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先成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998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5.5-6.5、蝉蜕6-8、地龙2-4、炒枳壳6-8、防风4-6、玄参2-4、升麻6-8、牡丹皮10-15、麦门冬4-6、连翘3-4、制附子5-7、淡竹叶8-9、桑白皮5-7、沙苑子3-5、肉苁蓉10-12、大蓟4-6、苍耳子2-4、桔梗10-15、川牛膝4-6、茵陈3-5、路路通6-8、陈皮4-6、黄柏3-5、刺蒺藜1-2、红牛皮菜4-6、铺地蜈蚣2-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具有发汗散寒,解表,散风透疹,活血通径,散癖止痛,清热利湿之效;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小>< L麻疹的中药汤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小儿麻疹是由小儿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小儿麻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可并发肺炎;小儿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肩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由于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小儿麻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5.5-6.5、蝉蜕6-8、地龙2-4、炒枳壳6-8、防风4-6、玄参2-4、升麻6_8、牡丹皮10-15、麦门冬4_6、连翘3_4、制附子5-7、淡竹叶8-9、桑白皮5-7、沙苑子3-5、肉苁蓉10-12、大蓟4-6、苍耳子2-4、桔梗10-15、川牛膝4-6、茵陈3-5、路路通6-8、陈皮4-6、黄柏3_5、刺蒺藜1_2、红牛皮菜4_6、铺地蜈蚣2~4o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6、蝉蜕7、地龙3、炒枳壳7、防风5、玄参3、升麻7、牡丹皮12、麦门冬5、连翘3.5、制附子6、淡竹叶8.5、桑白皮6、沙苑子4、肉苁蓉11、大蓟5、苍耳子3、桔梗12、川牛膝5、茵陈4、路路通7、陈皮5、黄柏4、刺蒺藜1.5、红牛皮菜5、铺地蜈蚣3。用量及用法: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1-2周即可治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具有发汗散寒,解表,散风透疹,活血通径,散癖止痛,清热利湿之效;本专利技术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尚O【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生地黄6、蝉蜕7、地龙3、炒枳壳7、防风5、玄参3、升麻7、牡丹皮12、麦门冬5、连翘3.5、制附子6、淡竹叶8.5、桑白皮6、沙苑子4、肉苁蓉11、大蓟5、苍耳子3、桔梗12、川牛膝5、茵陈4、路路通7、陈皮5、黄柏4、刺蒺藜1.5、红牛皮菜5、铺地蜈蚣3。用量及用法: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1-2周即可治愈。典型病例: 病例1、徐某,女,3岁,发热三日,体温38.2°C,伴咳嗽、流涕、流泪等症状,随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先于头面部,后遍布全身,去医院确诊为小儿麻疹,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四剂后,咳嗽、流泪、流涕明显减轻,体温有所下降,继续服用十余剂后,诸症全消,红疹消失,痊愈。病例2、韩某,男,2岁半,发烧两日,伴咳嗽、流涕、流泪等症状,随后全身有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随后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小儿麻疹,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2剂,高烧减退,继续服用一周,咳嗽、喷嚏症状全无,后巩固疗效服用一周,诸症全消,红疹完全消退,痊愈。【主权项】1.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5.5-6.5、蝉蜕6-8、地龙2-4、炒枳壳6-8、防风4-6、玄参2-4、升麻6-8、牡丹皮10-15、麦门冬4-6、连翘3-4、制附子5-7、淡竹叶8-9、桑白皮5_7、沙苑子3_5、肉苁蓉10-12、大蓟4_6、苍耳子2-4、桔梗10-15、川牛膝4-6、茵陈3-5、路路通6_8、陈皮4_6、黄柏3_5、刺蒺藜1_2、红牛皮菜4-6、铺地蜈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6、蝉蜕7、地龙3、炒枳壳7、防风5、玄参3、升麻7、牡丹皮12、麦门冬5、连翘3.5、制附子6、淡竹叶8.5、桑白皮6、沙苑子4、肉苁蓉11、大蓟5、苍耳子3、桔梗12、川牛膝5、茵陈4、路路通7、陈皮5、黄柏4、刺蒺藜1.5、红牛皮菜5、铺地蜈蚣3。【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5.5-6.5、蝉蜕6-8、地龙2-4、炒枳壳6-8、防风4-6、玄参2-4、升麻6-8、牡丹皮10-15、麦门冬4-6、连翘3-4、制附子5-7、淡竹叶8-9、桑白皮5-7、沙苑子3-5、肉苁蓉10-12、大蓟4-6、苍耳子2-4、桔梗10-15、川牛膝4-6、茵陈3-5、路路通6-8、陈皮4-6、黄柏3-5、刺蒺藜1-2、红牛皮菜4-6、铺地蜈蚣2-4;本专利技术的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具有发汗散寒,解表,散风透疹,活血通径,散癖止痛,清热利湿之效;本专利技术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IPC分类】A61P11/00, A61K36/899, A61K35/62, A61K35/64, A61P17/00, A61P31/14【公开号】CN105106681【申请号】CN201510494836【专利技术人】黄先成 【申请人】黄先成【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5.5‑6.5、蝉蜕6‑8、地龙2‑4、炒枳壳6‑8、防风4‑6、玄参2‑4、升麻6‑8、牡丹皮10‑15、麦门冬4‑6、连翘3‑4、制附子5‑7、淡竹叶8‑9、桑白皮5‑7、沙苑子3‑5、肉苁蓉10‑12、大蓟4‑6、苍耳子2‑4、桔梗10‑15、川牛膝4‑6、茵陈3‑5、路路通6‑8、陈皮4‑6、黄柏3‑5、刺蒺藜1‑2、红牛皮菜4‑6、铺地蜈蚣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先成
申请(专利权)人:黄先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