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在抑制显影区域的下游侧中的显影剂的飞散的同时来获得图像浓度的稳定化的显影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卡盒。在包括显影辊(45)、从开口部(51)来露出显影辊的壳体本体部(121)及间距形成构件(112)和显影偏压电源(141)的显影装置(40)中,相对于显影区域,显影辊的表而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显影辊和显影壳体接近的壳体间距区域被设定为使得载置在显影辊上的显影剂与显影壳体的对向面接触,并且,显影壳体中的间距形成构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壳体间距区域处,在显影辊的表面上的显影剂所接触部分的间距形成构件的对向面上设有绝缘层(1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影装置以及采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技术介绍
以往,在显影装置中,公知的是在显影区域中当露出壳体的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 再次返回壳体时的壳体进口部处,会发生朝向壳体内部的气流(以下称为"吸入气流")。 -般地,收容显影剂的壳体是由对壳体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搬送的搅拌搬送构件 和将壳体内的显影剂载置到表面上后进行搬送的显影剂载置体等构成的。被载置在显影剂 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会随着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而朝着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被 搬送,并通过与潜像载置体相向而对的区域(显影区域)。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 在通过显影区域时会将调色剂附着到潜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中以进行显影处理,之后, 将再次被回收到壳体内。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壳体进口部处的显影剂载置体和壳体的间隙设定为使 得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与壳体接触的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通过显影剂 与壳体接触的同时移动到壳体内,来一边保持显影剂载置体和壳体的密封性,一边产生朝 向壳体内的吸入气流。 在产生吸入气流的过程中,能够使显影区域附近从显影剂载置体游离的显影剂搭 乘吸入气流来回收到壳体内,从而可以抑制显影剂的飞散。 另外,在壳体进口部处,当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和壳体之间存 在间隙时,会由该间隙产生从壳体的内部朝向外部的气流(以下称为"吐出气流")。发生 吐出气流时,由于会导致壳体内的显影剂搭乘气流而漏出,或妨碍显影剂搭乘吸入气流进 入壳体内,就有可能成为显影剂飞散的原因。相对于此,在壳体进口部处显影剂载置体的表 面上载置的显影剂与壳体接触的构成中,由于被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和 壳体之间没有间隙,所以就能够防止上述叶出气流的发生。由此,就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剂 的飞散。 然而,采用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载置的显影剂在壳体进口部处与壳体接触的构成 时,在输出实心图像时有时候会发生图像浓度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〇〇9_21684 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〇〇9_1〇3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5267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080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特许第603123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01243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08-2865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置 体,其将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成分的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后通过表面移动来将显影剂朝 着和潜像载置体的表面相向而对的显影区域搬送;显影壳体,其形成对供给到所述显影剂 载置体的表面的显影剂进行收容的显影剂收容部,并设有使得被配置在内部的所述显影剂 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上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向而 对的开口部;显影偏压施加机构,其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其特征在于,相 对于所述显影区域,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 和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接近的壳体间距部被设定为使得载置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 显影剂与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接触,并且,形成所述显影壳体中的所述壳体间距部的部 分是由导电性材料来形成的,在所述壳体间距部处,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 剂所接触部分的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上设有绝缘层。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在抑制显影区域的下游侧中的显影剂的飞散的同时还能够 实现图像浓度的稳定化的杰出效果。【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显影装置的显影辊附近的放大图。 图2所示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第一液体冷却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4所示是显影装置及感光体的放大构成图。 图5所示是从斜上方看到的显影装置的斜视图。 图6是从图5所示显影装置来取下显影辊上罩盖时的斜视图。 图7所示是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的流动的模式图。 图8所示是对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仅显示形成作为显影剂收容部的三个显影剂搬 送路径的壳体的截面图。 图9所示是图4所示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壳体间距区域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0AU0B所示是显影装置中的壳体间距较宽和较窄时的壳体间距区域附近的 模式图。 图11所示是实验例2中使用的显影装置的改良机的说明图。 图12所示是显示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部位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 图13所示是在间距形成构件和感光体的对向面上附着有调色剂时的说明图。 图14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显影装置及感光体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5所示是显影辊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6所示是采用欧拉公式方式的摩擦系数测定装置的模式图。 图17所示是对显影辊的法线方向磁通量密度的绝对值进行绘图采点后的图。 图18所示是测定磁性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时采用的单元的外观图。 图19所示是显影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20所示是矩形波的约1个周期的波形的模式图。 图21A-21C所示是作为成像条件的感光体的带电后电位(Vd)、曝光后电位(VL)以 及显影偏压(Vb)的说明图。 图22所示是变形例所涉及显影装置的显影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23所示是评价图像(检查图像)。 图24所示是评价图像(半色调图像)。【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所示是作为能够适用本发 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500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的复印机500具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 (Y,M,C,K)被并列配置的图像 形成部1。图像形成单元11 (Y,M,C,K)将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8 (Y,M,C,K)、 鼓清洁单元12 (Y,M,C,K)、充电单元13 (Y,M,C,K)、显影装置40 (Y,M,C,K)等收纳在未图 示的框体里。显影装置40 (Y,M,C,K)是采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双成 分显影方式。 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1 (Y,M,C,K)能够装卸到复印机500本体中,并可以对消耗零 件进行一起更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0采用的是由调色剂和载体来构成双成分 显影剂的双成分显影方式。 在图像形成部1的上方设有作为潜像形成机构的曝光单元9。另外,在装置的上部 还设有对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进行扫描后读取的读取装置10。在图像形成部1的下方 设有转印单元2,其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5。中间转印带15被挂绕在多个的 支持辊上,并在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移动。在转印单元2的下方设有二次转印 装置4。 二次转印装置4包括二次转印辊17,二次转印辊17在对中间转印带15中的转印 对向辊16挂绕的部位里,与中间转印带15的正面抵接后形成二次转印夹持。 在二次转印辊21中,通过未图示的电源来施加有二次转印偏压。另外,转印对向 辊16被接地。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内形成了二次转印电场。在二次转印装置4的图2 的左侧设置有对被转印到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7。定影单元7包括有在 内部设置发热体的加热辊。 另外,在二次转印装置4和定影单元7之间设有将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用纸朝向定 影单元7搬送的搬送带6。在复印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置体,其将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成分的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后通过表面移动来将显影剂朝着和潜像载置体的表面相向而对的显影区域搬送;显影壳体,其形成对供给到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显影剂进行收容的显影剂收容部,并设有使得被配置在内部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上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向而对的开口部;显影偏压施加机构,其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显影区域,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和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接近的壳体间距部被设定为使得载置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与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接触,并且,形成所述显影壳体中的所述壳体间距部的部分是由导电性材料来形成的,在所述壳体间距部处,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所接触部分的所述显影壳体的对向面上设有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保伸,浅见彰,山田正明,小川嘉子,小池寿男,守永睦贵,高桥裕,近藤慧之辅,三国谷健太郎,岸嘉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