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9797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包括:燃烧油池,连通油池,储油池,挡油斜壁和间接供油液池。连通油池通过连通管与燃烧油池连通。储油池设在连通油池外用于接收从连通油池溢出的油品。环形的挡油斜壁的上端与连通油池的上边沿相连。间接供油液池设在储油池的上方,通过供油管与连通油池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通过在连通油池的上方设置间接供油液池,间接供油液池通过供油管不断向连通油池供给油品,使连通油池始终发生溢流,从而保证连通油池内油品的高度相对不变,进而保证燃烧油池内油品的高度不变。由此,可以精确控制燃烧油层的厚度,提高了装置的灵敏度,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灾研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简易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装置是由燃烧油池、连通软管、供油液池组成。连通软管将燃烧油池和供油液池连通,通过供油液池控制燃烧油池的燃烧油层的厚度。通常,供油液池相对较大,燃烧油池在油液燃烧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供油液池的不断补充,燃烧油池内液面下降较小,近似认为油层厚度不变。这样,在火灾学中,就可以研究油层厚度固定情况下油液的燃烧规律。但是,该装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燃烧油池的直径增大时,为了提高控制精度,供油液池的直径必须随之增大,然而在研究大尺度池火问题时,供油液池的大小受到限制,通常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二是虽然燃烧油池和供油液池的高度相等,但是存在两个油池的液面同时下降的问题,在某些精度要求高的研究中如薄层火灾研究,此装置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目前火灾学实验中,控制薄油层燃烧厚度的问题,通常难以保证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该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包括:燃烧油池;连通油池,所述连通油池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燃烧油池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储油池,所述储油池设在所述连通油池外用于接收从所述连通油池溢出的油品;环形的挡油斜壁,所述挡油斜壁的上端与所述连通油池的上边沿相连,所述挡油斜壁的下端设有导油孔,所述挡油斜壁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储油池的内周壁倾斜延伸,所述挡油斜壁上设有导气孔;间接供油液池,所述间接供油液池设在所述储油池的上方,所述间接供油液池通过供油管与所述连通油池连通,所述供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间接供油液池向所述连通油池供油以使得所述连通油池处于溢流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通过在连通油池的上方设置间接供油液池,间接供油液池通过供油管不断向连通油池供给油品,使连通油池始终发生溢流,从而保证连通油池内油品的高度相对不变,进而保证燃烧油池内油品的高度不变。由此,可以实现对燃烧油层的厚度的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同时,在燃烧油池的尺寸变化时,只要保证连通油池处于溢流状态,燃烧油池内油品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燃烧油层的厚度不变,由此,提高了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的灵敏度,扩大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储油池、所述连通油池和所述间接供油液池固定成一体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池形成为圆筒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油池形成为圆筒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间接供油液池形成为圆筒形结构。可选地,所述导气孔为多个,所述多个导气孔沿所述连通油池的周向间隔分布。可选地,所述连通管为软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通油池由底部敞开的筒体固定在所述储油池的底壁而限定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油管设在所述间接供油液池的底壁上。可选地,所述挡油斜壁的下端与所述储油池的底壁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100,供油液池I,间接供油液池2,第二控制阀3,导气孔4,连通油池5,储油池6,导油孔7,挡油斜壁8,第一控制阀9,连通管10,燃烧油池11,空腔12,供油管13,储油池的底壁14,间接供油液池的底壁15,储油空间16,内周壁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100,该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火灾学中的相关实验装置中。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100,包括:燃烧油池11,连通油池5,储油池6,挡油斜壁8,间接供油液池2。其中,连通油池5、储油池6、挡油斜壁8和间接供油液池2组成供油液池I。具体而言,燃烧油池11用来盛放燃烧所需的油品并接收从连通油池5过来的补偿油品;连通油池5通过连通管10与燃烧油池11连通,连通管1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9,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控制阀9来控制连通油池5和燃烧油池11的连通情况。当打开第一控制阀9时,油品从连通油池5流出,通过连通管10流入燃烧油池11以补偿燃烧所消耗的油品;当关闭第一控制阀9时,油品无法流入燃烧油池11,连通油池5对燃烧油池11的供油被阻断。在连通油池5外设有储油池6,用于接收从连通油池5溢出的油品。挡油斜壁8的上端与连通油池5的上边沿相连,使油品直接从连通油池5沿着挡油斜壁8溢出。挡油斜壁8的下端设有导油孔7,沿着挡油斜壁8流下来的油品通过导油孔7进入挡油斜壁8和连通油池5之间的空腔12,从而充分利用储油池6的空间,增加了储油量。由于空腔12内充满空气,故在挡油斜壁8上设有导气孔4,从而可以使溢出的油品在进入空腔12的过程中,空腔12内的空气不断被排到外界环境,进而油品更加顺利地进入空腔12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挡油斜壁8朝向储油池6的内周壁17倾斜延伸并形成为环形,由此,从连通油池5的上边沿溢出的油品可以沿着挡油斜壁8缓慢流入储油池6,避免油品直接溅入储油池6时造成供油液池I的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避免测量供油液池I的质量时出现质量波动。间接供油液池2设在储油池6的上方(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通过供油管13与连通油池5连通。供油管1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3,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二控制阀3控制间接供油液池2和连通油池5的连通情况。当打开第二控制阀3时,在重力作用下油品从间接供油液池2流出,通过供油管13流入连通油池5,从而间接供油液池2向连通油池5供油以使得连通油池5处于溢流状态,保证连通油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燃烧油层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油池;连通油池,所述连通油池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燃烧油池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储油池,所述储油池设在所述连通油池外用于接收从所述连通油池溢出的油品;环形的挡油斜壁,所述挡油斜壁的上端与所述连通油池的上边沿相连,所述挡油斜壁的下端设有导油孔,所述挡油斜壁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储油池的内周壁倾斜延伸,所述挡油斜壁上设有导气孔;间接供油液池,所述间接供油液池设在所述储油池的上方,所述间接供油液池通过供油管与所述连通油池连通,所述供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间接供油液池向所述连通油池供油以使得所述连通油池处于溢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龙黄弘张楠赵景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