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9111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包括浓硫酸储槽、酸洗塔、碱洗塔和碱液储槽,酸洗塔设置有尾气进口、浓硫酸进口、废酸出口和尾气出口,碱洗塔设置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碱液进口和废碱出口,浓硫酸储槽与浓硫酸进口连通,尾气出口与气体进口连通,碱液储槽与碱液进口连通。本装置,能够实现完全脱除磷化氢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黄磷尾气通入浓硫酸溶液,吸收掉磷化氢,混合气体A;(二)、将混合气体A通入碱液中,吸收掉混合气体A中的二氧化硫和游离硫酸。本方法,磷化氢的吸收彻底,脱除率高;避免黄磷尾气中产生新的杂质气体,有利于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尤其是一种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黄磷是黄色的蜡状固体,质软,不溶于水,微溶于醇,溶于液碱、苯、乙醚、氯仿、甲苯,易溶于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化工、农药等多个领域。目前,黄磷的生产全部采用高温还原法,原料为磷矿石、硅石和焦炭,生产时将磷矿石、硅石和焦炭按一定比例和粒度投入电炉,在1000多度高温下将氧化态的磷还原成单质磷蒸汽,再经过冷却、漂洗后得到产品,高温炉渣直接从电炉中排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气体为黄磷尾气。黄磷生产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行业,黄磷尾气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一氧化碳,约占80~92%,其次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及小分子烃类,约为百分之十几,污染物成分有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甲硫醇、磷化氢、氰化氢、单质磷及细微粉尘。其中,硫化氢浓度约15000~20000PPm、硫氧化碳浓度约2200~2500PPm、二硫化碳浓度约300~400PPm、磷化氢浓度约650~800PPm。黄磷尾气脱除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技术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仅脱除污染物之一的磷化氢,世界上研究过的方法近二十余种,其中工业化试运行过的脱磷化氢工艺技术仅两种:一种是变温吸附技术,吸附剂采用活性炭,试运初期磷化氢脱除率不到20~30%,运行两个月后,脱除率降低到5%以下;另一种是固定床催化氧化技术,催化剂采用具有氧化性的固体金属氧化物,装置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催化剂就被氧化生成的磷酸盐包裹,失去脱磷化氢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脱除全部磷化氢的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包括浓硫酸储槽、酸洗塔、碱洗塔和碱液储槽,所述酸洗塔设置有尾气进口、浓硫酸进口、废酸出口和尾气出口,所述碱洗塔设置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碱液进口和废碱出口,所述浓硫酸储槽与浓硫酸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尾气出口与气体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碱液储槽与碱液进口通过管道连通。进一步地,设置有酸洗泵和废酸槽,所述酸洗泵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酸洗塔的废酸出口相通,第一出口与酸洗塔的浓硫酸进口相通,第二出口与废酸槽相通;设置有碱洗泵,所述碱洗泵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碱洗塔的废碱出口相通,所述第三出口与碱洗塔的碱液进口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浓硫酸储槽与浓硫酸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补酸泵;所述碱液储槽与碱液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补碱泵。进一步地,所述酸洗塔为填料塔,所述填料塔中部设置有填料段,所述尾气进口设置于填料段的下方,所述浓硫酸进口设置于填料段的上方,所述废酸出口设置于酸洗塔的底部,所述尾气出口设置于酸洗塔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与酸洗塔的浓硫酸进口之间设置有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碱洗塔为填料塔,所述填料塔中部设置有填料段,所述气体进口设置于填料段的下方,所述碱液进口设置于填料段的上方,所述废碱出口设置于酸洗塔的底部,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酸洗塔的顶部。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黄磷尾气通入浓硫酸溶液中,浓硫酸溶液吸收掉磷化氢,得到含二氧化硫和游离硫酸的混合气体A;(二)、将混合气体A通入碱液中,吸收掉混合气体A中的二氧化硫和游离硫酸。进一步地,步骤(一)中,采用硫酸质量分数高于98%的浓硫酸溶液吸收磷化氢。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进一步地,采用上述的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脱除磷化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酸洗塔中,采用质量分数为98%左右的浓硫酸吸收黄磷尾气中的磷化氢,生成磷酸、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和少量硫酸进入黄磷尾气中,磷酸和水进入浓硫酸溶液中。再将黄磷尾气通入碱洗塔,利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吸收二氧化硫和硫酸,得到硫酸钠和亚硫酸钠溶液。经测试,经过酸洗塔酸洗后的黄磷尾气中,磷化氢含量为0,实现了完全脱除磷化氢的目的。酸洗塔中的废硫酸溶液中,含有磷酸,可用于生产磷肥;废碱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可用于生产芒硝,避免了三废排放及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方法,利用浓硫酸吸收黄磷尾气中的磷化氢,生成二氧化硫、磷酸和水,吸收彻底,脱除率高;再利用碱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夹带的游离硫酸,避免黄磷尾气中产生新的杂质气体,有利于后续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流程图;1—酸洗塔;2—碱洗塔;3—浓硫酸储槽;4—碱液储槽;5—酸洗泵;6—废酸槽;7—过滤器;8—碱洗泵;9—浓硫酸卸车槽;10—浓硫酸卸车泵;11—尾气进口;12—浓硫酸进口;13—废酸出口;14—尾气出口;21—气体进口;22—气体出口;23—碱液进口;24—废碱出口;51—第一进口;52—第一出口;53—第二出口;81—第二进口;82—第三出口;83—第四出口;110—配碱槽;120—碱液抽取泵;130—补酸泵;140—补碱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包括浓硫酸储槽3、酸洗塔1、碱洗塔2和碱液储槽4,所述酸洗塔1设置有尾气进口11、浓硫酸进口12、废酸出口13和尾气出口14,所述碱洗塔2设置有气体进口21、气体出口22、碱液进口23和废碱出口24,所述浓硫酸储槽3与浓硫酸进口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尾气出口14与气体进口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碱液储槽4与碱液进口23通过管道连通。浓硫酸储槽3用于存储浓硫酸,外购的新鲜浓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约为98%;碱液储槽4用于存储碱液,碱液采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或者碳酸钠配制。装置运行时,先将浓硫酸从浓硫酸储槽3通过浓硫酸进口12通入酸洗塔1,再将黄磷尾气从尾气进口11通入酸洗塔1,并使黄磷尾气与浓硫酸混合,黄磷尾气中的磷化氢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磷酸、二氧化硫和水,磷酸和水进入浓硫酸溶液中,在酸洗塔1中浓硫酸的质量浓度控制在75%以上,从废酸出口13排出,而二氧化硫和少量硫酸进入黄磷尾气中,从尾气出口14排出。从酸洗塔1排出的含二氧化硫和硫酸的黄磷尾气通过气体进口21进入碱洗塔2,事先将存储于碱液储槽4的碱液通入到碱洗塔2中,黄磷尾气通入碱液,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与碱液中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从而脱除全部的二氧化硫和硫酸。经过碱洗后...

【技术保护点】
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硫酸储槽(3)、酸洗塔(1)、碱洗塔(2)和碱液储槽(4),所述酸洗塔(1)设置有尾气进口(11)、浓硫酸进口(12)、废酸出口(13)和尾气出口(14),所述碱洗塔(2)设置有气体进口(21)、气体出口(22)、碱液进口(23)和废碱出口(24),所述浓硫酸储槽(3)与浓硫酸进口(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尾气出口(14)与气体进口(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碱液储槽(4)与碱液进口(23)通过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硫酸储槽(3)、酸洗塔(1)、碱
洗塔(2)和碱液储槽(4),所述酸洗塔(1)设置有尾气进口(11)、浓硫酸进口(12)、废
酸出口(13)和尾气出口(14),所述碱洗塔(2)设置有气体进口(21)、气体出口(22)、
碱液进口(23)和废碱出口(24),所述浓硫酸储槽(3)与浓硫酸进口(12)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尾气出口(14)与气体进口(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碱液储槽(4)与碱液进口(23)
通过管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酸洗泵(5)
和废酸槽(6),所述酸洗泵(5)设置有第一进口(51)、第一出口(52)和第二出口(53),
所述第一进口(51)与酸洗塔(1)的废酸出口(13)相通,第一出口(52)与酸洗塔(1)
的浓硫酸进口(12)相通,第二出口(53)与废酸槽(6)相通;
设置有碱洗泵(8),所述碱洗泵(8)设置有第二进口(81)、第三出口(82)和第四出
口(83),所述第二进口(81)与碱洗塔(2)的废碱出口(24)相通,所述第三出口(82)
与碱洗塔(2)的碱液进口(23)相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储
槽(3)与浓硫酸进口(1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补酸泵(130);所述碱液储槽(4)与碱液
进口(2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补碱泵(1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除黄磷尾气中磷化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塔(1)
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克雄郭毛晓春黄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