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海明专利>正文

一种防伪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66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30)下套(20)组成,上盖(30)与下套(20)之间通过下套(20)上部的螺旋接口(21)活动连接,瓶盖通过下套(20)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所述瓶体的瓶颈(10)紧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0)的外表面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下套(20)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24)之间空间(25)内的标识杆(11);所述上盖(30)下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标识杆(11)的头部侧面相对的拨块;所述下套(20)上开有与标识杆(11)相对的视窗(23)。(*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瓶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尤其是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瓶。
技术介绍
目前,瓶类包装的防伪主要是通过改进瓶盖使之只能一次性使用来达到的。如目前酒瓶包装中常用的防伪盖,包括有上盖和与之配合连接的下套,下套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纵向筋,通过这些纵向筋实现瓶盖与酒瓶瓶颈的紧配合,而盖与下套之间采用撕裂结构连接,当旋拧上盖时,撕裂结构断裂,上盖打开,消费者通过观察或凭借开盖时的感觉来判断上盖与下套之间撕裂结构是否完整,即可知道该瓶盖在此之前是否已经被打开过,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这种防伪方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已经被正常打开过的瓶的瓶体完好无损,造假者可以通过重新加装假冒的瓶盖而反复使用,使消费者无从辨识真伪,故其防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带有防伪盖的瓶在第一次正常打开后瓶体无损以至可以反复被利用之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瓶体上带有防伪结构的防伪瓶,通过与瓶盖的配合,达到良好的防伪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和下套组成,上盖与下套之间通过下套上部的螺旋接口活动连接,瓶盖通过下套内壁上的纵向筋条与所述瓶体的瓶颈紧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的外表面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下套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之间空间内的标识杆;所述上盖下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标识杆的头部侧面相对的拨块;所述下套上开有与标识杆相对的视窗。第一次开瓶时,旋拧上盖,标识杆被上盖下端部的拨快拨动而损毁,使瓶体无法以原貌而反复利用。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视窗观察有无标识杆或标识杆是否完整而判断出该瓶在原厂出厂后还没有被打开过。所述标识杆与瓶颈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桩连接。-->所述标识杆、连接桩与所述瓶体同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瓶体上带有防伪结构,与防伪瓶盖配合,能达到良好的防伪效果,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本技术的防伪瓶特别适合用作高档酒的酒瓶。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八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防伪瓶实施例1的沿瓶体轴向的纵向剖视图(局部);图2是图1中标识杆及邻近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防伪瓶实施例2的沿瓶体轴向的纵向剖视图(局部);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防伪瓶实施例2中下套视窗附近的内壁的局部展开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防伪瓶实施例2中上盖沿其轴线的纵向剖视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接合面1、瓶颈10、标识杆11、连接桩12、下套20、螺旋接口21、套体22、视窗23、纵向筋条24、空间25、滑动盖板26、缺口27、缺口28、通槽29、上盖30、壁体31、内齿32、空间33、凸板3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30下套20组成,上盖30与下套20之间通过下套20上部的螺旋接口21活动连接,下套20通过其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所述瓶体的瓶颈10紧配合连接,瓶颈10的外表面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下套20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24之间空间25内的标识杆11,上盖30下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标识杆11的头部侧面相对的拨块,下套20上开有与标识杆11相对的视窗23。-->第一次开瓶时,旋拧上盖30,标识杆11被上盖30下端部的拨快拨动而损毁,使瓶体无法以原貌而反复利用。通过视窗23观察有无标识杆11或标识杆11是否完整而判断出该瓶在原厂出厂后还没有被打开过。标识杆1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当多个设置时,标识杆11在瓶颈10的外表面上均布。标识杆11与瓶颈10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桩12连接。标识杆11、连接桩12与瓶体同质,以利于标识杆11通过连接桩12的连接成为瓶颈的部位,使瓶体不容易被伪造或标识杆被损毁后设置新的标识杆。如对玻璃瓶而言,其玻璃质的标识杆11是通过玻璃质的连接桩12连接在瓶颈10的外表面上的;而对于陶瓶或瓷瓶来说,标识杆11、连接桩12是与瓶体一并烧制成型的。标识杆11上还可以粘贴、烧制图案,或着色,使标识杆11更清晰,便于识别。在瓶体上装配瓶盖时,瓶盖的上盖30和下套20是作为一个整体向下压在瓶体的瓶颈10上的。上盖30、下套20之间可以带有现有防伪瓶盖中的撕裂结构,也可能不带有,但在装配于瓶体上之前,上盖30是上紧在下套20的螺旋接口21之上的,瓶盖由下套20通过其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瓶颈10之间的紧配合连接实现与瓶体的连接。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30下套20组成,上盖30与下套20之间通过下套20上部的螺旋接口21活动连接,瓶盖通过下套20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所述瓶体的瓶颈10紧配合连接。如图2、图4所示,瓶颈10的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位于下套20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24之间空间25内的标识杆11。如图1、图4所示,下套20上开有与标识杆11相对的视窗23。如图2、图3所示,标识杆11的上部沿瓶体轴线向上延伸,其头部伸入由上盖30下端部内壁与两相邻拨齿32之间形成的空间33内。如图1所示,视窗23下方在下套20的下端口上开有缺口28。开盖时,旋拧上盖30,标识杆11被上盖30下端部内壁上的拨齿32-->损毁,标识杆11碎块由缺口28滑出瓶颈部,可以避免在倒出瓶内物质时前述碎块被掺杂入其中。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30下套20组成,上盖30与下套20之间通过下套20上部的螺旋接口21活动连接,瓶盖通过下套20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所述瓶体的瓶颈10紧配合连接。瓶颈10的外表面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下套20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24之间空间25内的标识杆11。如图5、图8所示,上盖30下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标识杆11的头部侧面相对的凸板34,下套20上开有与标识杆11相对的视窗23。如图7所示,视窗23的上端下套20与上盖30的结合面1向下在开有贯通下套20壁体的通槽29。如图7所示,视窗23相邻的纵向筋条24上开有缺口27,缺口27内容纳有一与下套20内壁和瓶颈10外表面相配合的滑动盖板26,标识杆11头部的顶端位于滑动盖板26上、下表面之间。如图8所示,上盖30下端口有一向下延伸的凸板34,凸板34的下端部与所述滑动盖板26的一端面相接触。开盖时,旋拧上盖30,凸板34推动滑动盖板26沿上盖30的旋转方向滑移,接触并损毁标识杆11,当滑动盖板26的前端滑移到下一个其上没有开有缺口27的纵向筋条24时,滑动盖板26被挡住,无法继续移动,此时,滑动盖板26封住标识杆11设置位置两侧纵向筋条24与通槽29相通的上端口,将标识杆11碎块封闭于空间25之内,可以避免在倒出瓶内物质时前述碎块被掺杂入其中。继续旋拧上盖30,凸板34被折断,打开瓶盖。上面已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不限于此,在本技术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型均没有超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瓶,包括有瓶体和位于瓶口上的瓶盖,瓶盖由上盖(30)下套(20)组成,上盖(30)与下套(20)之间通过下套(20)上部的螺旋接口(21)活动连接,瓶盖通过下套(20)内壁上的纵向筋条(24)与所述瓶体的瓶颈(10)紧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0)的外表面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下套(20)内壁上两相邻纵向筋条(24)之间空间(25)内的标识杆(11);所述上盖(30)下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标识杆(11)的头部侧面相对的拨块;所述下套(20)上开有与标识杆(11)相对的视窗(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33)是设置于上盖(30)下端部内壁上的至少两个拨齿(3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杆(11)在所述瓶颈(10)的外表面上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杆(11)的上部沿瓶体轴线向上延伸,其头部伸入由上盖(30)下端部内壁与两相邻拨齿(32)之间形成的空间(33)内。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凌海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