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构件和环状的衬套。所述连接构件具有插入孔。所述衬套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的连接部。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卷簧的施力构件经由衬套连接至连接构件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2009-142484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金属反向弹簧连接至埋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金属框架的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布置在具有插入孔的框架中的塑料衬套。所述反向弹簧经由所述衬套连接至所述框架。其他常规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例如,在图20和图21中示出的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如在图20中示出的,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插入形成在板状的连接构件100中的插入孔101。施力构件110因此连接至连接构件100。衬套120连接至插入孔101。衬套120包括第一衬套形成构件121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参照图20,第一衬套形成构件121包括第一圆筒部121a和凸缘部。所述第一圆筒部121a从在图20中所观察的下方压配合到连接构件100的插入孔101中。所述凸缘部从第一圆筒部121a的基端(如在附图中所观察的下端部)延伸。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具有第二圆筒部122a和凸缘部122b。所述第二圆筒部122a从连接构件100的上方(从在图20中所观察到的上方)装配到第一圆筒部121a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凸缘部122b从第二圆筒部122a的基端(如在附图中所观察到的上端部)延伸。如在图21中示出的,多个通孔122c在连接至第二圆筒部122a的凸缘部122b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形成并布置。参照图20,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插入第二圆筒部122a的内侧。由于连接部111是弯曲的,因此连接部111接触第二圆筒部122a的相反的轴向端部的内侧表面。在图20和图21示出的连接结构中,由施力构件110施加到衬套120的过度的负荷可能使接触段123变形,其中,接触段123中的每一个均为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的接触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的部分。例如,如在图21中示出的,连接部111可接触第二圆筒部122a的基端的内圆周表面,并且插入孔122c中的一个可位于接触段123的径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连接部111向接触段123中的一个施加过度的负荷,连接部111的负荷使接触段123沿径向向外变形,因此引起连接部111侵入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在该状态下,当连接部111在由图21中的虚线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时,由连接部111的这样的移动所产生的力可作用于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因此引起衬套120与连接部111同步旋转。这可能引起衬套120在连接构件100上滑动,从而由于这样的滑动而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其能够通过抑制施力构件的连接部与衬套同步旋转而抑制衬套与连接构件之间产生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连接构件和环状的衬套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构件具有插入孔。所述衬套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的连接部。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案和优点将从下述的描述中变得清晰。附图说明通过参考当前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连同附图,可最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的构造以及连接结构的连接构件所固定至的后备箱铰链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图3为示出第一衬套形成构件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处于接合至连接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示出图3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从不同于图4的观察角度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图6为示出图3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图7为示出从图6的相反侧观察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图8为沿图6的线8-8剖切的剖面图;图9为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图10为从不同于图9的观察角度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图12为示出从图11的相反侧观察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图13为沿图11的线13-13剖切的剖面图;图14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接合至衬套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5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接合至比较例中的衬套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6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随着后备箱铰链枢转而在衬套的内圆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7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图18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图19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图20为示出常规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以及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0中示出的卷簧的连接部分处于侵入衬套的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如在图1中示出的,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施力构件”的示例的卷簧12经由连接结构被连接至用于车辆的基本上L形的后备箱铰链10。后备箱铰链10由被未示出的车身支撑的轴11枢转地支撑。由金属片构造的连接构件20被固定至后备箱铰链10。卷簧12具有由车身支撑的端部以及具有连接至连接构件20的连接部12a的相反的端部。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基本上与轴11的延伸方向一致。如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连接构件20包括位于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一表面22(如在图2中所观察到的下表面)和第二表面23(如在附图中观察到的上表面)。连接构件20还具有延伸穿过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所述插入孔21在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3均具有开口。环状的衬套30压配合到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中。衬套30由塑料形成。卷簧12的连接部12a插入到衬套30的内侧,从而将卷簧12连接至连接构件20。参照图1,当后备箱铰链10绕轴11枢转时,卷簧12延伸或者收缩,并且卷簧12的连接部12a沿衬套30的圆周方向在衬套30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当卷簧12进一步延伸时,由卷簧12施加到衬套30的负荷增加。衬套30的轴向方向与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一致。此后,衬套30的轴向方向将被称为“轴向方向X”。衬套30包括接纳卷簧12的连接部12a的接纳孔31。现将参照图2至图15描述衬套30。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衬套30包括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参照图3,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从下方连接至连接构件20,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从上方连接至连接构件20。此后,将参照图2至图8描述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如在图2至图5中示出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具有第一圆筒部51和环形的第一边缘部41。所述第一边缘部41从所述第一圆筒部51的基端(如在图3中观察到的下端部)延伸并且布置在第一圆筒部51的径向外侧。参照图2,第一圆筒部51压配合在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中。布置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圆筒部51的外圆周表面52与形成连接构件20中的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构件,其具有插入孔;以及环状的衬套,其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其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16 JP 2014-1023261.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构件,其具有插入孔;以及环状的衬套,其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其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洋介,时松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