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8122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依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弧室、灭弧室和排气通道,所述灭弧室由复数片灭弧栅片间隔平行叠置而成,所述灭弧室具有与引弧室相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排气通道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排气通道设于灭弧室出气口与壳体外侧壁之间用于把气体引向壳体外侧,所述排气通道上设有防返流装置,所述防返流装置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流装置和导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有灭弧装置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参考图6,公知的断路器一般包括壳体Γ及设于壳体Γ内的静触点2'、动触点3'、 电磁脱扣器4'、灭弧装置5'及操作机构6',其中动触点3'受操作机构6'及电磁脱扣器4' 的双重控制,在设定的工作电流工况下,操作机构6'用于接通或者关断静触点2'与动触点 3'之间的电连接,当工作电流大于设定工作电流如负载短路时,电磁脱扣器4'克服操作机 构6'的弹力自动断开静触点2'与动触点3'的电连接,同时灭弧装置5'设置在静触点2' 与动触点3'接触位置附近用于消灭动触点3'在关断时产生的电弧,前述部分的断路器结 构已为公知。所述灭弧装置5'包括引弧室51'、灭弧室52'及排气通道53',灭弧室52'的 进气口与引弧室51'的出气口连通,排气通道53'设于灭弧室52'的出气口与壳体Γ外侧 之间。研究发现,在对小型断路器作分断能力测试时,灭弧失效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电弧背后 击穿产生重燃,产生背后击穿重燃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弧夹带着 高温气体进入灭弧室后,因为引弧气压不足、排气通道不顺畅或排气通道设置不合理等原 因导致高温热气团无法快速冷却、排出灭弧室或热气团被返流再次进入灭弧室导致电弧在 灭弧室前面、后面或里面重新击穿燃烧导致灭弧失效。同时,为了建立一定的吹气压力,灭 弧通道末端与壳体外侧壁之间的开口 一般设置成局部开口,在局部开口的附近是接线柱, 因此排气通道的布设空间受壳体结构、灭弧室、接线柱的多重限制,特别是接线柱侧不可以 有大的变动,变动太大,电缆与排气通道出气口的电气隔离不够,易带来隐患。 2013年4月24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ZL201220571543. 5公开一种易于装配 的小型断路器,参考图6,在该专利文献中披露一种灭弧装置,该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地 方在于灭弧室后面的排气通道上间隔设置复数个挡弧板54',籍由该挡弧板54'防止电弧 尾气直接冲击排气通道a部分壳体造成气流反弹,同时为灭弧室建立一定引弧压力,该种 灭弧装置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电弧尾气从灭弧室52'出来后部分撞击到挡弧板54'上造成 一次返流,这是引起电弧重燃的原因之一;其二当灭弧室52'排向排气通道53'的尾气压力 不均匀时,高压侧的尾气有可能通过低压侧的两块挡弧板54'之间的间隙重新进入灭弧室 52'引起电弧重燃;其三是各挡弧板54'对电弧尾气只有阻挡作用而无导流作用,从而电弧 尾气从相邻两块挡弧板54'之间排出后容易形成乱流和涡流,排气不顺畅同样容易引起电 弧重燃,也就是电弧二次返流。 2014年9月2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ZL201410170361. 0公开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 的循环气体灭弧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设置的栅片灭弧室、上隔板、下隔板、出气 口和引弧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一边均与栅片灭弧室扣合,上隔板和下隔板内均设有 引弧角,引弧角的尾端形成缩口,该缩口与栅片灭弧室的电弧进口配合,出气口设置在栅片 灭弧室的底部,当电弧产生并离开触头后,依次沿着引弧板和缩口进入栅片灭弧室,灭弧后 由出气口排出气体。该技术方案的技术人希望通过磁吹和气吹的双重作用把电弧定向 导入灭弧室防止电弧乱窜,同时一部分电弧热气流通过上隔板、下隔板、灭弧室和外壳预留 空间通道即气流循环系统流回至靠近触头区域和引弧板头部区域,形成循环气流场。实际 上,在触头区域的栅片入口设置收缩的引弧通道实际上在气体不足的情况下是提高出口背 压和流阻,当触头区域还存在气流循环通道时,为电弧乱流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气道结构 下,就是典型的气道设置不合理,最容易引起电弧重燃。 因此在现有带灭弧装置的断路器上,如何进一步完善、升级灭弧装置的流道设计, 减少、防止电弧背后击穿、避免电弧重燃是目前小型断路器研发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该断路器主要解决现有产品存 在的排气通道设计不合理、电弧背后击穿等引起电弧重燃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带灭弧装置 断路器,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依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的引弧室、灭弧室和排气通道,所述灭弧室由复数片灭弧栅片间隔平行叠置而成,所述灭弧 室具有与引弧室相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排气通道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排气通道设于灭弧室 出气口与壳体外侧壁之间用于把气体引向壳体外侧,所述排气通道上设有防返流装置,所 述防返流装置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流装置和导流装置,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 的方向,所述分流装置由复数块分流板间隔设置而成,同时每相邻两块分流板之间形成一 个相对独立的分流道,并且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分流道截面积逐步减小,所述导流装置设 于分流装置的下游,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的方向,所述导流装置由复数块导流板间隔设置 而成,同时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导流道且导流道的末端相对于排气 通道内侧壁(R)倾斜设置。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分流装置和导流装置之间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 装置是复数块冷却板,各冷却板分别设于各分流板与对应位置的导流板之间,每相邻两块 冷却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冷却通道,所述各冷却通道的进口与对应位置的分流道的 出口连通设置,所述各冷却通道的出口与对应位置的导流道的进口连通设置。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各分流板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冷却板和导流板一体成 型设置。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分流板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所述一体成型的分流板、冷却板和导流板其横截面 为反"S"型结构。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各反"S"型结构首尾交错设置。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的方向,所述防返流装置的结构为 " ,,型。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的方向,所述防返流装置的结构为 " ,,型。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各冷却通道中心线呈弧线形延伸。 上述带灭弧装置断路器,所述导流板末端设有防止相邻导流道气体窜流的凸起。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灭弧室后面的排气通 道设置分流装置,从而将整股高温电弧尾气分隔成多股小的尾气流并各自在相应的分流道 内进行降温,相对于公知的挡弧板,可以避免电弧的一次返流;同时在分流装置下游设置导 流装置将尾气导流到出口,具体地说,导流装置就是避免尾气直接冲击排气通道的内侧壁 (R)从而避免电弧的二次返流,但是,这里的一次返流和二次返流不是弧立的而是相互联系 的,也就是说,当分流装置出来的尾气如果不是顺流而是乱流或者涡流,那么导流装置就不 起作用,因此,在分流装置与导流装置之间的部分,流道是平滑过渡的,从而为后面的导流 创造条件进而避免二次返流。进一步的改进是,在分流装置与导流装置之间设置冷却装置, 从而使电弧尾气温度进一步下降,为避免电弧尾气返流和重燃提供更可靠的保证。【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J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单块分流板、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依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弧室、灭弧室和排气通道,所述灭弧室由复数片灭弧栅片间隔平行叠置而成,所述灭弧室具有与引弧室相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排气通道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排气通道设于灭弧室出气口与壳体外侧壁之间用于把气体引向壳体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上设有防返流装置,所述防返流装置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流装置和导流装置,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的方向,所述分流装置由复数块分流板间隔设置而成,同时每相邻两块分流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流道,并且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分流道截面积逐步减小,所述导流装置设于分流装置的下游,沿所述灭弧栅片叠置的方向,所述导流装置由复数块导流板间隔设置而成,同时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导流道且导流道的末端相对于排气通道内侧壁(R)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德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