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017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具有起动小齿轮,该起动小齿轮由电起动马达和行星齿轮传动装置驱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具有空心轮,空心轮通过至少一个衰减元件在周向上支撑在空心轮支承中,其中,衰减元件的圆周端侧仅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与在空心轮或空心轮支承处的支撑突出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文献DE 10 2013 211 763 Al中说明了一种起动装置,内燃机可利用该起动装置通过起动小齿轮接合且驱动到内燃机的齿圈中起动。起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起动小齿轮的电起动马达以及电磁的起动继电器,起动小齿轮可利用该起动继电器从与内燃机齿圈的退回的脱离接合位置调整到推进的接合位置中。电起动马达的驱动运动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传输到小齿轮轴上,在该小齿轮轴上安装有起动小齿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位于电起动马达的马达壳体的端侧处并且包括由马达轴驱动的太阳轮,太阳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在壳体侧的空心轮的内侧处滚动。空心轮通过在周向上起作用的衰减负载冲击的衰减元件容纳并且支撑在空心轮支承中,负载冲击尤其可在起动小齿轮接合到内燃机的齿圈中时出现。衰减元件包括较大的第一衰减区段和较小的第二衰减区段,它们通过桥接部(Verbindungssteg)彼此连接。不同的衰减区段在装配起动装置时在沿径向伸延的支撑突出部之间定位在空心轮支承的内侧或空心轮的外侧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衰减在起动装置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中的负载冲击并且同时确保起动装置的简单的装配。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提供了适宜的改进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起动装置用于起动内燃机并且具有起动小齿轮,该起动小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由电起动马达驱动。通常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实现从较高的起动马达转速到较低的起动小齿轮转速的减速。起动装置必要时可实施成带有电磁起动继电器,通过该电磁起动继电器可将起动小齿轮从退回的脱离接合位置调整到推进的接合位置中,在该接合位置中起动小齿轮与待起动的内燃机的齿圈接合并且对其进行驱动。在脱离接合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的调整运动有利地线性地且在轴线方向上(即,在起动小齿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进行。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构建并且包括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总成,该行星齿轮总成具有:太阳轮,太阳轮直接由起动马达的马达轴驱动;在行星齿轮架处的行星齿轮,其中,行星齿轮由太阳轮驱动;以及壳体侧的空心轮,行星齿轮在空心轮中滚动。行星齿轮架与小齿轮轴连接,小齿轮轴为起动小齿轮的支架。必要时可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与起动小齿轮之间布置自由轮装置(Freilaufeinrichtung),通过自由轮装置将驱动运动从马达轴传输到起动小齿轮上,然而,在齿圈超出时断开,以中断在起动小齿轮与马达轴之间的运动学上的连接路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优选地位于起动马达的可形成极管(Polrohr)的马达壳体的端侧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空心轮容纳在壳体侧的空心轮支承中,空心轮支承固定地与起动装置的壳体(例如驱动端轴承盖)连接。在空心轮与空心轮支承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衰减元件、优选多个分布在圆周上的衰减元件,通过衰减元件将空心轮在周向上支撑在空心轮支承处。必要时也在径向上至少部分地将空心轮通过一个或多个衰减元件支撑在空心轮支承处。至少一个衰减元件在周向上位于支撑突出部之间,支撑突出部一方面构造在空心轮支承处并且沿径向向内突出,且另一方面构造在空心轮处并且沿径向指向外部。在空心轮支承和空心轮处的支撑突出部形成支撑面,衰减元件的圆周端侧分别贴靠在这些支撑面处。在起动小齿轮接合到内燃机的齿圈中时-必要时也在脱离时-在起动小齿轮与齿圈之间有相对转动运动的情况下出现负载冲击,该负载冲击通过运动学上的传输路径从起动小齿轮反作用到空心轮上。在此出现的负载力矩通过至少一个衰减元件在周向上从空心轮传输到空心轮支承上并且进一步传输到起动装置的壳体上。然而,由于在衰减元件中的衰减作用,作用到空心轮支承上的负荷冲击的大小以显著的方式被降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衰减元件的圆周端侧仅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在起动马达、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和起动小齿轮的纵轴线的方向上来看-在无驱动的初始情况中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支撑突出部形成用于衰减元件的圆周端侧的止挡面,其中,由于在无负荷、无转矩的空心轮中在圆周端侧的宽度上的仅仅部分的接触,在衰减元件与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之间也仅存在相应减小的接触面。这伴随着在衰减元件与支撑突出部之间的降低的摩擦,只要空心轮相对于空心轮支承保持其初始位置并且没有受到负载变化或负载冲击的作用。降低的摩擦允许将衰减元件更轻易地插入到在位于空心轮或空心轮支承处的支撑突出部之间的容纳腔中,但同时保证在起动装置运行期间在衰减元件与支撑突出部之间的持久的接触。因此,衰减元件无间隙地容纳在位于空心轮或空心轮支承处的支撑突出部之间,从而随着作用到空心轮上的力矩的产生将空心轮无延迟地压抵向衰减元件并且在发挥衰减作用时没有出现延迟。有利地,衰减元件的恰好一个圆周端侧仅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然而,衰减元件的可在其整个宽度上接触其支撑突出部的第二或其他圆周端侧没有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在该实施方式中,摩擦的降低和伴随于此的衰减元件的容易的装配通过仅部分地接触支撑突出部的那个圆周端侧实现。而在一备选的实施方案中规定,衰减元件的多于一个的圆周端侧、必要时所有的圆周端侧分别仅在宽度的一部分上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以便总地实现更大地降低摩擦接触和容易地装配。根据有利的实施方案,衰减元件的仅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的圆周端侧可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区段,该接触区段相对于通过空心轮的中心的径向部在周向上移动。因此,接触区段从径向部偏离,其中,圆周端侧不仅可相对于径向部具有凹槽,而且可具有在突起的意义中的突出部;突出部形成与支撑突出部接触的接触区段。而在有凹槽的情况下在圆周端侧处的在周向上进一步突出的相邻的区段接触支撑突出部。圆周端侧例如凸状或凹状地构造。在凸状的实施方案中,在圆周端侧处的中间的区段形成突出的接触区段,而在凹状的实施方案中,在圆周端侧处的外置的两个区段是在周向上突出的接触区段。圆周端侧也可在无驱动的初始情况中在无负载的状态下平坦地构造。在平坦的圆周端侧处存在呈突起的形式的突出的接触区段。平坦的圆周端侧还可斜置并且与通过空心轮的中心的径向部围成角度。此外,考虑在圆周端侧处具有中心的或离心的突起的实施方案,例如形成接触区段的凸球状的或部分球状的突起,或块状的突起,其同样相对于衰减元件的中心纵轴线中心地或离心地布置。在位于圆周端侧处的接触区段与支撑突出部之间的接触存在于无负载的初始情况中,在该初始情况中尚未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传输力矩。然而,一旦传输最小力矩,这就引起空心轮相对于空心轮支承的相对转动运动,直至建立相应地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矩,其通过衰减元件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衰减元件不是仅与接触区段接触,而是在其整个圆周端侧上接触相对应的支撑突出部。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衰减元件具有楔形形状,其中,圆周构造为直线,然而相对于通过空心轮的中心的径向部存在楔角。也就是说,沿着圆周端侧的至少一个假设的平面交会空心轮的中心或太阳轮的转动轴线,必要时也在起动装置的壳体的外轮廓之外。在圆周方向上突出的边缘区域形成接触区段。相对于径向部的楔角例如为最大30°,必要时最大20°、最大10°或最大5°。根据又一适宜的实施方案,衰减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圆周端侧的第一衰减区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具有电起动马达(5),该电起动马达的驱动运动能够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传递到起动小齿轮(2)上,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具有行星齿轮(15),所述行星齿轮(15)在空心轮(18)中滚动,并且所述空心轮(18)通过至少一个衰减元件(19)在周向上支撑在空心轮支承(20)中,其中,所述衰减元件(19)在周向上利用圆周端侧(24b、25a)支撑在所述空心轮支承(20)的沿径向向内突起的支撑突出部(23)处,并且利用其它的圆周端侧(24a、25b)支撑在所述空心轮(18)处的沿径向指向外部的支撑突出部(22)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元件(19)的圆周端侧(24a)仅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接触相对应的所述支撑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赖斯特H·迈因海特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