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设置所述横梁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的载车盘,还包括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卷筒、分别连接在卷筒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横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二绳头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先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一绳头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通过双滑轮的使用,减小载车盘两侧吊点的距离,减小了载车盘的弯矩,使设备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请参阅如图1,在现有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中,载车盘100位于横梁200的下方,横梁200上设有卷筒210、由卷筒210带动的第一钢丝绳220、第二钢丝绳230,卷筒210位于载车盘100的第一端上方,第一钢丝绳220从上向下延伸连接在载车盘100的第一端的绳头上,载车盘100的第二端上方设有滑轮240,第二钢丝绳绕过滑轮240后向下延伸连接在载车盘200的第二端的绳头上。由于载车盘100的吊点都位于后侧,且垂直向下,与卷筒210相切,载车盘100的框架需要承受很大的弯矩,致使安全系数降低,载车盘重量增加,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稳定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设置所述横梁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的载车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卷筒、分别连接在所述卷筒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二绳头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先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一绳头连接。优选地,所述卷筒、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在所述横梁上沿同一直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卷筒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优选地,所述卷筒为双槽卷筒,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沿同一螺旋方向并行绕接在所述双槽卷筒中。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端部分别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双槽卷筒中。其中,所述第一滑轮为单槽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为双槽滑轮。其中,所述第一绳头设置在所述载车盘上并且远离所述载车盘的第一端边缘,所述第二绳头设置在所述载车盘上并且远离所述载车盘的第二端边缘,所述第一绳头和所述第二绳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载车盘的第一端边缘到第二段边缘之间的长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将现有技术中原先直接从卷筒向下延伸至载车盘的第一端绳头的第一钢丝绳先绕到第二滑轮上,再往回绕到第一滑轮上,然后才向下延伸与载车盘连接,这样,载车盘上两侧的吊点的间距可依据双滑轮的位置进行缩小,大大降低载车盘所承受的弯矩,提高了载车盘安全系数,载车盘重量可有效减小,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轴、卷筒、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和3,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20、设置横梁20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8、设置在横梁20下方的载车盘10,还包括与传动轴8传动连接的卷筒1、分别连接在卷筒I上的第一钢丝绳3和第二钢丝绳2、分别设置在横梁20上的第一滑轮4和第二滑轮5。本实施例中,卷筒I为双槽卷筒,其与传动轴8同轴连接。第一滑轮4为单槽滑轮,第二滑轮5为双槽滑轮。卷筒1、第一滑轮4和第二滑轮5在横梁20上沿同一直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滑轮4位于卷筒I和第二滑轮5之间。本实施例中,卷筒I的上端面和第二滑轮5的上端面处于同一高度。第一滑轮4的上端面高度低于第二滑轮5的上端面。第一滑轮4位于载车盘10第一端部的上方,载车盘10的第一端部上远离第一端部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绳头7。第二滑轮5位于载车盘10第二端部的上方,载车盘10的第二端部上远离第二端部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绳头6。第一绳头7和第二绳头6之间的间距小于载车盘10的两端之间的长度。第一钢丝绳3的一端连接在卷筒I上,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5后垂直向下延伸与安装在载车盘10上的第二绳头6连接。第二钢丝绳2的一端连接在卷筒I上,另一端先绕过第二滑轮5再绕过第一滑轮4后垂直向下延伸与安装在载车盘10的第一绳头7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钢丝绳3和第二钢丝绳2沿同一螺旋方向并行绕接在卷筒I中。第一钢丝绳3和所第二钢丝绳2的端部分别通过压板固定在卷筒I上。采用本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后,通过适当设置第一滑轮4和第二滑轮5的位置,使载车盘10的两侧的吊点间距(即第一绳头和第二绳头之间的间距)缩小,载车盘10的框架所需要承受的弯矩大大减小,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数,使立体停车设备更加安全,而且车盘重量可以有效地减小,降低成本。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设置所述横梁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的载车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卷筒、分别连接在所述卷筒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二绳头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先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一绳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在所述横梁上沿同一直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卷筒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为双槽卷筒,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沿同一螺旋方向并行绕接在所述双槽卷筒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端部分别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双槽卷筒中。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为单槽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为双槽滑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头设置在所述载车盘上并且远离所述载车盘的第一端边缘,所述第二绳头设置在所述载车盘上并且远离所述载车盘的第二端边缘,所述第一绳头和所述第二绳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载车盘的第一端边缘到第二段边缘之间的长度。【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设置所述横梁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的载车盘,还包括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卷筒、分别连接在卷筒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横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二绳头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先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一绳头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通过双滑轮的使用,减小载车盘两侧吊点的距离,减小了载车盘的弯矩,使设备更加安全可靠。【IPC分类】E04H6/18【公开号】CN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升降系统,包括横梁、设置所述横梁上并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的载车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卷筒、分别连接在所述卷筒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二绳头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先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下延伸与安装在所述载车盘上的第一绳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华,钱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