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岩专利>正文

双插式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56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双插式防伪瓶盖,由防伪盖、插杆和阴孔耳组成,防伪盖盖在瓶盖的外面,防伪盖的两侧各设一带插杆的插杆耳,左右两支插杆插入瓶体两侧对应的阴孔耳上的阴孔中,并用粘性材料在封闭时粘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构造简单,防伪手段不可重复,故尔,具有防伪效果好,易于推广的特点,有极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双插式防伪瓶盖。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且大量使用的饮用品。由于酒的品质受多种条件影响,差别较大,故一些不法分子经常盗用正牌酒瓶或商标,制造假酒,赚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亦给正牌酒的生存造成威胁,是正牌酒生产厂家极想诸绝的现象。酒瓶防伪以前曾经有过几种形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防伪的作用,但或者因为过于简单,容易假冒其方法;或者因为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或者制造工艺过于复杂,均未广泛使用,假冒正牌的行为仍较为严重。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设计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防伪盖防止假冒酒的方案,使其不仅使用有效,不能重复使用,而且制做简单,易于推广。本技术由防伪盖、插杆和阴孔耳组成,防伪盖盖装在瓶盖的外面,防伪盖的两侧各设一代插杆的插杆耳,左右两支插杆插入瓶体两侧对应的阴孔耳上的阴孔中,并用粘性材料在封闭时粘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由于插杆被粘性材料粘固在与瓶体为一体的阴孔耳的阴孔内,当使用者用酒时首先需打开防伪盖,打开防伪盖时插杆被一次性扭断,插杆的下半段不可去除地滞留在阴孔内,使该瓶无法重复使用,从而很好地起到防伪作用。本技术由于构造简单,防伪手段不可重复,故尔,具有防伪效果好,易于推广的特点,有极好的市场前景。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防伪盖,2插杆耳,3插杆,4插杆耳,5插杆,6瓶盖,7阴孔,8阴孔耳,9瓶体,10阴孔,11阴孔耳。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插杆耳2、4相距180°分别设在防伪盖1的两侧相同位置处,每一插杆下面设置一插杆。阴孔耳11、8与瓶体9为一体结构,分设在瓶体9两侧与插杆耳相对应的位置处,防伪盖1用玻璃制作,阴孔耳11、8与瓶体9一体亦为玻璃材质。以西凤酒为例,防伪盖1外直径36mm,高42mm,壁厚2mm,插杆3、5直径4mm,两插杆中心间距50mm、阴孔710内直径4.1mm。权利要求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双插式防伪瓶盖,由防伪盖、插杆和阴孔耳组成,其特征在于防伪盖盖装在瓶盖的外面,防伪盖的两例各设一代插杆的插杆耳,左右两支插杆插入瓶体两侧对应的阴孔耳上的阴孔中,并用粘性材料在封闭时粘紧。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双插式防伪瓶盖,由防伪盖、插杆和阴孔耳组成,防伪盖盖装在瓶盖的外面,防伪盖的两侧各设一带插杆的插杆耳,左右两支插杆插入瓶体两侧对应的阴孔耳上的阴孔中,并用粘性材料在封闭时粘紧。本技术由于构造简单,防伪手段不可重复,故尔,具有防伪效果好,易于推广的特点,有极好的市场前景。文档编号B65D41/00GK2299819SQ9622683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洪岩 申请人:王洪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双插式防伪瓶盖,由防伪盖、插杆和阴孔耳组成,其特征在于防伪盖盖装在瓶盖的外面,防伪盖的两侧各设一代插杆的插杆耳,左右两支插杆插入瓶体两侧对应的阴孔耳上的阴孔中,并用粘性材料在封闭时粘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