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996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偏光片、一显示模组以及一触控电极结构。显示模组与偏光片相对设置。显示模组具有一透明基板。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偏光片与透明基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使触控电极结构与显示面板共用同一基板,节省基板的数量,同时亦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重量及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资讯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超轻薄笔电、及卫星导航等。除了一般以键盘或滑鼠输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触控式技术来操控资讯设备是一种相当直觉且受欢迎的操控方式。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输入操作介面,使得任何年龄层的使用者都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选取或操控资讯设备,因此也愈来愈受市场所喜爱。习知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大致可分为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具有保护基板及感应基板,其分别形成有感应电极层。在制作上,保护基板须先贴合于感应基板,以形成触控面板,接着再将触控面板贴合于显示面板上,而完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由于上述制作过程需经过二道贴合手续,在感应电极层的对位上容易因公差而提高产品不良率产生的风险。此外,上述感应电极层是分别形成在二个基板上,使得触控显示面板整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与现今的资讯设备所追求的轻薄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轻薄的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轻薄的触控显示面板。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偏光片、一显示模组以及一触控电极结构。显示模组与偏光片相对设置。显示模组具有一透明基板。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偏光片与透明基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可设置于偏光片上。触控电极结构与透明基板之间可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更包括一第二光学胶层,其设置于触控电极结构与偏光片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可包括一薄膜层与一触控感应层,而触控感应层形成于薄膜层上。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层可设置于触控感应层与第一光学胶层之间,而触控感应层位于第二光学胶层与薄膜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层可位于第二光学胶层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第二光学胶层可位于偏光片与薄膜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可设置于透明基板上。触控电极结构与偏光片之间可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更包括一第二光学胶层,其设置于触控电极结构与透明基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可包括一薄膜层与一触控感应层,而触控感应层形成于薄膜层上。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层可设置于触控感应层与第一光学胶层之间,而触控感应层位于第二光学胶层与薄膜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层可位于第二光学胶层与触控感应层之间,而第二光学胶层位于透明基板与薄膜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结构可更包括一缓冲层,其设置于触控感应层与薄膜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层的热膨胀系数可介于触控电极结构的热膨胀系数与薄膜层的热膨胀系数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可包括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或金属网格。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更包括一保护基板,其设置于偏光片相对于触控电极结构的另一侧。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基板上可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且遮蔽层位于保护基板的周边区域。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藉由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偏光片与透明基板之间,可使触控电极结构与显示面板共用同一基板,节省基板的数量,同时亦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重量及厚度。进一步地,可藉由偏光片的透光率来改善触控电极结构中图形可见和其它不透光或高反射元件可见的问题,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视觉效果。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D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以下实施例的内容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再者,一第一元件形成于一第二元件「上」、「之上」、「下」或「之下」可包含实施例中的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直接接触,或也可包含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更有其他额外元件使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无直接接触。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触控显示面板1包括一显示模组11、一触控电极结构12以及一偏光片13。触控显示面板1可例如但不限于应用在一触控系统、一互动广告系统、一卖场优惠订购系统、一门禁识别系统、一资讯查询系统、一提款系统或一可携式行动装置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为液晶显示模组(LiquidCrystalDisplayModule,LCM),其可包括一透明基板111、一液晶层112及一薄膜电晶体(ThinFilmTransistor,TFT)基板113。透明基板111与薄膜电晶体基板113相对设置,而液晶层112设置于透明基板111与薄膜电晶体基板113之间。不过,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显示模组11也可例如为发光二极体显示模组或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模组,其内部结构与组成可分别包括发光二极体层或有机发光二极体层,以置换液晶层112,在此不作限制。透明基板111可为玻璃或塑胶等透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11为彩色滤光(ColorFilter,CF)基板,其具有RGB彩色光阻。显示模组11与偏光片13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偏光片13是设置于显示模组11的透明基板111上方,也就是相对于液晶层112的另一侧。触控电极结构12设置于偏光片13与透明基板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12具体为一触控感应层121设置在偏光片13上。具体而言,触控电极结构12的形成步骤可例如但不限于:提供承载基板(图未示);设置偏光片13于承载基板上;形成触控感应层121于偏光片13上;以及移除承载基板。如此,触控感应层121可形成于偏光片13上。或者直接将触控感应层121利用溅镀及光刻等制程形成于偏光片13上,无需承载基板。此外,上述触控电极结构12的形成方式仅是举例,实际上可根据制程需求调整制作方式,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触控电极结构12形成于偏光片13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12与透明基板111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A1。换句话说,形成有触控电极结构12的偏光片13是透过第一光学胶层A1贴合于显示模组11的透明基板111上,以将触控电极结构12设置于偏光片13与透明基板111之间。于此,触控电极结构12便可与显示模组11共用同一基板,以节省基板的数量,同时可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重量及厚度。请参考图1B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可更包括一第二光学胶层A2,第二光学胶层A2设置于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光片;显示模组,与该偏光片相对设置,该显示模组具有一透明基板;以及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该偏光片与该透明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光片;
显示模组,与该偏光片相对设置,该显示模组具有一透明基板;以及
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该偏光片与该透明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
该偏光片上,该触控电极结构与该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光学胶层,
该第二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电极结构与该偏光片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
薄膜层与一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形成于该薄膜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层设置于该触控
感应层与该第一光学胶层之间,该触控感应层位于该第二光学胶层与该薄
膜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层位于该第二光
学胶层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该第二光学胶层位于该偏光片与该薄膜层之
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
该透明基板上,该触控电极结构与该偏光片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光学胶层,
该第二光学胶层设置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宽鑫蒲志明云花张焕煜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