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0010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可包括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的至少两个空气管;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低温散热器;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高温散热器;用以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辅助低温散热器;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涡轮增压器;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高温冷却剂通道;和低温冷却剂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4-0055060的优先权及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适于改进冷却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
技术介绍
提供一种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方法用于车辆。同时,空气管为空气经过的通道,并且是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可易于流入的部件引导至需要空气的部件的管道。例如,存在引导待吸入发动机中的空气的空气管和用于冷却制动系统的空气管。最近,已积极开发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和在发动机最初启动之时使燃料消耗达到最小的技术。然而,如果仅进行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的方法,则发动机的冷却可能无法良好进行,燃料消耗可能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劣化,并可能产生对设置于高温下的排气通道周边的部件的热损坏。另外,如果流动通过散热器格栅的空气被设置于发动机周边的辅助机械装置妨碍,则冷却发动机和燃料消耗的性能可能劣化,且热损坏可能变得严重。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具有改进的冷却性能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具有通过车身、辅助机械装置、车轮等对抗空气流的抵消干扰,从而改进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另一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可包括至少两个空气管,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以将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吸入至发动机舱,并构造为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以使得所述外部空气朝向车轮流出;低温散热器,所述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低温散热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产生压缩空气以供给至发动机;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产生压缩制冷剂以供给至空调;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由所述发动机而循环至所述高温散热器;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过水冷型冷凝器,并再次循环至所述低温散热器。所述两个后管朝向车辆的后方方向逐渐更弯曲,以分别朝向车轮前进。引导板设置于管出口,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从而朝向车轮引导空气流动。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使得通过所述管出口流出的空气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从而以设定角度引导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的空气,以使车轮侧表面处的空气帘的效果达到最大。低温散热器设置于前管与后管之间,且所述低温散热器由在其中通过的经由所述前管和所述后管流动的空气冷却。经由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空气管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气管中。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的后方接近发动机设置。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可包括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冷凝器;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和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从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设置于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上的第一阀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进行控制,使得经由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流动通过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可包括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传输至发动机;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剂传输至所述高温散热器;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连接,并再次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并经由所述中间冷却器而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在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分支的部分处,所述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部分处,并操作为使得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风门片,所述风门片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设备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图11、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数个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相同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空气管,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以将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吸入至发动机舱,并构造为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以使得所述外部空气朝向车轮流出;低温散热器,所述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低温散热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产生用于供给至发动机的压缩空气;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产生用于以供给至空调的压缩制冷剂;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由所述发动机而循环至所述高温散热器;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过水冷型冷凝器,并再次循环至所述低温散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宗佑郑翰新李浚豪赵贤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