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排气口相连;蒸发器,蒸发器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装置,蒸发器的第二端与回气口相连;第一冷媒流路,第一冷媒流路与节流装置并联连接,第一冷媒流路串联有氟泵;第一控制阀组件,第一控制阀组件分别与第一冷媒流路、冷凝器的第二端和节流装置相连以控制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一冷媒流路或者节流装置;第二冷媒流路;第二控制阀组件,第二控制阀组件分别与蒸发器的第二端、回气口和第二冷媒流路相连以控制从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二冷媒流路或者回气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制冷装置一般采用压缩机进行制冷。然而,在寒冷季节或低温环境中,压缩机制冷的能耗大,节能效果差,而且存在低温启动、润滑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串联有氟栗;第一控制阀组件,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节流装置相连以控制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或者所述节流装置;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连接;第二控制阀组件,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所述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相连以控制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或者所述回气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并使第一冷媒流路与节流装置并联连接,第二冷媒流路与压缩机并联连接,同时在第一冷媒流路上串联氟栗,并利用第一控制阀组件控制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一冷媒流路或者节流装置,利用第二控制阀组件控制从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二冷媒流路或者回气口,由此,当制冷装置处于低温环境中时,可以利用制冷装置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冷源对制冷装置内的冷藏室进行制冷,不但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避免了因使用常规的压缩机制冷带来的能耗大、节能效果差、低温启动以及润滑效果差等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为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节流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组件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件为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具有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向组件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之间串联有储液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制冷装置还包括防凝露管,所述防凝露管与所述节流装置串联且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并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件联动的控制器。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相连以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件联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采用氟栗制冷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采用压缩机制冷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附图标记:制冷装置100;压缩机I ;排气口 11 ;回气口 12 ;冷凝器2 ;储液器3 ;第一换向组件4 ;第一阀口 41 ;第二阀口 42 ;第三阀口 43 ;防凝露管5 ;节流装置6 ;蒸发器7 ;第二换向组件8 ;第一接口 81 ;第二接口 82 ;第三接口 83 ;氟栗9 ;第一冷媒流路10 ;第二冷媒流路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制冷装置100用于冷藏和/或冷冻食物,其中制冷装置100可以为冷藏柜、冷冻柜或者冰箱等装置。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7、第一冷媒流路10、节流装置6、第一控制阀组件、第二冷媒流路20和第二控制阀组件。具体地,压缩机I具有排气口 11和回气口 12,冷媒从回气口 12进入到压缩机I内部,经压缩机I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口 11排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I的其它结构已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冷凝器2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3中的所示的上端)与排气口 11相连,从而便于从压缩机I的排气口 11排出的冷媒进入到冷凝器2中,并在冷凝器23中与制冷装置100所处的周围环境进行换热。蒸发器7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3中所示的下端)与冷凝器2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3中所示的下端)之间串联有节流装置6,蒸发器7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3中所示的上端)与回气口 12相连,由此,当制冷装置100通过压缩机I进行制冷时,从冷凝器2流出的冷媒可流向节流装置6,经节流装置6节流降压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随后进入到蒸发器7内,并在蒸发器7内与制冷装置100的间室内的环境进行换热,以给间室提供冷量。第一冷媒流路10与节流装置6并联连接。例如,第一冷媒流路10的第一端(图1-图2中的左端)和节流装置6的第一端(图1和图3中的左端)同时连接到冷凝器2的第二端,第一冷媒流路10的第二端(图1-图2中的右端)和节流装置6的第二端(图1和图3中的右端)同时连接到蒸发器7的第一端。第一冷媒流路10上串联有氟栗9,氟栗9可以驱动冷媒在冷媒流路中循环流通。可选地,节流装置6可以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串联有氟泵;第一控制阀组件,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节流装置相连以控制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或者所述节流装置;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连接;第二控制阀组件,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所述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相连以控制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或者所述回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