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杉醇胶束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10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紫杉醇胶束制剂。其采用mPEG-PLA-赖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为胶束载体。紫杉醇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0~40nm。通过直接溶解法、透析法或者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毒性更低的聚乙二醇甲醚-聚丙交酯-赖氨酸为胶束载体,且胶束制剂中无需添加其他辅料,安全性更高;体外稳定性较高,紫杉醇胶束在室温下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12小时,低温下稳性超过168小时;血液稳定性较高,粒径较小,更易发挥ERP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紫杉醇胶束制剂
技术介绍
紫杉醇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853. 9,熔点213~216°C,具有高度亲脂性,不 溶于水,是最先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天然抗癌药物。它是 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天然次生代谢物,分子结构见下式。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特异性的具有较高抗癌活性的药物,销量常年名列抗肿瘤新药 的榜首,并以20 %的速度递增。 1977年,HorwitZ发现紫杉醇抗癌机理在于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 聚合装配成微管二聚体,从而抑制细胞中微管的正常生理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在G2 期及M期,阻止了癌细胞的快速繁殖。进一步研究发现紫杉醇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导致肿瘤 坏死因子受体的减少及其释放,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紫杉醇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细胞 程序性死亡;紫杉醇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具有广谱而高效的抗 癌活性,对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子宫癌、胃癌等等疗效突出,近来的研究发现它对类风湿 性关节炎、老年痴呆症等亦有一定疗效。 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通常把紫杉醇溶于聚氧乙烯蓖麻油 (cremophorEL)与无水乙醇混合溶媒中以增加其水溶性。但乙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而 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胺,导致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亦可引起神经细胞内 颗粒释放及脱髓鞘改变而加重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性。为降低紫杉醇制剂的毒性提高其疗效,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新剂 型。其中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混悬液(ABI-007)已在国内外上 市。具有不用抗过敏预处理、疗效较好、毒性较低等特点;现正在国内进行临床研究我 国研发的紫杉醇脂质体已开始在临床应用而紫杉醇的前体药物(DHA-PTX)和聚合物剂型 genexol-PM及xyotax也正在临床前和临床I-III期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近期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由高分子量聚合物形成的粒径较大的聚合物胶束,还 是由低分子量聚合物形成的粒径较小的聚合物胶束,具有血液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胶束在 进入血液后几乎马上解体并释放携带的药物,最终两种胶束携带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几 乎没有区别,没有展示出ERP效应。SavicR等人的研究发现,紫杉醇胶束进入血液后通 常在5分钟内就有超过90%的药物释放并往组织扩散(见Langmuir2006, 22:3570-8.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ity of poly (caprolactone) -b-poly (ethylene oxide) micelles under biological conditions:a fI uorogenic-based approach.〉〉)。 这一结果与设想由胶束粒子携带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再通过EPR效应释放药物的 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即非成熟释放(Prematurerelease)。导至非成熟释放的原因一方面由 于胶束经过血液稀释后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浓度)导致胶束解体,另一方面血 液中大量存在的蛋白质会和胶束发生作用导致其团聚并释放药物。因此,在设计静脉注射 肿瘤靶向纳米载体时必须首先考虑其血液稳定性,只有在提高血液稳定性的前提下才有望 利用EPR效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现有的紫杉醇胶束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工艺条件较复杂,给大规模工业化增加 了难度。例如,兰州大学刘伟生等人专利技术的紫杉醇-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备工艺(专利申请 号201110255867. 8)需要采用恒温振荡的工艺条件;北京大学吕万良等人专利技术的一种紫 杉醇纳米胶束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044677. 1)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缓冲液保持反 应环境的PH值稳定。还有的紫杉醇胶束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依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例如山东大学的李凌冰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紫杉醇混合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 201110139712. 8),但是在其混合胶束中依然含有乙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mPEG-PLA-赖氨酸为胶 束载体形成的紫杉醇胶束制剂。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紫杉醇胶束含微量乙醇,其稳定性、平均粒径 等主要指标全面优于现有的紫杉醇胶束。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紫杉醇胶束制剂,采用新型表面活性剂mPEG-PLA-赖氨酸为胶 束载体。mPEG-PLA-赖氨酸分子结构式如下:其中,a= 11-455,b= 3-300。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mPEG-PLA-赖氨酸中,聚乙二醇甲醚嵌段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 3000 ;聚丙交酯嵌段的分子量优选为500~5000。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紫杉醇胶束制剂中残留的乙醇或乙腈含量少于10ppm。 本专利技术中,紫杉醇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0~40nm。 本专利技术中,紫杉醇胶束可通过直接溶解法、透析法或者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 本专利技术中,mPEG-PLA-赖氨酸无明显的致癌性,无生殖毒性,无致畸、致突变性,在 体内可降解为乳酸、PEG、赖氨酸,均可直接排出体外。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的 LD50>2. 00g/kg;长毒试验中,I. 00g/kg剂量,1次/天,每周连续给药2天,停药5天,连续 给药13周后,恢复4周后观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细胞毒性测试表明,聚乙二醇甲醚-聚丙交酯-赖氨酸的细胞毒性比目前公认无 毒的嵌段共聚物Mpeg-PLA更低(见下表1)。 表I:MTT法肝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毒性更低的聚乙二醇甲醚-聚丙交酯_赖氨酸为胶束载体,且胶束制剂中 无需添加其他辅料,安全性更高。 2.体外稳定性较高,紫杉醇胶束在室温下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12小时,低温下稳 性超过168小时。 3.血液稳定性较高,粒径较小,更易发挥ERP效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 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 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7) -种紫杉醇胶束制剂,可以采用直接溶解法、透析法或者薄膜水化法得到。优选 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得到,其包括下列步骤。 ①按照紫杉醇与mPEG-PLA-赖氨酸不同的投料比(见表1)称取原料。其中,原料 紫杉醇(CAS33069-62-4)由西安瑞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纯度大于95 %,mPEG-PLA-赖 氨酸,由专利技术人按照专利号PCT-CN-2013000453所述的工艺自行制备; ②将上述原料投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或乙腈等有机溶剂至完全溶解。30-50°C旋转 蒸发2h至有机溶剂蒸干为止,10-60°C下真空干燥> 12h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得到含紫杉 醇的聚合物混合膜。 ③混合膜于40_60°C水浴至透明状,加入相同温度预热的超纯水或生理盐水、磷酸 盐缓冲液,充分振摇水化,得透明的载药胶束溶液。 ④将所述载药胶束溶液用0.45 微孔滤膜过滤,即德本专利技术的紫杉醇胶束制 剂。 实施例1-7分别选择不同的投料比,以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杉醇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采用mPEG‑PLA‑赖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为胶束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军滕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珀理玫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