的外侧端向外延伸固定在轮辋(1)上,并在相邻辐条(22)间形成风孔(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条(22)沿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加强筋(4),相邻辐条(22)内侧端对应的侧加强筋(4)对接后又形成三角形的内加强筋(5),且至少两个内加强筋(5)两侧对应的侧加强筋(4)设有厚度差,以及至少两个内加强筋(5)上朝向轮辋(1)中心的顶角(8)相对于对应的辐条(22)夹角中分面向一侧偏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22)中至少有两个辐条(22)对应于轮辋(1)轴向方向的侧面相对于轮辋(1)的径向中分面呈上、下起伏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车轮的强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环(21)外环面上等距离一体式连接着五个辐条(22),其中有三个辐条(22)比其余辐条(22)厚0.5mm至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高通风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平孙锋峰吴兵华董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