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包括:选料、剥皮切片、调整糖度、灭菌、添加改性发酵液、发酵和过滤;其中,改性发酵液是在天然发酵液中接种有改性菌种,所述改性菌种选自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至少一种。本案在原有的工艺条件下添加有益菌种,使微生物酵素朝着设计的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酵素原料的选择,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微生物酵素的抗氧化活性和酶活力;添加改性菌种后,酵素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呈现,为研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酵素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酵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
技术介绍
酵素是近几年来人们热衷的健康食品,不管是电视广告,还是网络营销,随处都可见它的身影。其实,它就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酶”,人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都需要依靠酵素的催化反应和能量的供给来维持它们的动力和健康。酵素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我们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能促进血液的循环,排除体内毒素,净化我们的血液系统;能加强我们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增强体质;能调节我们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肝脏的排毒;还能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活化细胞。20世纪初酵素开始在日本盛行,紧接着陆续被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美国等地引进,并在所到之处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酵素热,反响异常热烈。随着时代向前,人类对健康的重视,酵素相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酵素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物在其发酵的过程中不断的消耗碳水化合物,促使脂肪含量降低,因此,人类投入漫长的时间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成本把食材进行发酵之后再食用绝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口味,更有营养学方面的考虑。微生物酵素即指以一种或者多种水果、蔬菜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而产生的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性发酵食品。在酵素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自己的新陈代谢,使原料产生多种变化,在不影响原有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生成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酶类。这些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酚类物质、有机酸和糖类等多种功能性营养成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酚类物质主要包括花青素,类黄酮,鞣质,木质素,儿茶素类,苯乙烯,香豆素,黄酮醇,丹宁酸,酚酸等;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琥珀酸,丙酮酸,没食子酸等。近些年以来,微生物酵素风靡全球,微生物酵素功能性产品也层出不穷。它的抗氧化、抑菌消炎、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美白抗衰老等功能受到人们的热力追捧。微生物酵素的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发酵工艺来完成的。这种利用传统发酵工艺自然发酵的微生物酵素,容易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以及季节等条件的影响,很难人为的控制产品质量,于是也就影响了对它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都以天然发酵为基础,研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发酵机理等,还没有相关研究显示,在发酵初期加入特定的有益菌种,会对其发酵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方案是否可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探索开发新的功能性微生物酵素产品的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菌种,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酶等进行深入的跟踪监测,使产品的发酵受到控制,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本案以苹果酵素、梨酵素或柑橘酵素等水果酵素为研究对象,发酵初期接种一定量的米曲霉、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天然发酵(不接种任何菌株)为对比,追踪监测其抗氧化活性及其变化规律、酶活力及变化规律。微生物酵素的菌种控制、功能性成分分析和控制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以及酵素的综合性开发利用得到体现。本案研究的关键是,选取4种有益发酵的菌种,在原有的酵素制作基础上,人工接种一定比例的菌株,研究其发酵过程的变化情况。这4种菌株包括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这4种菌种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菌种比例的把握也就至关重要,也决定了酵素的品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具体如下: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包括:选料、剥皮切片、调整糖度、灭菌、添加改性发酵液、发酵和过滤;其中,所述改性发酵液是在天然发酵液中接种有改性菌种,所述改性菌种选自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选自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至少两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选自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至少三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为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者的组合。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的接种量为2~12%。(注:根据本领域人员默认的表述习惯,此处的%代表体积百分比,本文中在表述接种量时所用的%若无特别说明,均为体积百分比)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中每种菌种的接种量为0.5~3%。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所述改性菌种中,米曲霉的接种量为1.5%,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0%,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为1.0%,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接种量为1.0%。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其中,具体包括:步骤1)将天然发酵1个月后的水果酵素过滤,得到天然发酵液,将所述天然发酵液在115℃灭菌10min,冷却至室温,在超净工作台下,分别依次单独接种经过活化的所述改性菌种中的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常温下发酵1个月,过滤即得改性发酵液;步骤2)选取新鲜的水果,用无菌水在无菌条件下将新鲜的水果清洗干净,在无菌操作台中自然晾干,去皮,切片备用;步骤3)将水果与白砂糖按质量比1:1,加入到已灭菌的玻璃瓶中;步骤4)将所述改性发酵液加入到玻璃瓶中,封口,存于暗处,在常温下发酵30~90天,过滤即得水果酵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从天然发酵到人工接种的转变近些年来,微生物酵素食品风靡全球,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多倾向于自然发酵,也就是不额外的添加任何菌种。这样传统的工艺方法往往没有办法控制酵素的质量和发酵时间,本案在原有的工艺条件下添加改性菌种,使微生物酵素朝着设计的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酵素原料的选择,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微生物酵素的抗氧化活性和酶活力。2)可跟踪监测酵素发酵过程关于微生物酵素发酵过程的跟踪监测,从发酵开始就对酵素进行了总酚含量、还原力以及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总酸、总糖、酒精度及pH的系统检测。添加改性菌种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之后,酵素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呈现,为研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酵素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同时,进一步解决了微生物酵素的菌种控制、功能性成分和产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是成熟的市售产品,它们的培养方法也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获得,因此本案无需再提供它们的保藏信息。实施例1:菌种活化:(1)米曲霉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PDA):20%马铃薯1L,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7H2O1.5g,VitanibB1Trace8mg,琼脂20g,pH自然,115℃高压灭菌25min。(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包括:选料、剥皮切片、调整糖度、灭菌、添加改性发酵液、发酵和过滤;其中,所述改性发酵液是在天然发酵液中接种有改性菌种,所述改性菌种选自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接种菌种进行发酵制备水果酵素的方法,包括:选料、剥皮切片、调整糖度、灭菌、添加改性发酵液、发酵和过滤;其中,所述改性发酵液是在天然发酵液中接种有改性菌种;所述改性菌种为米曲霉、酵母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者的组合;所述改性菌种中,米曲霉的接种量为1.5%,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0%,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为1.0%,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接种量为1.0%;具体包括:步骤1)将天然发酵1个月后的水果酵素过滤,得到天然发酵液,将所述天然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平,陈涛,田华,张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