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697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并提供一种即使在狭窄的沉入空间也能够使座椅座垫有效地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座椅(1)具备通过使座椅靠背(2)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3)向下方侧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TD)。倾斜下降机构(TD)通过旋转轴(3A)将座椅座垫(3)的后部与地板(F)上的后基体(FB)连结,经由前连杆(4)将座椅座垫(3)的前部与地板(F)上连结,而且具备将前连杆(4)与座椅靠背(2)连结的拉入带(5),通过座椅靠背(2)向前倒入的动作而拉入带(5)将前连杆(4)向后方侧拉拽躺倒,使座椅座垫(3)的前部以旋转轴(3A)为中心向下方侧沉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具备通过使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向下方侧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以往,在机动车用的座椅中,已知有具备通过使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向下方侧沉入,从而使座椅整体较低地沉入的所谓倾斜下降机构的结构(专利文献I)。上述倾斜下降机构成为将座椅座垫的后部通过连杆而吊持于座椅靠背的结构,成为通过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而将座椅座垫整体向前下方向倾斜地压下的结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54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现有技术是座椅座垫整体向下方侧沉入的结构,因此对于在地板下区域埋设混合动力用蓄电池等未能较深地取得沉入空间的结构而言不适合。本专利技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而创立,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狭窄的沉入空间也能够有效地使座椅座垫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采用如下的方案。第一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通过使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向下方侧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倾斜下降机构将座椅座垫的后部通过旋转轴而连结于地板上的基体,将座椅座垫的前部经由前连杆而连结于上述基体,而且具备将前连杆与座椅靠背连结的动力传递构件,通过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动力传递构件将前连杆放倒而使座椅座垫的前部以旋转轴为中心向下方侧沉入。根据该第一专利技术,通过倾斜下降机构,座椅座垫以其后部的旋转轴为中心,以前部落入的形态向地板上沉入。通常,座椅座垫在其后部区域,为了对就座压高的臀部进行支承而将缓冲部分厚设定得较厚,在对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前部区域,与上述相比将缓冲部分厚设定得较薄,并且为了防止臀部的前滑而多设为前高后低形状。因此,将座椅座垫如上述那样以后部的旋转轴为中心使前部落入的形态向地板上沉入,由此,即使是狭窄的沉入空间也能有效地使座椅座垫沉入。这样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向座椅座垫的沉入空间狭窄的结构的适用,也能够沉入空间宽的结构适用,作为座椅座垫的沉入方式之一,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第二专利技术以上述的第一专利技术为基础,成为如下的结构。动力传递构件由挠性的柔软构件构成,以将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作为用于倒入的拉拽力向前连杆传递的方式,将规定部位以弯曲的方式引导设置。根据该第二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挠性的柔软构件,能够将动力传递构件形成为简单且设置空间的自由度高的结构。第三专利技术以上述的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为基础,成为如下的结构。动力传递构件将从座椅靠背向前越过倚靠角度的调整区域内后的规定的前倾角度在目标的倒入区域而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作为用于倒入的力向前连杆传递,在从上述倒入区域到后侧的区域使从座椅靠背向前连杆的动力的传递放掉。根据该第三专利技术,在调整座椅靠背的倚靠角度时,能够难以引起前连杆错误地躺倒这样不测的事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座椅靠背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使座椅靠背的倚靠角度后倾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使座椅靠背倒入至前倾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使座椅靠背从前倾位置进一步向前倒入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使座椅靠背向前倒入而使座椅座垫向下方侧沉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使座椅靠背从向前躺倒的位置立起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图2的VIII部放大图。【标号说明】I 座椅2 座椅靠背2F 后框2A旋转轴2B 托架2D3带安装部3 座椅座垫3F座垫框架3F1 长孔3A旋转轴3P座垫缓冲部分3G引导板3G1 长孔3B架桥框架3W支承金属丝3D I第一带引导件3D2第二带引导件4 前连杆4A滑动轴4B连结轴4C架桥轴4D架桥轴4S拉伸弹簧4L连结线5拉入带(动力传递构件)6拉拽连杆6A连结轴6B滑动轴TD倾斜下降机构REC调角机构F地板FA前基体(基体)FAl挂设金属丝FB后基体(基体)LS行李空间LF行李地板HP臀点Ci圆A延长余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关于实施例1的座椅I的结构,使用图1?图8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I构成作为机动车的后排座椅,成为在其背后形成有车辆的行李空间LS的结构。上述座椅I具有成为就座乘员的倚靠的座椅靠背2、成为就座部的座椅座垫3。上述座椅I具备能够调整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的调角机构REC、通过使座椅靠背2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3向下方侧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TD(图4?图6)。前者的调角机构REC成为将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相对于车身侧部进行固定的结构,成为通过改变座椅靠背2相对于车身侧部的固定位置来改变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的结构。如图4?图6所示,后者的倾斜下降机构TD成为与使座椅靠背2向前倒入的动作连动而使座椅座垫3落入地板F上,使座椅靠背2如图6所示倒入至与行李地板LF齐面状的低位置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座椅I通过上述倾斜下降机构TD,即使成为对应于使座椅靠背2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3向下方侧落入的结构,也成为在使座椅靠背2在倚靠角度的调整区域内倾动时能够避免使座椅座垫3移动的结构。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即便使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变化,也能够将座椅座垫3始终保持在固定位置,能够维持良好的乘坐感。以下,详细说明上述的座椅I的各部的具体结构。座椅靠背2如图1所示,成为其左右两侧的下端部相对于固定在地板F上的左右一对各后基体FB分别通过旋转轴2A沿前后方向能够旋转地连结的状态。具体而言,上述座椅靠背2中,与构成其骨架的后框2F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结合的各托架2B分别相对于固定在地板F上的左右一对各后基体FB通过使轴向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各旋转轴2A而能够旋转地连结。并且,上述座椅靠背2虽然未图示,但是朝向该图示而成为左侧的车辆外侧的肩口部上设置的锁定装置锁定于在车身侧部设置的撞针,由此成为将其倚靠角度固定的状态。上述未图示的撞针相对于车身侧部安装成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并能够在滑动的各位置进行锁定。由此,借助改变撞针的滑动位置能够调整通过上述撞针而固定的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调角机构REC)。上述未图示的撞针的可动范围如图2?图3所示,设定为使座椅靠背2从直立姿势后倾的角度范围之间。由此,在上述撞针的可动范围内,能够将座椅靠背2的倚靠角度相对于车身侧部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调角机构REC(参照图1)的具体的结构成为与日本专利第5382709号等的文献公开的公知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关于此的详细的说明。上述座椅靠背2通过将相对于上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通过使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向下方侧沉入的倾斜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下降机构将所述座椅座垫的后部通过旋转轴而连结于地板上的基体,将所述座椅座垫的前部经由前连杆而连结于所述基体,而且具备将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座椅靠背连结的动力传递构件,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倒入的动作,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将所述前连杆放倒而使所述座椅座垫的前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向下方侧沉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耕治三桥笃敬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