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正常时无输出,在直流电压保护模块输出短路时拉低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压,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停止工作。通过在直流电源电路设置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源输出短路时对直流电源电路进行保护,防止直流电源电路烧坏,且短路保护模块由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占用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源
,具体涉及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直流电源采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进行直流电压转换。直流电压转换电路通常采用BUCK或BOOST线路的架构,线路结构简单,效率高,且内部具有斜率补偿。但传统的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并未存在短路保护机制,当负载元件出现短路时,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的IC难以进行限流控制,电路处于大电流工作状态。大电流的工作状态使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的IC和MOSFET管发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将电路板考黄,严重时甚至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在负载出现短路时对整个直流电源电路进行保护。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正常时无输出,在直流电压保护模块输出短路时拉低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压,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停止工作。作为优选,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和/或补偿端。作为优选,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稳压二极管ZD1、三极管Ql及三极管Q2,所述电阻R7 —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及三极管Ql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串联稳压二极管ZDl后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和/或补偿端。作为优选,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还包括与电阻RlO并联连接的电容C10,当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上电工作瞬间,其输出端无输出,电容ClO使电阻RlO两端电压为零,使三极管Q2在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上电瞬间截止,并通过电阻R9对电容ClO进行充电,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有足够时间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还包括跨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的电阻R11,电阻Rll防止干扰而产生误动作,提高短路保护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模块采用直流电压转换芯片,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EN引脚和/或CMP引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在直流电源电路设置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源输出短路时对直流电源电路进行保护,防止直流电源电路烧坏,且短路保护模块由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占用体积小。(2)通过设置一与电阻RlO并联的电容C10,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上电瞬间,电阻RlO两端电压为零,防止上电瞬间产生误操作,确保直流电源正常工作。(3)通过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跨接一电阻Rll防止干扰而产生误动作,提高短路保护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与短路保护模块连接的框图;图2为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电路原理图;图4为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补偿端(CMP引脚),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正常时无输出,在直流电压保护模块输出短路时拉低电压转换模块的补偿端(CMP引脚)电压,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停止工作。如图2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0、稳压二极管ZD1、三极管Ql及三极管Q2,所述电阻R7 —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SW连接,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及三极管Ql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lO与电阻RlO并联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串联稳压二极管ZDl后分别接电阻Rll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ll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IC芯片的补偿端(CMP引脚)。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IC芯片为MP2307。通过在直流电源电路设置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源输出短路时对直流电源电路进行保护,防止直流电源电路烧坏,且短路保护模块由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占用体积小。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与保护短路模块的连接也可如图3所示。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IC芯片的控制端(EN引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正常时无输出,在直流电压保护模块输出短路时拉低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压,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停止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和/或补偿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lO、稳压二极管ZD1、三极管Ql及三极管Q2,所述电阻R7 —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及三极管Ql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串联稳压二极管ZDl后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和/或补偿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还包括与电阻RlO并联连接的电容C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还包括跨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的电阻RlI。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模块采用直流电压转换芯片,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EN引脚和/或CMP引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短路保护的直流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短路保护模块,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在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正常时无输出,在直流电压保护模块输出短路时拉低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压,使直流电压转换模块停止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陈东华,张世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