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流风道以及具有其的冷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711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贯流风道以及具有其的冷风扇,包括蜗壳、蜗舌和贯流风轮,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形成贯流空间,所述贯流风轮设置在所述贯流空间内,所述蜗舌在平行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蜗壳上设有多个增流孔;流体在蜗壳内表面流动时会形成一定的负压,由于在蜗壳上设有多个增流孔,通过蜗壳内表面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大幅提升流体的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蜗壳上的增流孔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长方形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用相对应的蜗壳,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风扇
,特别是一种贯流风道以及具有其的冷风扇
技术介绍
传统贯流风道如图1所示,主要由蜗舌2部分及蜗壳I部分组成,蜗壳I倒流段封闭,内壁光滑,蜗壳I上无任何引流装置,流体在蜗壳I内表面流动时形成的负压,不能将外部空气进行抽吸来提升流体的流量,在需要保证流量时,贯流风轮3的转速必须高速运转,贯流风轮3在高速运转时,风机的噪声也会迅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贯流风道,以解决上述蜗壳上无任何引流装置,在需要保证流体的流量时,贯流风轮转速必须高速运转,高速运转的贯流风轮,使风机噪声也迅速增加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能供一种贯流风道,包括蜗壳、蜗舌和贯流风轮,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相对设置形成贯流空间,所述贯流风轮设置在所述贯流空间内,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均在平行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蜗壳上设有多个增流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贯流风轮的旋转而导致对空气的抽吸,空气由进风口进来,通过蜗壳的聚流及蜗舌的分流作用使风经过出口而出,流体在蜗壳内表面流动时会形成一定的负压,由于在蜗壳上设有多个增流孔,通过蜗壳内表面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大幅提升流体的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进一步,所述多个增流孔排列成至少一排增流通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增流孔排列成增流通道,能更有效的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保证流体的流量前提下,贯流风轮的转速保持较低速率,风机噪声会较小。进一步,所述增流通道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流通道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外部空气能均匀的进入贯流空间,通过蜗舌分流后的空气在通过出口流出时也是均匀的。进一步,所述多个增流孔平行间隔的排列成多排增流通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排增流通道,在有效抽吸外部空气的同时,保证贯流空间内流体的流量分布均衡。进一步,所述增流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长方形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蜗壳可以根据增流孔的不同设计分别制造,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灵活的使用相适应的蜗壳,以增加贯流风道的空气流量,和降低贯流风道的噪音。进一步,每排所述增流通道中相邻增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排增流通道中相邻两个增流孔的间距相等,外部空气能均匀的进入贯流空间内。进一步,当所述增流孔为圆形孔时,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形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空气可以有效的进入贯流空间内。进一步,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为一体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结构保证了固定稳定,减少组装步骤。进一步,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为分体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体式结构,方便制造,同时也方便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风扇,包括贯流风道,所述贯流风道为上述的贯流风道。本技术的冷风扇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冷风扇,包括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为上述的贯流风道,在蜗壳上设置多个贯流通道,通过蜗壳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大幅提升流体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贯流风道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贯流风道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增流通道实施例一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5是增流通道实施例二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6是增流通道实施例三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7是增流通道实施例四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8是增流通道实施例五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贯流风道的风场示意图;图10是图9中B部分的局部示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蜗壳,2、蜗舍,3、贯流风轮,4、贯流空间,5、增流孔,6、电机,7、进风口,8、出风□ O【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3所示,本技术提提供一种贯流风道,包括蜗壳1、蜗舌2和贯流风轮3,蜗壳I和蜗舌2相对设置形成贯流空间4,贯流风轮3设置在贯流空间4内,蜗舌2和蜗壳I均在平行于贯流风轮3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进风口 7设置在蜗壳I和蜗舌2之间靠上部的位置,出风口 8设置在蜗壳I和蜗舌2之间靠下部的位置,蜗壳I上设有多个增流孔5。通过电机6带动贯流风轮3的旋转而导致对空气的抽吸,空气由进风口进来,通过蜗壳I的聚流及蜗舌2的分流作用使风经过出口而出,流体在蜗壳I内表面流动时会形成一定的负压,由于在蜗壳I上设有多个增流孔5,通过蜗壳I内表面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大幅提升流体的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3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将多个增流孔5排列成增流通道5,能更有效的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保证流体的流量前提下,贯流风轮3的转速保持较低速率,风机噪声会较小。增流通道与贯流风轮3的轴线平行,外部空气能均匀的进入贯流空间4,通过蜗舌2分流后的空气在通过出口流出时也是均匀的。多个增流孔5平行间隔的排列成多排增流通道,在有效抽吸外部空气,在大幅提升流体的流量的同时,保证贯流空间4内流体的流量分布均衡。将增流孔5设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长方形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蜗壳I可以根据增流孔5的不同设计分别制造,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灵活的使用相适应的蜗壳1,非常方便。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增流通道设置为三排均匀分布,增流孔为圆形孔,圆形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空气可以有效的进入贯流空间4内。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增流通道设置为上下两排,上下两排增流孔5为交错分布的圆形孔。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增流通道设置为两排,一排增流孔5为圆形孔,另一排增流孔5为椭圆形孔和圆形孔的组合。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增流通道设置为两排,每排增流孔5均有圆形孔和椭圆形孔。实施例五,如图8所示,增流通道设置为三排,每排增流孔5均为槽形孔。全部为槽形孔的蜗壳,气体的流量会达到最大。上述实施例中每排的增流通道中的相邻两个增流孔5之间的距离相等,外部空气能均匀的进入贯流空间内,保证通过蜗舌2分流后的空气在通过出口流出时也是均匀的;其中蜗壳I和蜗舌2设计为分体式结构,方便制造,同时也方便安装和拆卸。实施例五中三排槽型孔的风场模拟图,如图9、图10所示,风轮3的旋转导致对空气的抽吸,空气由从进风口 7进入贯流空间4,通过蜗壳I的聚流及蜗舍2的分流作用使风经过出风口 8而出,通过在弧形的导流板板上设置增流通道,内部蜗壳I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进入贯流空间4,大幅提升贯流空间4内的流体流量,其流量会增加10%以上。本技术也可以将蜗壳I和蜗舌2设计为一体结构,保证了固定稳定,减少组装步骤。根据本技术的贯流风道,提供一种冷风扇,在蜗壳I上设置多个贯流通道5,通过蜗壳I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大幅提升流体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3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以上对本技术贯流风道以及具有其的冷风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贯流风道,包括蜗壳(1)、蜗舌(2)和贯流风轮(3),所述蜗壳(1)和所述蜗舌(2)相对设置形成贯流空间(4),所述贯流风轮(3)设置在所述贯流空间内(4),所述蜗舌(2)和所述蜗壳(1)均在平行于所述贯流风轮(3)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上设有多个增流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