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847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固定在椎体之间,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3)以及设置在上终板(1)和下终板(3)之间的滑动核(2),滑动核(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滑动核(2)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21),上终板(1)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11),滑动核(2)可在上终板(1)的下接触表面(11)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术后人工颈椎椎间盘在植入人体后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可进行屈伸、侧弯等自由活动颈椎,实现了病变节段的彻底减压,重建脊椎序列,保留了置换阶段生物力学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邻近关节的退变;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假体,尤其涉及一种替换突出的椎间盘的颈椎椎间盘假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转型,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疾病的发病率也变的普遍化,低龄化,轻微的颈椎病会导致颈肩酸痛,头晕,四肢乏力,若不及时纠正治疗很可能会导致颈椎间盘发生病变,椎间盘破裂向周围突出,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引发严重的骨质增生,最终导致压迫神经,引起颈椎关节脱位使病人丧失行动能力。目前,国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和椎体置换术,然而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现有的手术产品存在着手术过程复杂、用时长、不易固定、金属接触面易磨损、术后活动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活动方便的颈椎椎间盘假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固定在椎体之间,包括上终板、下终板以及设置在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的滑动核,滑动核与下终板固定连接,滑动核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上终板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滑动核可在上终板的下接触表面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的优点在于:I)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后、颈椎病引起颈肩痛前路减压术后、颈椎退行性不稳定伴后突畸形、颈椎前路不稳减压后椎体不稳以及颈椎病颈椎前路多阶段减压术后的治疗;2)采用椎体置换术,术后人工颈椎椎间盘在植入人体后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可进行屈伸、侧弯等自由活动颈椎,实现了病变节段的彻底减压,重建脊椎序列,保留了置换阶段生物力学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邻近关节的退变;3)可稳定的固定在颈椎椎体间中,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颈椎椎间盘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下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下终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滑动核的俯视图;图5为图2中的滑动核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终板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上终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其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颈椎椎间盘假体,代替椎间盘突出后的椎间盘,固定在椎体之间,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3以及设置在上终板I和下终板3之间的滑动核2,滑动核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滑动核2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21,上终板I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11,滑动核2可在上终板I的下接触表面11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进一步,滑动核2的上接触表面21呈球面,上终板I的下接触表面11的形状为与上接触表面21匹配的形状,且下接触表面的曲率半径与上接触表面21的曲率半径相同。此夕卜,下接触表面为光滑面。进一步,下终板3的上端面上两侧设置有固定销31,滑动核2的两侧设置有槽口22,槽口 22的开口的宽度稍大于固定销31的宽度,滑动核2可通过将固定销31插入槽口内以连接下终板3,其中,两侧的固定销31位于下终板3的横向最大宽度线上,滑动核2两侧的槽口位于滑动核横向最大宽度线上。进一步,上终板I的上端面和下终板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锯齿12、32,通过将椎间盘假体两端的锯齿插入椎体内以使椎间盘假体固定在人体内。此外,椎间盘假体的表面上具有等离子喷钛粉层,以与人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后、颈椎病引起颈肩痛前路减压术后、颈椎退行性不稳定伴后突畸形、颈椎前路不稳减压后椎体不稳以及颈椎病颈椎前路多阶段减压术后的治疗;采用椎体置换术,术后人工颈椎椎间盘在植入人体后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可进行屈伸、侧弯等自由活动颈椎,实现了病变节段的彻底减压,重建脊椎序列,保留了置换阶段生物力学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邻近关节的退变;可稳定的固定在颈椎椎体间中,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固定在椎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终板(I)、下终板(3)以及设置在上终板(I)和下终板(3)之间的滑动核(2),滑动核(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滑动核(2)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21),上终板(I)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11),滑动核(2)可在上终板(I)的下接触表面(11)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滑动核(2)的上接触表面(21)呈球面,上终板(I)的下接触表面(11)的形状为与上接触表面(21)匹配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下终板(3)的上端面上两侧设置有固定销(31),滑动核(2)的两侧设置有槽口(22),滑动核(2)可通过将固定销(31)插入槽口内以连接下终板(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固定销(31)位于下终板(3)的横向最大宽度线上,滑动核(2)两侧的槽口(22)位于滑动核(2)的横向最大宽度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上终板(I)的上端面以及下终板(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锯齿(12、32),通过将椎间盘假体两端的锯齿插入椎体内以使椎间盘假体固定在人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椎间盘假体的表面上具有等离子喷钛粉层。【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固定在椎体之间,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3)以及设置在上终板(1)和下终板(3)之间的滑动核(2),滑动核(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滑动核(2)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21),上终板(1)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11),滑动核(2)可在上终板(1)的下接触表面(11)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术后人工颈椎椎间盘在植入人体后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可进行屈伸、侧弯等自由活动颈椎,实现了病变节段的彻底减压,重建脊椎序列,保留了置换阶段生物力学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邻近关节的退变;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IPC分类】A61F2/44【公开号】CN105105890【申请号】CN201510546643【专利技术人】史春宝, 解凤宝, 申春林, 肖鹏 【申请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固定在椎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3)以及设置在上终板(1)和下终板(3)之间的滑动核(2),滑动核(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滑动核(2)具有凸起的上接触表面(21),上终板(1)具有凹陷的下接触表面(11),滑动核(2)可在上终板(1)的下接触表面(11)内转动,以便椎间盘假体可在椎体间自由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解凤宝申春林肖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