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包括有与机床主轴连接的过渡盘,与过渡盘连接的夹头座,以及安装在夹头座上的定位环和卡爪;所述夹头座呈管状,夹头座前侧为安装卡爪的卡爪安装部,夹头座上位于夹爪安装部后侧成型有安装定位环的固定台肩;所述夹头座前部壁面上沿轴向等距开设有6个割开槽;所述夹头座前端内周成型为外宽内窄的锥面;外胀式夹具还包括与机床主轴中间的活塞杆连接的中拉杆,以及与中拉杆连接的前拉杆,前拉杆后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夹头座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面。新夹具投入使用后在安装方面比传统外胀式弹簧夹具快了一倍,调试时间比原来快了一倍,且卡爪外径可以多次修磨寿命比原来提高了好几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
技术介绍
传统使用的外胀式弹簧夹具,要求的零部件比较多,且一个新加工好外胀式弹簧夹头,一般由6瓣或者9瓣甚至或者12瓣组成,一个整体夹头在割成几瓣的过程同时会用铜焊把这几瓣固定好,完全割开后,由于有铜焊的固定他们还是一个整体,再磨夹头的外径以保证他与夹头内孔的同心度和椭圆度等。新夹头在使用前先敲掉用来固定的铜焊,然后用两根弹簧把这几瓣夹头固定好。这样一个新的外胀式弹簧夹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由于外胀式弹簧夹头使用弹簧来固定的,所以夹头外径磨损后,没有办法自修,只有废弃换新的夹头。夹具调整起来也比较复杂,拉紧、松开的时间比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加工简单、装夹时间短的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包括有与机床主轴连接的过渡盘,与过渡盘连接的夹头座,以及安装在夹头座上的定位环和卡爪;所述夹头座呈管状,夹头座前侧为安装卡爪的卡爪安装部,夹头座上位于夹爪安装部后侧成型有安装定位环的固定台肩;所述夹头座前部壁面上沿轴向等距开设有6个割开槽,所述夹头座壁面中部对应各个割开槽的位置开设有椭圆槽;所述定位环由6个圆弧形的定位环瓣构成,所述的卡爪由6个圆弧形的卡爪瓣构成所述夹头座前端内周成型为外宽内窄的锥面;外胀式夹具还包括与机床主轴中间的活塞杆连接的中拉杆,以及与中拉杆连接的前拉杆,前拉杆后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夹头座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夹头座后端部成型有一个外凸圈,外凸圈上开设有3-4个固定沉孔,所述过渡盘前端壁面上对应固定沉孔的位置成型有第一内螺纹孔,固定沉孔与第一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头座后端面成型有第二配合凹台,所述过渡盘的前端壁面上成型有与第二配合凹台配合定位的配合凸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环瓣后端成型有内连接圈,内连接圈上开设有两个连接通孔,所述夹头座的固定台肩后壁面上位于每相邻两个割开槽之间开设有与连接通孔对应的第四内螺纹孔,且有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孔连接通孔与第四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爪瓣沿径向成型有两个第二连接沉孔,所述卡爪安装部上位于每相邻两个割开槽之间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沉孔对应的第三内螺纹孔,第二连接沉孔与第三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拉杆一端为与活塞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杆,中拉杆另一端为与前拉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孔,中拉杆中部外壁成型有与过渡盘前端面相抵的定位台肩;所述过渡盘中间开设有供第一外螺纹杆穿过的中拉杆通孔,且过渡盘前端位于配合凸台内周形成与定位台肩配合定位的第一配合凹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渡盘的后端壁面成型有与机床主轴配合定位的凹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拉杆远离第一外螺纹杆的一端外壁成型有具有一对以上平行壁面的扳手配合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拉杆的一端为与中拉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杆,前拉杆另一端端部成型有六角扳手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新夹具投入使用后在安装方面比传统外胀式弹簧夹具快了一倍,调试时间比原来快了一倍,且卡爪外径可以多次修磨寿命比原来提高了好几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渡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过渡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拉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中拉杆后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夹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图8是图6的F-F剖视图。图9是图6的C-C剖视图。图10是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定位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夹爪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夹爪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前拉杆的结构示意图。1、过渡盘;11、凹台;12、第一内螺纹孔;13、配合凸台;14、中拉杆通孔;15、第一配合凹台;16、第一连接沉孔;2、中拉杆;21、第一外螺纹杆;22、定位台肩;23、第一内螺纹孔;24、扳手配合部;3、夹头座;31、椭圆槽;32、固定台肩;33、第三内螺纹孔;34、固定沉孔;35、第四内螺纹孔;36、割开槽;37、第二配合凹台、38、锥面;4、定位环;41、定位环瓣;42、连接通孔;5、卡爪;51、卡爪瓣;52、第二连接沉孔;6、前拉杆;61第二外螺纹杆;62、锥形面;63、六角扳手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包括有与机床主轴7连接的过渡盘1,与过渡盘连接的夹头座3,以及安装在夹头座上的定位环4和卡爪5;所述夹头座呈管状,夹头座前侧为安装卡爪的卡爪安装部,夹头座上位于夹爪安装部后侧成型有安装定位环的固定台肩32;所述夹头座前部壁面上沿轴向等距开设有6个割开槽36,所述夹头座壁面中部对应各个割开槽的位置开设有椭圆槽31;所述定位环4由6个圆弧形的定位环瓣41构成,所述的卡爪5由6个圆弧形的卡爪瓣51构成所述夹头座前端内周成型为外宽内窄的锥面38;外胀式夹具还包括与机床主轴中间的活塞杆连接的中拉杆2,以及与中拉杆连接的前拉杆6,前拉杆后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夹头座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面62。所述过渡盘上开设有6个第一连接沉孔16,第一连接沉孔通过螺钉与机床主轴连接。所述的夹头座后端部成型有一个外凸圈,外凸圈上开设有3-4个固定沉孔34,所述过渡盘前端壁面上对应固定沉孔的位置成型有第一内螺纹孔12,固定沉孔与第一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夹头座后端面成型有第二配合凹台37,所述过渡盘的前端壁面上成型有与第二配合凹台配合定位的配合凸台13。所述定位环瓣后端成型有内连接圈,内连接圈上开设有两个连接通孔42,所述夹头座的固定台肩后壁面上位于每相邻两个割开槽之间开设有与连接通孔对应的第四内螺纹孔35,且有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孔连接通孔与第四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爪瓣沿径向成型有两个第二连接沉孔52,所述卡爪安装部上位于每相邻两个割开槽之间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沉孔对应的第三内螺纹孔33,第二连接沉孔与第三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中拉杆一端为与活塞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杆21,中拉杆另一端为与前拉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孔23,中拉杆中部外壁成型有与过渡盘前端面相抵的定位台肩22;所述过渡盘中间开设有供第一外螺纹杆穿过的中拉杆通孔14,且过渡盘前端位于配合凸台内周形成与定位台肩配合定位的第一配合凹台15。所述过渡盘的后端壁面成型有与机床主轴配合定位的凹台11。所述中拉杆远离第一外螺纹杆的一端外壁成型有具有一对以上平行壁面的扳手配合部24。所述前拉杆的一端为与中拉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杆62,前拉杆另一端端部成型有六角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机床主轴连接的过渡盘,与过渡盘连接的夹头座,以及安装在夹头座上的定位环和卡爪;所述夹头座呈管状,夹头座前侧为安装卡爪的卡爪安装部,夹头座上位于夹爪安装部后侧成型有安装定位环的固定台肩;所述夹头座前部壁面上沿轴向等距开设有6个割开槽,所述夹头座壁面中部对应各个割开槽的位置开设有椭圆槽;所述定位环由6个圆弧形的定位环瓣构成,所述的卡爪由6个圆弧形的卡爪瓣构成所述夹头座前端内周成型为外宽内窄的锥面;外胀式夹具还包括与机床主轴中间的活塞杆连接的中拉杆,以及与中拉杆连接的前拉杆,前拉杆后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夹头座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机床主轴连接的过渡盘,与过渡盘连接的夹头座,以及安装在夹头座上的定位环和卡爪;
所述夹头座呈管状,夹头座前侧为安装卡爪的卡爪安装部,夹头座上位于夹爪安装部后侧成型有安装定位环的固定台肩;
所述夹头座前部壁面上沿轴向等距开设有6个割开槽,所述夹头座壁面中部对应各个割开槽的位置开设有椭圆槽;
所述定位环由6个圆弧形的定位环瓣构成,所述的卡爪由6个圆弧形的卡爪瓣构成
所述夹头座前端内周成型为外宽内窄的锥面;
外胀式夹具还包括与机床主轴中间的活塞杆连接的中拉杆,以及与中拉杆连接的前拉杆,前拉杆后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夹头座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头座后端部成型有一个外凸圈,外凸圈上开设有3-4个固定沉孔,所述过渡盘前端壁面上对应固定沉孔的位置成型有第一内螺纹孔,固定沉孔与第一内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座后端面成型有第二配合凹台,所述过渡盘的前端壁面上成型有与第二配合凹台配合定位的配合凸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外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瓣后端成型有内连接圈,内连接圈上开设有两个连接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大方,刘国仓,谢维兵,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