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扣具结构,包括座体、控制件及捆绑带,其座体的底板设有穿槽,在穿槽上方设有一压带杆,利用压带杆穿枢一ㄇ状控制件的端缘,使该控制件可在座体中枢转,底座、控制件在相对位置设有导槽、连动轴,使控制件能司控连动轴在导槽中上下弧状位移,捆绑带则通过穿槽、绕经压带杆、连动轴而构成一束紧段,捆绑带再由连动轴另一面绕经压带杆才进入穿槽拉出而构成调整段,使捆绑带能变化捆绑带两端挂勾的间距,并在控制件连动轴进入导槽底端时能将二挂勾的间距固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结构,尤指一种可简易束紧或放开拉持状态的捆绑扣具技术。
技术介绍
早期捆绑物品技术系直接利用捆绑带为之,主要先将捆绑带两端大约固定,然后施以束紧力在捆绑带的松弛部分,可是如此的操作方式,需要有经验或资深的捆工方能轻易为之,一般人员实在无法顺利操作,且物品在捆绑后亦非十分稳固,另外捆绑带外观上也显得杂乱。于是便有人开发出『手拉器』,其结构如台湾专利公告号520690『手拉器改良』、台湾专利公告号520689『手拉器之改良(一)』、台湾专利公告号512809『手拉器之结构改良』...等等前案所示般,该等前案结构主要以棘轮绞盘来束紧捆绑带,然而,其在实际操作时,却有捆绑带易绞紧于旋转轴后不易解开、及捆绑带拥塞旋转轴上等缺点,操作上难以顺利施为,究其原因,乃在于捆绑带须缠绕于旋转轴上所致,再则该等手拉器的结构复杂度较高,其购置成本自然不能大幅刺激到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步达到既省力又方便操作且结构精简的扣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扣具结构,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两侧设有侧板,该底板设有穿槽,侧板在近穿槽上方横跨枢设有一压带杆,两侧板在压带杆外侧则间隔设有一导槽,该导槽顶端位于压带杆略上方、底端则朝压带杆方向设置凹入部;一控制件,其为具有ㄇ形断面的框件,且设置在座体的两侧板内,该控制件开口端设有供压带杆穿枢的枢孔,该控制件另在枢孔和封闭端间设有孔槽,该孔槽和座体的导槽相对应,一连动轴穿入孔槽及座体的导槽;一捆绑带,其设有二挂勾,该捆绑带通过座体的穿槽、再绕经压带杆及控制件的连动轴而构成一束紧段,该捆绑带再由连动轴的另一面穿入穿槽并拉出而构成调整段。所述控制件的封闭端略突出座体,且该封闭端设置钮板。所述座体的两侧板在近穿槽上方贯设有可供压带杆枢设的贯穿孔。所述捆绑带分成二截,一截捆绑带的一端设有第一挂勾,该捆绑带系穿入座体的穿槽后、叠接固定于底板外端,而另一截捆绑带则于一端设有第二挂勾,该端缘由穿槽底端穿入后、通过压带杆再绕经连动轴上方而构成一束紧段,该捆绑带在绕经连动轴下方后穿经压带杆和束紧段间、然后穿入穿槽、再沿底板和束紧段间拉出而构成调整段。所述底板在捆绑带调整段通过的位置设有第二穿槽,另一捆绑带的调整段经底板和束紧段间而由第二穿槽拉出。所述另一捆绑带于一端设有第二挂勾,该端缘由穿槽底端穿入后、经压带杆再绕经连动轴上方而构成一束紧段,该捆绑带在绕经连动轴下方后穿经压带杆和束紧段间、然后沿底板上方拉出而构成调整段。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一、符合经济性要求由以上结构得知,本技术只须以座体、控制件及捆绑带即可完成捆绑工作,其无论结构零件及组装方式,均较习知手拉器、或其它束紧结构更为精简,所以大大的降低本技术的整体成本,使之具有较佳的市场竞争性。二、操作简便本技术只须通过直接控制捆绑带的调整段长度,以及控制件进出座体的动作,即可完成捆绑或松绑的工作,其整体操作模式足以达成简易明了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号部分10 座体 11 底板12 侧板13 穿槽 14 压带杆 15 导槽150 凹入部16 贯穿孔 17 第二穿槽20 控制件21 孔槽22 连动轴23 钮板 24 枢孔30 捆绑带30 捆绑带31 束紧段 32 调整段 41 第一挂勾42 第二挂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座体10,其具有一矩状底板11,在底板11两侧向上弯折有侧板12,该底板11设有穿槽13,座体10的两侧板12在近穿槽13上方贯设有贯穿孔16,该贯穿孔16可供压带杆14枢设,两侧板12在压带杆14外侧则间隔设有一倒勾状的导槽15,该导槽15顶端位于压带杆14略上方、底端则朝压带杆14下方方向形成一横槽状的凹入部150;一控制件20,其为具有ㄇ形断面的框件,并设置在座体10的两侧板12内,该控制件20的开口端缘贯设有一长圆状孔槽21,该孔槽21和导槽15相对应,使一连动轴22能穿枢于孔槽21及导槽15,而此控制件20封闭端略突出座体10,为了方便操作该控制件20,控制件20可在该封闭端设置外斜状的钮板23,以利操作者手部推移控制件20,另控制件20开口端设有供压带杆14穿枢的枢孔24,使控制件20能以压带杆14为轴心而转动,使连动轴22能沿长圆状孔槽21滑移,该导槽15底端朝压带杆14方向设置的凹入部150,可供连动轴22到达导槽15底端时,配合长圆状孔槽21和凹入部150相对应,使该连动轴22能因捆绑带30受力而顺势卡定于凹入部150中,借助该等结构设置,以增强其固定安全性;一捆绑带,其分成二截,一截捆绑带300的一端设有第一挂勾41,该捆绑带300穿入穿槽13后、叠接于底板11的外端,并以连线将该叠接面加以固定,而另一截捆绑带30的一端设有第二挂勾42,该端缘则由穿槽13底端穿入后、通过压带杆14后再绕经连动轴22上方而构成一束紧段31,该捆绑带30在绕经连动轴22下方后穿经压带杆14和束紧段31间、然后穿入穿槽13、及沿底板11和束紧段31间拉出而构成调整段32。请配合图3观之,在控制件20的钮板23突出座体10,而使连动轴22位于导槽15上半部时,其捆绑带30的束紧段31、调整段32呈一体松弛状态,操作者可通过拉动第二挂勾42、或调整段32来控制束紧段31的长度,如此即可变化二挂勾41、42的间距,以达到调整二挂勾41、42中介勾接的间距的目的,然后再稍加拉紧调整段32,再扳动控制件20,使控制件20的连动轴22进入凹入部150中定位,从而将绕经的捆绑带30压入压带杆14下方限位,令捆绑带30的束紧段31、调整段32呈一卡死状态,使二挂勾41、42足以将勾接的物品或带子固定,以达小施力、高紧绷的省力操作优点。本技术要松脱捆绑带30时,只须将控制件20上拉、或者对捆绑带30调整段32旋以一分顿拉之力量,即可使该控制件20连动轴22脱出凹入部150,而进入导槽15上半部,如此即可以使捆绑带30的束紧段31、调整段32呈松弛的连动状态,以利松弛两挂勾41、42,而方便进行卸货工作,且令本技术能够重新再次进行捆绑工作。至于图4系针对图3的改良,其在底板11供捆绑带30的调整段32通过的位置设有第二穿槽17,令捆绑带30的调整段32能经底板11和束紧段31间而再由第二穿槽17拉出,以加强捆绑带30的定位性。另外图5系针对图2的又一改良,其捆绑带30的一端设有第二挂勾42,该端缘则由穿槽13底端穿入后、经压带杆14再绕经连动轴22上方而构成一束紧段31,该捆绑带30在绕经连动轴22下方后穿经压带杆14和束紧段31间、然后沿底板11上方拉出而构成调整段32。权利要求1.一种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两侧设有侧板,该底板设有穿槽,侧板在近穿槽上方横跨枢设有一压带杆,两侧板在压带杆外侧则间隔设有一导槽,该导槽顶端位于压带杆略上方、底端则朝压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两侧设有侧板,该底板设有穿槽,侧板在近穿槽上方横跨枢设有一压带杆,两侧板在压带杆外侧则间隔设有一导槽,该导槽顶端位于压带杆略上方、底端则朝压带杆方向设置凹入部;一控制 件,其为具有ㄇ形断面的框件,且设置在座体的两侧板内,该控制件开口端设有供压带杆穿枢的枢孔,该控制件另在枢孔和封闭端间设有孔槽,该孔槽和座体的导槽相对应,一连动轴穿入孔槽及座体的导槽;一捆绑带,其设有二挂勾,该捆绑带通过座体的穿槽、再 绕经压带杆及控制件的连动轴而构成一束紧段,该捆绑带再由连动轴的另一面穿入穿槽并拉出而构成调整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