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532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涉及微通道换热器技术领域。为使微通道换热器更好的匹配空调的内部空间结构,增大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而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用于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微通道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各应用领域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微通道换热器作为空调内部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件,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和外观形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空调的内部结构形式,同时影响着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果,进而影响了空调的性能。空调内部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空间,从而决定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形状及结构形式。要更好的匹配空调内部空间结构,同时保证空调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对空调厂家来说,就需考虑设计特殊形状和结构形式的微通道换热器。现有技术中空调所使用的微通道换热器,由于空间限制普遍采用矩形结构,这样会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换热量造成影响,并且由于风场的限制会造成换热量的不均,从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而影响空调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可以更好的匹配空调的空间结构,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包括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均为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通过集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管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管的内部分割成两个独立空间,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分别与所述两个独立空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均为矩形。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V型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正V放置使用,也可以倒V放置使用,因此这种V型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矩形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相比较,可以更好的适用于室内机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根据空间结构形成合理的布局,同时微通道换热器采用V型结构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夹角变化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由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一端相互连接构成,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V型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正V放置使用,也可以倒V放置使用,因此这种V型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更好的适用于室内机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根据空间结构形成合理的布局,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量,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保证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量,V型微通道换热器中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导致整个微通道换热器的面积减小,气体流过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减小,导致换热量减小,如图2所示,在宽度D一定的条件下,角度a越大,L越小,整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越小,会导致换热量的不足;如果角度a过小,会使得两个微通道换热器接近于垂直放置,这样气流由下向上经过微通道换热器时,会使得气流几乎垂直于翅片吹过,翅片会造成很大的风阻,还会使得有效换热面积减小,最终导致换热量减小。因此将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之间的夹角设计为30度?60度,可以使得微通道换热器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量。V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需要根据空间结构、安装需要、换热量的大小及风场分布情况来设计两个微通道换热器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需求。而为确保两部分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均匀,设计时就需将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形状和尺寸设计相同,从而使两部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量相等,进而保证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均匀,换热效果更好。优选的,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都选用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的空气侧采用翅片,可以有效地破坏空气流动边界层,增加扰动,强化换热。换热管在迎风截面方向的尺寸很小,能大大减小背风侧涡流,从而降低空气侧流动阻力。换热管与翅片尺寸相比较小,空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以翅片为主体,结构紧凑。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因此作为优选,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都选用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一端通过集管3连接。即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集管3合二为一,加强了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节省了装配的困难,减少了材料。为确保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如图1所示,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的一端通过集管3内部的隔板4将集管3的内部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与所述两个独立空间连通。进而使得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2可以分别更好地调节各自的分流、形成各自的循环流程、以使换热更加均匀。由于现在所使用的空调器,其内部放置微通道换热器的空间不可能过大,所以微通道换热器也不可能会设计成过高或过宽的形式。考虑微通道换热器放置空间的局限,将第一微通道换热器I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尚斌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