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所述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风轮带动风轮转动,所述热能导向板包括进风导板、风道及反射板,进风导板设在风轮外围,对风轮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与进风导板一端连接,风道进风顶面贴近风轮,风道进风顶面与进风导板另一端之间为进风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对应设有发热管、反射板,反射板与风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动取暖器,主要用于洗浴间的取暖,属小家电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洗浴取暖器目前家用电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洗浴取暖器通常安装在吊顶上方与整个吊顶组合成一体结构,目前的取暖器通常采用单一的发热管加热或PTC加热,发热管加热主要依靠热能辐射加热,局部加热温度高,因此存在热能辐射不均的问题,而PTC加热主要依靠加热室内空气实现空间加热,加热均匀,但是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将发热管加热与PTC加热融为一体,两者结合后功效超乎预期的双驱动取暖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所述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风轮带动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导向板包括进风导板、风道及反射板,进风导板设在风轮外围,对风轮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与进风导板一端连接,风道进风顶面贴近风轮,风道进风顶面与进风导板另一端之间为进风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对应设有发热管、反射板,反射板与风道连接。本技术所述风道出风口的延长向与发热管的延长向相一致。本技术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板,由风道板在机壳内组合成两端开口四面封闭的结构。本技术还包括面罩板,面罩板设置在机壳外,所述面罩板包括底板和装饰板、底板开设有透孔,所述底板为金属材料,装饰板上设有与透孔对应的透气槽,所述装饰板与底板固定安装。本技术所述装饰板覆盖透孔。本技术所述底板冲压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包括至少两层,透孔位于安装腔区域范围内,装饰板设在安装腔内,装饰板与底板之间隔空。本技术所述反射板呈圆弧形。 本技术所述发热管为黄金管。本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本技术将发热管加热与PTC加热两种发热方式融为一体,用PTC加热的优点弥补发热管加热的缺点,气流先经PTC加热而后再由发热管加热,空气流经两次加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1、电机2、风轮3、发热管4、PTC发热体5及热能导向板6,所述电机1、风轮3、发热管4、PTC发热体5及热能导向板6安装在机壳I内,所述电机I的转轴连接风轮3带动风轮3转动,所述风轮3为金属材料。本技术所述热能导向板6包括进风导板61、风道62及反射板63,进风导板61设在风轮3外围,对风轮3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621与进风导板一端611连接,风道进风顶面622贴近风轮3,风道进风顶面622与进风导板另一端612之间为进风口 A,进风口 A靠近风轮3,所述PTC发热体5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 B朝向发热管4和反射板63,反射板63与风道62连接。所述反射板63反射发热管4的热能,又将PTC发热体5的热气流导向受热空间。本技术所述出风口 B的延长向与发热管4的延长向相一致,因此出风口 B跨度长,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的问题,出风后再经发热管4 二次加热并引向加热空间,加热效率高,且安全可靠。本技术所述风道62包括风道板623,由风道板在623机壳内组合成两端开口四面封闭结构,该两端开口四面封闭结构可以采用单片风道板623与机壳I搭建组成或采用多片单片风道板623组合而成或采用单片风道板623弯折而成。本技术还包括面罩板7,面罩板7设置在机壳I外,面罩板7主要起装饰作用,所述面罩7板包括底板71和装饰板72、底板71开设有透孔711,所述底板71为金属材料,装饰板72上设有与透孔711对应的透气槽,所述装饰板72与底板71固定安装。本技术所述装饰板72覆盖透孔711。本技术所述底板71冲压形成安装腔,安装腔712包括至少两层,透孔711位于安装腔区域范围内,装饰板72设在安装腔712内,装饰板72与底板71之间隔空。因安装腔712包括至少两层,因此装饰板72与底板71之间隔空,在取暖工作时,装饰板原理热风出后,避免致使装饰板72过热。本技术所述反射板63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结构反射效果出众,对热气流的导向柔和。本技术所述发热管4为黄金管。本技术将发热管加热与PTC加热两种发热方式融为一体,用PTC加热的优点弥补发热管加热的缺点,气流先经PTC加热而后再由发热管加热,空气流经两次加热。本技术加热效果高,且安全可靠,热风均匀。以上均为本技术技术方案框架下的具体实施,凡是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的简单变形或组合,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所述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风轮带动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导向板包括进风导板、风道及反射板,进风导板设在风轮外围,对风轮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与进风导板一端连接,风道进风顶面贴近风轮,风道进风顶面与进风导板另一端之间为进风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对应设有发热管、反射板,反射板与风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风道出风口的延长向与发热管的延长向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板,由风道板在机壳内组合成两端开口四面封闭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还包括面罩板,面罩板设置在机壳夕卜,所述面罩板包括底板和装饰板、底板开设有透孔,所述底板为金属材料,装饰板上设有与透孔对应的透气槽,所述装饰板与底板固定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装饰板覆盖透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底板冲压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包括至少两层,透孔位于安装腔区域范围内,装饰板设在安装腔内,装饰板与底板之间隔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反射板呈圆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取暖器,其特在于:所述发热管为黄金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所述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风轮带动风轮转动,所述热能导向板包括进风导板、风道及反射板,进风导板设在风轮外围,对风轮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与进风导板一端连接,风道进风顶面贴近风轮,风道进风顶面与进风导板另一端之间为进风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对应设有发热管、反射板,反射板与风道连接。【IPC分类】F24D13/00, F24D19/00【公开号】CN204786697【申请号】CN201520507412【专利技术人】周建成 【申请人】嘉兴市今顶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驱动取暖器,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所述电机、风轮、发热管、PTC发热体及热能导向板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风轮带动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导向板包括进风导板、风道及反射板,进风导板设在风轮外围,对风轮形成半包围结构,风道进风底面与进风导板一端连接,风道进风顶面贴近风轮,风道进风顶面与进风导板另一端之间为进风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风道的气流途径上,风道的出风口对应设有发热管、反射板,反射板与风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今顶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