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416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体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整体呈流线型船体状,顶部开口,所述生态潜床的底部为承重层(1),所述承重层(1)的下方设有透气层(2),所述承重层(1)的上方设有固定层(4),所述固定层(4)与所述承重层(1)之间设有基质层(3),所述固定层(4)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易于制造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体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目前世面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是生态浮岛,来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恢复和维护。浮岛主要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可为多种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结构,由植被基(人工浮岛平台)、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通过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兼可美化水域景观。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具有净化污染、修复生境、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生态环境技术。同时人工生态浮岛又是一种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岛上植物悬浮于水中的根系,除了能够吸收水中的有机质外,还能给水中输送充足的氧气;各种生物、微生物提供适合栖息、附着、繁衍的空间,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吸收、摄食、吸附、分解等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水体污染得以修复,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环境。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浮岛存在以下缺点:(I)挺水植物水质净化效果远不如沉水植物。(2)微生物附着于挺水植物根部,由于水流的影响极易脱落,无法长期固着。(3)如遇大型风浪结构容易发生颠簸甚至解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本技术的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能够有效减小风浪、水流、漩涡对潜床载体的破坏。为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整体呈流线型船体状,顶部开口,所述生态潜床的底部为承重层,所述承重层的下方设有透气层,所述承重层的上方设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与所述承重层I之间设有基质层,所述基质层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所述承重层内部填充有填料。优选地,所述填料的直径为8-16mm。优选地,所述透气层呈网状,且表面分布有多个透气孔。优选地,所述基质层内设微生物培养基。优选地,所述固定层呈网状,且表面分布有多个固定孔。优选地,所述固定层4的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优选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顶部开口处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呈环形的导流板。优选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左侧为第一迎水面,所述第一迎水面为呈半椭球形的凸面。优选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右侧为第二迎水面,所述第二迎水面为呈半椭球形的凸面,所述第二迎水面的椭圆度大于所述第一迎水面的椭圆度。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整体呈头圆尾尖的流线型结构,抗冲击能力强,独特的外形结构有效减小风浪、水流、漩涡对载体的破坏。(2)本技术的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水生植物繁育区能够搭配沉水植物作为净化水体的新手段,水质净化效果远远好于挺水植物。(3)本技术的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基质层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稳的定生长环境,提高净化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易于制造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B-B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透气板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承重层2透气层3基质层4固定层5水生植物繁育区6导流板7第一迎水面8第二迎水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整体呈流线型船体状,顶部开口,所述生态潜床的底部为承重层1,所述承重层I的下方设有透气层2,所述承重层I的上方设有固定层4,所述固定层4与所述承重层I之间设有基质层3,所述基质层3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5。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层I内部填充有填料。能够起到支撑基质层,防止透气层堵塞,便于附着微生物等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的直径为8-16_。所述填料可以采用石子。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2呈网状,且表面分布有多个透气孔。便于垂直水流、空气的交换。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层3内设微生物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位于水体底部更容易与底泥及水体发生反应且结构稳定易于微生物固定,有利于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缩短微生物挂膜时间,增强了对水中的N/P的去除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4呈网状,且表面分布有多个固定孔。可固定沉水植物,防止倒覆。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4的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5。为沉水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沉水植物的种植数量可根据固定层4上的固定孔数量调控。进一步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顶部开口处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呈环形的导流板6。通过上下层过水曲线差,提供相对压力差,补偿上下板实际水压差,稳定整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左侧为第一迎水面7,所述第一迎水面7为呈半椭球形的凸面。河道水流普遍具有较大的雷洛数,从工程观点来看,河道水流一般居于紊流阻力平方区,RE > 104情况下,椭圆曲面绕流阻力系数Cd接近0.05,明显优于其他断面。进一步地,所述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的右侧为第二迎水面8,所述第二迎水面8为呈半椭球形的凸面,所述第二迎水面8的椭圆度大于所述第一迎水面7的椭圆度。水流流经潜床,主流被外壳边界分离,需保证了流体在钝体的尾缘会合使压强充分恢复,形成压强较低的尾涡区,减小了与前缘滞止区之间的压力差,从而造成更小的压差阻力。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整体呈头圆尾尖的流线型结构,抗冲击能力强,独特的外形结构有效减小风浪、水流、漩涡对载体的破坏。(2)本技术的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水生植物繁育区能够搭配沉水植物作为净化水体的新手段,水质净化效果远远好于挺水植物。(3)本技术的的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基质层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稳的定生长环境,提高净化效率。由上所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风浪水下生态潜床,其特征在于,整体呈流线型船体状,顶部开口,所述生态潜床的底部为承重层(1),所述承重层(1)的下方设有透气层(2),所述承重层(1)的上方设有固定层(4),所述固定层(4)与所述承重层(1)之间设有基质层(3),所述固定层(4)上方为水生植物繁育区(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辉刘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