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1092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含片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人中白8-16份、丹皮15-25份、鱼腥草14-22份、马齿苋14-24份、牛蒡子10-20份、前胡4-16份、罗汉果4-14份、白芥子4-12份、花南星4-10份、丝瓜6-12份、苏木4-10份、藏三七3-9份、丹参4-12份、华鼠尾草2-8份、薄荷6-14份、甘草8-18份、蜂蜜8-16份、药用辅料150-2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中药含片具有清热降火,利咽化痰,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解决咽喉肿痛药物难以下咽的窘态,且可以根治该病,不易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中药含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咽喉痛,又名咽喉肿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它多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上连口腔,下通肺胃,为经络循行之要衡。喉为肺系,咽为胃系,咽喉通过经络与肺胃关系尤为密切。《内经》上说会厌者,音声之门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者,音声之关也”。故临床所见一般失音、撕嗄、咽喉肿痛等外因以风热为多见,内因则以痰火、阴虚阳亢为主。所以在辨证施治上,每侧重疏泄肺胃,清利咽喉为治则。咽喉疼痛,灼热,干燥,异物感等症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加重,咳嗽痰粘稠,口渴喜饮。众所周知,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咽喉连接食管,沟通胃部;喉接气管,通于肺。如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实热证;如肾阴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阴虚证。人们患上风寒后,就会导致咽喉肿痛难受,影响他们生活。目前,有很多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大多数药物需要吞咽,而咽喉肿痛患者一般都吞咽困难,也有含片,但是这些含片一般都只是缓解肿痛的症状,不能根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制得的中药含片具有清热降火,利咽化痰,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解决咽喉肿痛药物难以下咽的窘态,且可以根治该病,不易复发。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该中药含片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人中白8-16份、丹皮15-25份、鱼腥草14-22份、马齿苋14-24份、牛蒡子10-20份、前胡4_16份、罗汉果4-14份、白芥子4-12份、花南星4-10份、丝瓜6_12份、苏木4_10份、藏三七3_9份、丹参4-12份、华鼠尾草2-8份、薄荷6-14份、甘草8_18份、蜂蜜8_16份、药用辅料150-200份。进一步的,该中药含片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人中白12份、丹皮205份、鱼腥草18份、马齿苋19份、牛蒡子15份、前胡10份、罗汉果9份、白芥子8份、花南星7份、丝瓜9份、苏木7份、藏三七6份、丹参8份、华鼠尾草5份、薄荷10份、甘草13份、蜂蜜12份、药用辅料175份。进一步的,所述药用辅料为: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薄荷油、甘露醇。进一步的,所述药用辅料的重量份数为:微晶纤维素70-100份、微粉硅胶3-5份、硬脂酸镁1-3份、薄荷油3-5份、甘露醇10-15份。进一步的,所述药用辅料的重量份数为:微晶纤维素85份、微粉硅胶4份、硬脂酸镁2份、薄荷油4份、甘露醇13份。上述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丹皮、马齿苋、牛蒡子、前胡、罗汉果、白芥子、花南星、丝瓜、苏木、藏三七、丹参、华鼠尾草、甘草混合后研磨粉碎,加入4倍量的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浸泡4h后,回流提取lh,然后加入薄荷,继续回流提取lh,滤过,收集滤液I,回收滤渣及乙醇;(2)将步骤⑴回收的滤渣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_3h,滤过,收集滤液II,合并滤液1、滤液II,并加入蜂蜜充分溶解,浓缩至50°C下相对密度为1.20±0.02的浓缩膏;(3)将新鲜的鱼腥草捣碎成汁液,人中白进行超微粉碎,待用;(4)将上述制得的浓缩膏、鱼腥草汁液、人中白超微粉与微晶纤维素、薄荷油、甘露醇充分混合,然后过18-24目网筛,将制得的湿颗粒在60±5°C条件下干燥,使之含水量为2_4%,得中药颗粒;(5)将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与步骤⑷所得中药颗粒充分混合后,进行压片,0.5±0.02g/片,即得所述中药含片。进一步的,所述人中白超微粉的目粒度为325目。药理作用:人中白:药源基础为健康人尿自然沉洁的固体物。味咸,性凉。归肺、心、膀胱经。清热降火,止血化瘀。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丹皮:入药部位为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鱼腥草: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马齿苋:入药部位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酸,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牛蒡子: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前胡: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罗汉果: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白芥子:药源基础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无臭,味辛、辣。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月中毒,跌打肿痛。花南星:入药部位为花南星的块茎。味苦;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消肿,散结。主咳嗽痰多冲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痈肿;毒蛇咬伤。丝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和粵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味甘,性凉。归肺、肝、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用于热病身热烦渴,咳嗽痰喘,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苏木: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甘、咸,平。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藏三七:味微苦,甘;性温。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丹参: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华鼠尾草:全草入药。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含片,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含片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人中白8‑16份、丹皮15‑25份、鱼腥草14‑22份、马齿苋14‑24份、牛蒡子10‑20份、前胡4‑16份、罗汉果4‑14份、白芥子4‑12份、花南星4‑10份、丝瓜6‑12份、苏木4‑10份、藏三七3‑9份、丹参4‑12份、华鼠尾草2‑8份、薄荷6‑14份、甘草8‑18份、蜂蜜8‑16份、药用辅料150‑2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防张彩萍王小雅孙可欣王巧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之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