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旋转杆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194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转杆连接件。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连接不可靠的技术问题。它包括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所述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卡接配合,所述的第一旋转杆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的紧固螺母,第二旋转杆端部具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的第一旋转杆能与紧固螺母贴紧从而驱动紧固螺母沿着与第二旋转杆相螺紧的方向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具有自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件
,涉及一种旋转杆连接件,适用于需要进行连接加长并进行旋转工作的作业。
技术介绍
旋转杆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旋转作业的长条状直杆,比如石油勘探行业,建筑行业,天然气开采行业,采矿行业中不同程度的均需要用到上述的旋转杆,当旋转杆呈垂直作业时,通常称之为钻杆,由于同一根钻杆无法到达需要的深度,因此需要把不同的钻杆进行连接作用。现有技术的钻杆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考虑到螺纹连接处是最薄弱的地方,会在连接处进行加厚或敦厚,这种连接方式能提高一定的强度,但是当钻杆进行多段连接时,往往会在连接处发生弯曲,影响作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人们采用卡接的方式对钻杆进行连接,并在卡接处用抱箍紧固提高卡接强度,目的是为了在钻杆的正转和反转时,连接处不会发生脱离。但由于抱箍随连接处的两根钻杆同时转动,对抱箍产生极大的剪切力,长期使用时容易使抱箍受损,从而使钻杆脱离。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钻杆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连接盘,所述连接轴和连接盘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连接轴下端连接有安装轴,安装轴最下端在圆周面处设有凹形的键槽,所述连接盘在通孔内设有与键槽相匹配的凸形键结构,所述连接轴和连接盘通过键槽以及凸形键结构配合连接成整体结构。上述方案的导向性好而且能很好的保护钻杆。在使用时,连接轴与连接盘通过键槽结构彼此配合连接,定位螺钉穿过定位螺孔和螺纹通孔将二者轴向固定,连接轴上端与钻杆传动结构固定连接,钻杆穿过连接轴和连接盘内的通孔,钻杆一部分与连接盘通孔内的结构相匹配,钻杆相应部分与连接盘通孔内结构配合后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夹紧,这样钻杆就在连接轴和连接盘的带动下转动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钻杆的是需用通过夹紧装置才能实现连接的,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有诸多不便,不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旋转杆连接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旋转杆连接件,包括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所述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卡接配合,所述的第一旋转杆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的紧固螺母,第二旋转杆端部具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的第一旋转杆能与紧固螺母贴紧从而驱动紧固螺母沿着与第二旋转杆相螺紧的方向旋转。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第一旋转杆上具有限位机构,当紧固螺母套设在第一旋转杆上时,所述的限位机构能阻止紧固螺母脱离第一旋转杆,且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限位机构能压紧紧固螺母从而驱动紧固螺母沿着与第二旋转杆相螺紧的方向旋转。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突出第一旋转杆外壁且呈圆环状的限位环,所述的紧固螺母的端部内壁缩小形成呈环形的定位环,所述的定位环的内径大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径而小于限位环的外径。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定位环和内螺纹分别位于紧固螺母的两端,当紧固螺母套设在第一旋转杆上时,内螺纹和定位环分别位于限位环的两侧。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第一旋转杆的端部具有沿轴心线方向突出的连接柱或具有沿轴心线方向凹进的连接孔,所述的第二旋转杆的端部具有沿轴心线方向凹进的连接孔或具有沿轴心线方向突出的连接柱,连接柱的横截面和连接孔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且连接柱和连接孔相互匹配。 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连接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多边形,所述的连接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连接柱和连接孔的横截面为相互匹配的正六边形。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中间分别具有空心通道,且空心通道连通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第一旋转杆上还设有一个当紧固螺母与第二旋转杆连接时能对紧固螺母进行定位从而防止紧固螺母脱离第二旋转杆的防松机构。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防松机构包括支撑横梁,所述的支撑横梁一端与第一旋转杆可拆卸连接的,另一端铰接有一根防松杆,所述的紧固螺母顶部具有与防松杆相配适的防松槽,当防松杆插入到防松槽中时,防松杆的端部能顶住紧固螺母从而防止紧固螺母松动。在上述的旋转杆连接件中,所述的支撑横梁沿第一旋转杆的轴心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的防松槽与支撑横梁一一对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防止旋转杆的连接处脱离,具有自固定作用,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爆炸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第二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图9是图8的A向视图。图中:第一旋转杆10、限位机构11、限位环12、第二旋转杆20、外螺纹21、紧固螺母30、内螺纹31、定位环32、连接柱41、连接孔42、空心通道50、防松机构60、支撑横梁61、防松杆62、防松槽63、螺栓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旋转杆连接件,包括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卡接配合,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31的紧固螺母30,第二旋转杆20端部具有外螺纹21,内螺纹31与外螺纹21相匹配,当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能与紧固螺母30贴紧从而驱动紧固螺母30沿着与第二旋转杆20相螺紧的方向旋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由于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卡接配合,因此不会相互脱离;当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如第一旋转杆10往上运动,而第二旋转杆20还处于原位,为了使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同步运动,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之间必然不能出现空隙或自由行程,否则将无法实现同步转动甚至导致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脱离,本技术提供的紧固螺母30在第一旋转杆10往脱离第二旋转杆20的方向运动时,紧固螺母30能贴紧第一旋转杆10并与第一旋转杆10同向旋转,而旋转过程恰好是内螺纹31与外螺纹21相互螺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紧固螺母30与第二旋转杆20螺接固定,紧固螺母30与第一旋转杆10贴紧,因此紧固螺母30起到桥梁作用,保持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的连接。至于内螺纹31、外螺纹21和旋转方向的配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只需在工作时将第一旋转杆10与第二旋转杆20相互远离时的旋转方向与内螺纹31和外螺纹21的螺紧方向一致即可。具体的说,第一旋转杆10上具有限位机构11,当紧固螺母30套设在第一旋转杆10上时,所述的限位机构11能阻止紧固螺母30脱离第一旋转杆10,且当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限位机构11压紧紧固螺母30从而驱动紧固螺母30沿着与第二旋转杆20相螺紧的方向旋转。更具体的说,限位机构11包括突出第一旋转杆10外壁且呈圆环状的限位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杆连接件,包括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卡接配合,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31)的紧固螺母(30),第二旋转杆(20)端部具有外螺纹(21),内螺纹(31)与外螺纹(21)相匹配,当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20)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的第一旋转杆(10)能与紧固螺母(30)贴紧从而驱动紧固螺母(30)沿着与第二旋转杆(20)相螺紧的方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