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棉袋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8512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拾棉袋及其制作方法。该拾棉袋包括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以及支撑条;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材质为塑胶膜材料,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袋面的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之间留有开口形成袋口,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相向的一面还连接形成密闭的支撑腔,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靠近所述袋口处具有多个用于供收纳绳穿过的收纳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拾棉袋不产生“三丝”污染、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拾棉袋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棉农收获棉花时,一般使用化纤编织袋或纯棉织布袋来装盛。棉农使用化纤编织袋时,因化纤编织袋的扁丝很容易从袋子脱落混入到棉花中,这类非棉异性纤维是棉花质量的天敌—“三丝”的主要成分。“三丝”极易影响纺纱及漂染质量,使布料形成多种色疵,造成印染布降级。棉农使用纯棉织布袋时,因纯棉织布袋十分柔软,纯棉织布袋无法独立站立,从而导致装入、倒出棉花均十分困难。另外,纯棉织布袋易被戳破,即使经常缝补,也还会漏棉花;并且,纯棉织布袋在田间拖动时,因为袋身粗糙,摩擦阻力大,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产生“三丝”污染、使用方便的拾棉袋。一种拾棉袋,包括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以及支撑条;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材质为塑胶膜材料,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袋面的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之间留有开口形成袋口,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相向的一面还连接形成密闭的支撑腔,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靠近所述袋口处具有多个用于供收纳绳穿过的收纳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呈矩形,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的两个较长的侧边边缘及其中一个较短的侧边边缘对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及所述支撑腔均呈长条状,所述支撑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长轴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及所述支撑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条分别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腔分别靠近于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的两个较长的侧边处,所述容置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腔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位于所述袋口处的边缘朝向所述容置腔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上具有多个所述收纳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纳绳,所述收纳绳穿过所述拾棉袋的收纳孔。一种拾棉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将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的边缘热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之间留有开口形成袋口;将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相向的表面之间热封形成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袋口的朝向一致,将支撑条置于所述凹槽内,再将所述凹槽封口形成支撑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拾棉袋,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连接形成具有用于供物件放置的容置腔,在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之间还设置了支撑腔,在支撑腔内设置支撑条,支撑条起到支撑整个袋体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拎住拾棉袋,只需要扶住拾棉袋保持不发生倾倒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选用了塑胶膜材料制成的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不会产生“三丝”现象。如将上述的拾棉袋用于拾棉,在拾棉时,不必考虑棉花被“三丝”污染,节约了在棉花中剔除“三丝”的工序,节约时间。另外,塑胶膜材料不易被装入拾棉袋内的物件(如棉花枝)刺破。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拾棉袋,第一袋面与第二袋面呈矩形,第一袋面与第二袋面的尺寸相同,便于使用。支撑条及支撑腔均呈长条状,支撑腔的长轴与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的长轴平行,使得容置腔的容量大,盛装的物件较多。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拾棉袋,支撑条及支撑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支撑条分别放置于两个支撑腔内。两个支撑腔分别靠近于第一袋面与第二袋面的两个较长的侧边处,使得容置腔位于两个支撑腔之间。上述设置,使得两个支撑条在容置腔的两侧支撑容置腔,便于拾棉袋的使用。在使用时,只需要扶稳支撑条,即可由支撑条支撑起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并不需要过多人去用力提起拾棉袋,节约人力。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拾棉袋,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位于袋口处的一侧朝向容置腔方向翻折形成环形的翻折部,翻折部与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上具有收纳孔,翻折部上的收纳孔与第一袋面的收纳孔、第二袋面上的收纳孔对齐。将第一袋面及第二袋面位于袋口处的一侧翻折,使得拾棉袋的袋口边缘更加厚实,不易破裂。在收纳绳穿过收纳孔并用力收紧时,不易破坏收纳孔,不易于将收纳孔撕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拾棉袋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拾棉袋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拾棉袋;100、袋体;110、第一袋面;120、第二袋面;130、容置腔;140、收纳孔;150、袋口;200、支撑条;300、收纳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拾棉袋10。该拾棉袋10包括袋体100、支撑条200及收纳绳300。上述袋体100由第一袋面110、第二袋面120构成。第一袋面110、第二袋面120由塑胶膜材料制成。参见图1所示,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呈矩形。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的尺寸相同。第一袋面110及第二袋面120重叠放置。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的两个较长的侧边边缘及其中一个较短的侧边边缘连接,使得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之间形成容置腔130,该容置腔130呈矩形。上述容置腔130用于放置物件,如在采摘棉花时,用于放置籽棉。因上述拾棉袋10由塑胶膜材料制成,因此,该拾棉袋10不易被棉花枝扎破。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的另一个较短的侧边边缘不连接,使得该侧留有开口形成袋口150。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120相向的一侧面还连接形成密闭的长条状的支撑腔。支撑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支撑腔分别靠近于第一袋面110与第二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棉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以及支撑条;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材质为塑胶膜材料,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袋面的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之间留有开口形成袋口,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相向的一面还连接形成密闭的支撑腔,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靠近所述袋口处具有多个用于供收纳绳穿过的收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棉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袋面、第二袋面以及支撑条;所述
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材质为塑胶膜材料,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
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袋面的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袋面
与所述第二袋面之间留有开口形成袋口,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之间形
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相向的一面还连接形成密闭的支撑腔,
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靠近所述袋口处
具有多个用于供收纳绳穿过的收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棉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
袋面呈矩形,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第二袋面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袋面与所述
第二袋面的两个较长的侧边边缘及其中一个较短的侧边边缘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棉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及所述支撑腔
均呈长条状,所述支撑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袋面及所述第二袋面的长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棉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及所述支撑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云何小东阿迪力曾武王国忠薛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溢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