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015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3:21
一种风扇装置包含底壳、上盖与叶轮。上盖位于底壳上。上盖与底壳之间具有容置空间。上盖包含本体部、支撑部与扰流部。本体部具有破口。支撑部与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折线。支撑部通过第一折线弯折而形成部分破口。支撑部垂直于本体部,且支撑部与底壳抵接。扰流部与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折线。扰流部通过第二折线弯折而位于破口中。扰流部与本体部背对底壳的表面间夹锐角。叶轮位于容置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风扇装置具有壳体与扇叶。扇叶位于壳体中,当扇叶由马达带动时,可将热量从笔记本电脑的内部排出。由于风扇装置会受笔记本电脑内空间的限制,因此壳体的厚度通常较薄,易影响壳体的抗压强度。举例来说,壳体可由上盖与底座组合而成,当上盖受到外力压迫时,强度不足的上盖可能会与扇叶产生干涉。为了解决上盖与扇叶干涉的问题,风扇装置制造商一般会采取以下作法:1.增加上盖厚度。然而,增加上盖厚度会增加风扇装置的体积,无法安装于有限的空间。或者,可通过减少扇叶的高度来增加上盖的厚度。此种作法虽然风扇装置的体积不变,但会降低风扇装置的出风量(做功面积)。2.上盖设置额外的凹凸结构。当上盖设置凹凸结构时,凹凸结构会增加进风阻抗而减少风扇装置的出风量,导致散热效率下降。3.上盖与底座间设置支撑柱。由于上盖与底座间所设置的支撑柱以塑胶射出成型于金属材质的底座,因此支撑柱具有一定大小的体积,气流会被支撑柱遮挡而减少风扇装置的出风量,导致散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保证上盖与叶轮不产生干涉的基础上,提高风扇装置的出风量,进而提高其散热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风扇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装置包含底壳、上盖与叶轮。上盖位于底壳上。上盖与底壳之间具有容置空间。上盖包含本体部、支撑部与扰流部。本体部具有破口。支撑部与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折线。支撑部通过第一折线弯折而形成部分破口。支撑部垂直于本体部,且支撑部与底壳抵接。扰流部与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折线。扰流部通过第二折线弯折而位于破口中。扰流部与本体部背对底壳的表面间夹锐角。叶轮位于容置空间中。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小于或等于45度。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叶轮用以形成气流,且扰流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上盖与底壳间具有连通容置空间的出风口。破口的长度为出风口的高度的1.05至2.5倍。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部相对本体部的一端具有抵接部。抵接部平行底壳且与底壳抵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部的外形为弧面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扰流部的外形为弧面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扰流部具有第一子板与第二子板。第一子板邻接本体部。第二子板邻接第一子板远离本体部的边缘。第一子板与第二子板间夹钝角。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部的高度大于叶轮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中,上盖的本体部、支撑部与扰流部为一体成型的元件。当上盖受外力压迫时,由于支撑部可通过第一折线弯折而与底壳抵接,因此可提供上盖支撑强度,避免上盖与叶轮产生干涉。此外,支撑部从上盖的本体部弯折而形成,因此支撑部的厚度薄(大致等同上盖的板材厚度),不易遮挡气流而影响散热效率。另外,当叶轮转动时,容置空间中的气流会从破口下方通过。由于扰流部通过第二折线弯折而倾斜地位于破口中,因此可避免气流从破口流出,且破口内的气流还可牵引风扇装置外的空气流入破口,进而增加风扇装置的出风量,且出风口的风量分布会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风扇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装置包含底壳、上盖与叶轮。上盖位于底壳上。上盖与底壳之间具有容置空间。上盖包含本体部、支撑部与扰流部。本体部具有破口。支撑部与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折线。支撑部通过折线弯折而形成破口。支撑部垂直于本体部,且支撑部与底壳抵接。扰流部位于破口相邻支撑部的一侧。扰流部朝底壳的方向凸出于本体部。扰流部与本体部背对底壳的表面间夹锐角。叶轮位于容置空间中。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中,上盖的本体部、支撑部与扰流部为一体成型的元件。当上盖受外力压迫时,由于支撑部可通过折线弯折而与底壳抵接,因此可提供上盖支撑强度,避免上盖与叶轮产生干涉。此外,支撑部从上盖的本体部弯折而形成,因此支撑部的厚度薄(大致等同上盖的板材厚度),不易遮挡气流而影响散热效率。另外,当叶轮转动时,容置空间中的气流会从破口下方通过。由于扰流部倾斜地位于破口相邻支撑部的一侧,因此可避免气流从破口流出,且破口内的气流还可牵引风扇装置外的空气流入破口,进而增加风扇装置的出风量,且出风口的风量分布会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风扇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上盖与底壳沿线段3-3的剖面图。图4为图1的风扇装置从方向D看的侧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侧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上盖与底壳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上盖与底壳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上盖与底壳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的风扇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风扇装置100a风扇装置100b风扇装置100c风扇装置100d风扇装置100e风扇装置100f风扇装置100g风扇装置100h风扇装置110底壳120上盖121表面122本体部123破口124支撑部124a支撑部124b支撑部125抵接部125a抵接部126扰流部126a扰流部126b扰流部126c扰流部126d扰流部127第一子板129第二子板130叶轮142容置空间144出风口3-3线段D方向d厚度F1气流F2气流H高度h高度L长度L1第一折线L2第二折线L3折线θ1锐角θ2钝角θ3锐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100的立体图。风扇装置100包含底壳110、上盖120与叶轮130。其中,上盖120位于底壳110上,且上盖120与底壳110之间具有容置空间142。叶轮130位于容置空间142中,可由马达带动而转动。上盖120包含本体部122、支撑部124与扰流部126。本体部122具有破口123。本体部122、支撑部124与扰流部126为一体成型的元件。在制作支撑部124与扰流部126时,可于上盖120施以冲压制程,使原本破口123中的上盖120板材经冲压制程后形成两个板体。这两个板体各只有单一边缘与本体部122连接,接着将这两个板体从本体部122弯折,便可形成支撑部124与扰流部126。支撑部124与扰流部126经弯折后,离开原本上盖120所在的平面,界定出破口123的部分空间。图2表示图1的风扇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支撑部124与本体部12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折线L1。支撑部124通过第一折线L1弯折而形成部分破口123。支撑部124垂直于本体部122,且支撑部124与底壳110抵接。如此一来,当上盖120受外力压迫时,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装置,包含:一底壳;一上盖,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上盖包含:一本体部,具有一破口;一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一折线,所述支撑部由所述第一折线弯折而形成部分所述破口,所述支撑部垂直于所述本体部,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壳抵接;以及一扰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二折线,所述扰流部由所述第二折线弯折而对应位于所述破口中,所述扰流部与所述本体部背对所述底壳的表面间夹一锐角;以及一叶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装置,包含:一底壳;一上盖,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上盖包含:一本体部,具有一破口;一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一折线,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折线弯折而形成部分所述破口,所述支撑部垂直于所述本体部,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壳抵接;以及一扰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二折线,所述扰流部通过所述第二折线弯折而对应位于所述破口中,所述扰流部与所述本体部背对所述底壳的表面间夹一锐角;以及一叶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锐角小于或等于45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叶轮用以形成一气流,且所述扰流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方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间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一出风口,所述破口的长度为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的1.05至2.5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具有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平行所述底壳且与所述底壳抵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的外形为弧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扰流部的外形为弧面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扰流部具有一第一子板与一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邻接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二子板邻接所述第一子板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边缘,且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间夹一钝角。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叶轮的厚度。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昭文王君智邱鼎为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