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包括座部和设置于座部下方的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为圆柱齿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为摆动导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与座椅的座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滑动架作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座椅,采用的纵向调节装置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机构与摆动导杆机构相配合,并由一个电动机提供源动力,在实现座椅纵向位置调节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优点,而且减少了电机的使用个数,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座椅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用在机动车辆座椅上的纵向调节装置,调节时大多采用电机来驱动,因为电机驱动具有驱动方便、控制规律容易实现等优点。然而这些调节装置具有如下不足之处:1)座椅纵向调节装置不省力;2)即使可以实现上述方向都可调,其往往装有很多电机,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纵向位置调节且成本低的机动车辆座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包括座部和设置于座部下方的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为圆柱齿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为摆动导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与座椅的座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滑动架作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的摆杆、套设于摆杆上的滑块、与滑块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摆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蜗轮同轴连接,第二连杆与所述滑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的导向块。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一级圆柱齿轮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架的下方。本技术的机动车辆座椅,采用的纵向调节装置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机构与摆动导杆机构相配合,并由一个电动机提供源动力,在实现座椅纵向位置调节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优点,而且减少了电机的使用个数,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技术机动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纵向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电动机;2、第一传动机构;3、第二传动机构;31、蜗轮;32、蜗杆;4、第三传动机构;41、滑动架;411、横梁;412、第一纵梁;413、第二纵梁;42、第一连杆;43、摆杆;44、滑块;45、第二连杆;46、底座;47、导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包括背部、座部和设置于座部下方的纵向调节装置,该纵向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机1、第一传动机构2、第二传动机构3和第三传动机构4,第一传动机构2为圆柱齿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3为蜗轮蜗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4为摆动导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4包括与座椅的座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41,滑动架41作为第三传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且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座椅纵向调节是指使座椅沿水平方向(车长度方向)移动进行位置调节,电动机I运转,动力经第一传动机构2和第二传动机构3传递至第三传动机构4,最终由滑动架41带动座椅在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从而能够达到调节座椅纵向位置的目的。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不,电动机I为水平设置,第一传动机构2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设置于电动机I的电机轴上,从动齿轮与第二传动机构3连接。主动齿轮的齿数并小于从动齿轮的齿数,使第一传动机构2具备减速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动机构2和第二传动机构3设置于滑动架41的下方,第二传动机构3包括一个蜗杆32和一个蜗轮31,蜗杆32与蜗轮31嗤合,第一传动机构2的从动齿轮设置于蜗杆32上,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机构3。蜗杆32的轴线并与电动机I的轴线相平行,且与滑动架4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蜗轮31设置于蜗杆32的下方,且蜗轮31的轴线位于水平面内。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传动机构4还包括底座46、摆杆43、滑块44、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5,底座46为固定设置于滑动架41的下方,摆杆43为长度较长的直杆,摆杆43的下端与底座46转动连接,滑块44套设于摆杆43上,滑块44内部具有让摆杆43穿过的通槽,使得滑块44能够在摆杆43上进行移动。第一连杆42的一端与第二传动机构3的蜗轮31同轴连接,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第三传动机构4,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与滑块4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5的一端与摆杆43的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架41转动连接。电动机I运转时,蜗轮31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42同步转动,第一连杆42通过滑块44带动摆杆43在竖直面内摆动,最终摆杆43通过第二连杆45带动滑动架41在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滑动架41滑动连接的导向块47,导向块47上设有让滑动架41插入的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滑动架4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47共设有两个,两个导向块47为固定设置,且两个导向块47位于与滑动架4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导向块47对滑动架41在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确保座椅位置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3所示,滑动架41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框架结构,是由两个横梁411和多个纵梁连接构成,纵梁包括一个第一纵梁412和两个第二纵梁413,第一纵梁412位于两个第二纵梁413之间,且第一纵梁412与两侧的第二纵梁413之间间隔同等的距离,第一纵梁412和第二纵梁41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横梁411固定连接,形成的滑动架41具有较高的强度。第一纵梁412与导向块47滑动连接,第一纵梁412嵌入导向块47内的滑槽中。滑动块可通过第一纵梁412和第二纵梁413与座椅的座部连接,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第一纵梁412的底部并设置有与第二连杆45转动连接的支座,便于与第二连杆45进行连接。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包括座部和设置于座部下方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为圆柱齿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为摆动导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与座椅的座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滑动架作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的摆杆、套设于摆杆上的滑块、与滑块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摆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蜗轮同轴连接,第二连杆与所述滑动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的导向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一级圆柱齿轮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架的下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纵向调节的机动车辆座椅,包括座部和设置于座部下方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为圆柱齿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为摆动导杆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与座椅的座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滑动架作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平,高洪,马超,李晓宇,包伟,杜道昶,田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