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63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小型且电路基板的占有面积较窄、连接可信性较高的连接器。插座端子(8)具有与插头端子(5)导通接触的平棒状连接片(8a),插头端子由平板状金属片形成并具有与插座端子(8)导通接触的叉状端子部(5d)。插头端子使其板面沿插头壳体(4)的高度方向Z而固定于插头壳体,能够在插头端子的截距方向上使连接器整体小型化。另外,叉状端子部具有在板边缘在插座端子的插入侧具有开口(5b1)的触点凹部(5b),用触点凹部的触点突起(5f)从沿插头端子的板面的方向(上下方向)将从开口插入的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夹入,由此,能够可靠地导通接触。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连接可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作为实现电线等导体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的连接器,使用具备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被固定于导体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一般而言,在插头连接器设有销状的插头端子,在插座连接器设有与该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插座端子(作为同种连接器的例子有专利文献1)。在该插座端子设有供销状的插头端子插入而对其进行保持的盒状的收纳部,在上述插座端子被固定于导体的顶端的状态下,在收纳部中收纳销状的插头端子。通过设为这样,能够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可靠地导通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4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这样的连接器有时例如被搭载于汽车而用于将车载电装设备类与电池等连接。近年来,为了实现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对连接器自身也要求省空间化,特别要求进一步减小安装于电路基板时的占有面积。但是,在上述那样的连接器中,插座端子的盒状的收纳部通常是将形成插座端子的金属片弯折成棱柱型和/或圆柱型等复杂的盒形状而形成的,所以在插座连接器的内部需要收纳其的较大的内部空间,难以将连接器整体小型化。因此,在将收纳部设置于插座端子的情况下,具有难以减小电路基板的占有面积这一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电路基板的占有面积、连接可信性较高的小型连接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如以下这样构成。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具备:插头连接器,其具有插头壳体和多个插头端子,并被固定于电路基板;和插座连接器,其具有与插座壳体嵌合的插座壳体和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多个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插座端子具有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平棒状连接片;插头端子由平板状金属片形成,在使其板面沿插头壳体的高度方向的状态下固定于插头壳体,具有与插座端子导通接触的端子部;插座壳体具有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平板状金属片的板边缘在插座端子的插入侧有开口的凹状,从沿插头端子的板面的方向将从该开口插入的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夹入。本专利技术的插头端子由平板状金属片形成,在使其板面沿插头壳体的高度方向的状态下固定于插头壳体。与将由平板状金属片构成的插头端子以其板面横置的方式配置与插头壳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插头连接器在插头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变小。插座端子具有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平棒状连接片,插头端子具有与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导通接触的端子部。该端子部具有触点凹部,该触点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平板状金属片的板边缘插座端子的插入侧开口的凹状,从沿插头端子的板面的方向将从该开口插入的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夹入而进行导通接触。通过将由平板状金属片构成的插头端子从触点凹部的开口插入而将其夹入,由此能够可靠地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导通接触。另外,通过将插座端子的连接片设为平棒状,从而比将插座端子的连接片设为例如较细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稳定地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由此,不需要将形成插座端子的金属片弯折而形成复杂的盒形状的收纳部,所以能够将连接器整体小型化同时提高连接可信性。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端子部形成分支为二股状的叉状端子部,叉状端子部具有能够向沿所述板面的方向移位的接触片,所述触点凹部由设置于接触片彼此之间的凹状的板边缘形成。通过设为这样,能够用设置于能够弹性移位的接触片彼此之间的凹状的板边缘以预定接触压力将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可靠地夹入。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插座壳体具有在与插头壳体嵌合了的状态下将相邻的插头端子分隔开的分隔壁。通过设为这样,即使在插头端子间的截距设置得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抑制短路的发生。另外,同样地能够作为插头端子的镀锡等触须对策。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端子收纳部具有第1壁部,该第1壁部在叉状端子部与插座端子导通接触时,限制接触片向使接触片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向过度移位。在各接触片受平棒状连接片按压时,有时由于卡阻和/或斜插入而作用有异常的按压,各接触片过度移位而塑性变形、变得无法返回。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如上所述那样作用有异常的按压作用从而接触片要向使接触片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向移位,也会由于撞到第1壁部而被限制移位。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接触片无法返回到与平棒状连接片的正规接触位置这一事态不易发生。另外,通过用第1壁部局部覆盖插头端子,由此能够使异物难以附着于插头端子。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插头壳体具有第2壁部,该第2壁部在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插入触点凹部并导通接触时,限制接触片向板厚方向错位移位。在各接触片受平棒状连接片按压时,有时由于卡阻和/或斜插入而作用有异常的按压,各接触片过度移位而塑性变形、变得无法返回。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如上所述那样作用有异常的按压从而接触片要在板厚方向上移位,也会由于撞到第2壁部而被限制移位。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接触片无法返回到与平棒状连接片的正规接触位置这一事态不易发生。另外,通过在插头端子之间形成第2壁部,从而能够将相邻的插头端子之间绝缘。进一步,通过用第2壁部局部覆盖插头端子,由此能够使异物难以附着于插头端子。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2壁部沿接触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于其两侧;该一对第2壁部彼此以比平棒状连接片的板宽度窄的间隔形成,能够以其端部与被插入的平棒状连接片的板面滑动接触。通过设为这样,在使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嵌合时,能够一边使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与第2壁部的端部滑动接触一边将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向触点凹部的深处导向。另外,通过在叉状端子部所具有的2个接触片分别设置第2壁部,从而平棒状连接片的平板状的各面分别与相对的第2壁部滑动接触以维持一定的插入姿势。由此,不易发生斜插入和/或卡阻,能够抑制接触片受按压而塑性变形或纵弯曲这一事态发生。能够设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插座壳体,在与插头壳体嵌合了的状态下,在相邻的分隔壁之间具有收纳各插头端子的接触片和与接触片相邻的第2壁部的收纳凹部。通过设为这样,在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的嵌合状态下,不仅通过所述第2壁部,而且还能够通过所述分隔壁将相邻的插头端子之间在构造上绝缘。另外,通过用例如收纳凹部(插座壳体)与第1壁部以及第2壁部(插头壳体)来包围各接触片,从而能够更强力地将插头端子之间在构造上绝缘。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插头端子间的短路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具备:插头连接器,其具有插头壳体和多个插头端子,并被固定于电路基板,该插头壳体具有供插座壳体插入的收纳空间;和插座连接器,其具有插入而嵌合于插头壳体的插座壳体和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多个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插座端子,其具有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平棒状连接片;和插头端子,其由平板状金属片形成,在使其板面沿插头壳体的高度方向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插头壳体,具有与插座端子导通接触的端子部;插座壳体在向插头壳体的插入侧的前面具有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具有开口,所述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向该开口突出;插头壳体具有端子收纳部,该端子收纳部在内部收置有所述插头端子的端子部,在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嵌合了时该端子收纳部被插入所述收纳凹部;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与插头端子的端子部在端子收纳部的内部导通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20 JP 2014-1046311.一种连接器,具备:
插头连接器,其具有插头壳体和多个插头端子,并被固定于电路基板,
该插头壳体具有供插座壳体插入的收纳空间;和
插座连接器,其具有插入而嵌合于插头壳体的插座壳体和与插头端子
导通接触的多个插座端子;
其特征在于:
插座端子,其具有与插头端子导通接触的平棒状连接片;和
插头端子,其由平板状金属片形成,在使其板面沿插头壳体的高度方
向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插头壳体,具有与插座端子导通接触的端子部;
插座壳体在向插头壳体的插入侧的前面具有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具
有开口,所述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向该开口突出;
插头壳体具有端子收纳部,该端子收纳部在内部收置有所述插头端子
的端子部,在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嵌合了时该端子收纳部被插入所述收纳
凹部;
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与插头端子的端子部在端子收纳部的内部导
通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部具有触点凹部,该触点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平板状金属片的
板边缘在插座端子的插入侧具有开口的凹状,从沿插头端子的板面的方向
夹入从该开口插入的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而进行导通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座端子具有加强筋部;
插座壳体具备:供插座端子插入的端子安装孔;和保持架,其配置于
端子安装孔的交叉方向并能够在该交叉方向上移动;
该保持架具备:插通凹部,其在插座端子插入时通过向所述交叉方向

\t移动而与端子安装孔连通从而能够供所述加强筋部插通;和锁定部,其在
保持已插入端子安装孔的插座端子的锁定时通过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从而
在脱落方向上卡定于加强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插座壳体具有在与插头壳体嵌合了的状态下将相邻的插头端子分隔开
的分隔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插座壳体具有在与插头壳体嵌合了的状态下将相邻的插头端子分隔开
的分隔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端子部形成分支为二股状的叉状端子部,叉状端子部具有能够向沿所
述板面的方向移位的接触片,所述触点凹部由设置在接触片彼此之间的凹
状的板边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端子收纳部具有第1壁部,该第1壁部在叉状端子部与插座端子导通
接触时,限制该叉状端子部向将接触片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向的过度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端子收纳部具有第2壁部,该第2壁部在插座端子的平棒状连接片插
入触点凹部、导通接触时,限制接触片向板厚方向的错位移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2壁部,沿各接触片的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彻马
申请(专利权)人: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