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瓶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46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树脂制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容器,包含多棱柱筒状筒体,在筒体各平坦壁上设置吸收坛体内发生减压的板壁,在板壁间的棱线部分上按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多条沉陷横陷。或通过切去壳体部分的角部,沿纵向形成细长的平坦面,在该平坦面上按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多条沉陷横槽,从而构成当坛体承受来自外部压力时,使棱线部分不产生因向内弯曲引起的半永性纵弯曲变形,能保持足够机械强度的坛状容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坛状容器,尤其涉及由聚乙烯对酞酸盐树脂制成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坛状容器的筒体部分结构。把由合成树脂,例如用聚乙烯对酞酸盐(Polythylene terepht halate)树脂成形的一次成形件进行双轴延吹塑成形而成的坛装容器得到广泛应用。此坛状容器体,因是对其一次成形体进行充分地延伸,因而具有优良的盛物性。况且此坛状容器壁薄而重量轻,此外,该坛状容器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且能低成本地进行成批生产。然而,若向该坛状容器体充以热溶液,并使此热溶液冷却,则因坛状体的减压而使该坛体筒体壁变形。因此,在筒体上设置板壁,用板壁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此负压部分。根据以下理由,此板壁应为比较大的平坦壁构造。即(1)因减压引起的板壁的沉陷变形,要比板壁以外的筒体壁部分容易产生。(2)在板壁上发生的沉陷变形是弹性变形。(3)因稍微的沉陷变形尽可能大地减少坛状体的体积。在具有圆筒形筒体部的大型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容器中,只有在筒体的外周表面部分上形成纵长的平面部分,才能在筒体上形成减压吸收用板壁。因此,该坛状体的板壁形状将成为沿纵向细长形状。因此该坛状体的板壁不太容易变形。坛体容积未曾因该坛体板壁的沉陷变形,而发生大的变化。在具有多棱柱形状筒体部分的大型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体中,能够在筒体的各个面上分别形成平坦部分。由于各平坦部分易发生充分变形,且具有大的平面面积,因而通过平坦部分的变形,使坛状体容积发生较大变化。把此平坦部分作为减压吸收用板壁发挥有效的功能。图3表示具有多棱柱筒体形状筒体2′的传统技术中的坛状容器1′。筒体2′的一个面和与该面相邻接的另一个面是以棱线相连续,在该筒体的各个面上设置为吸收因坛状体内减压而产生的坛状体壁变形的减压收用板壁3′。当板壁3′因坛状体1′内的减压而向内产生弯曲变形,则因此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波及到棱线。此棱线部分就是维持住筒体形状的柱状部分,它必需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当棱线部受上述内部应力作用而变形时,使板壁3′产生弯曲变形的形态不固定,因而使多棱柱筒形状的筒体产生变形。尤其是在大型坛状体上,因延伸量多,故坛状体的壁薄,因减压而产生的变形量大,也在高度上。因此,对大坛状体的棱线部分,则要求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在上述棱线部分上设置纵长槽5′。在该传统技术中,此纵长槽5′起着增强肋的作用,使棱线部分的机械强度提高,进而可阻止因板壁3′的变形而引起棱线部分的不规则变形。把在某工厂加工好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容器进行装箱放入纸板容器等内,然后将其搬运至为充填液体的另外的工厂。此种坛状容器重量轻但体积大。因此,为了进行高效率搬运,希望把众多的坛状容器正好装满一箱内。然而,在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加到装满在纸板箱内,但未塞住的如图3所示坛状容器上的场合,当达到棱线部的因纵长的槽5′而维持着的持久机械强度的极限时,棱线部要向内弯曲而产生纵弯曲变形。此纵弯曲变形将半永久地遗留下来。该纵弯曲变形之所以半永久地遗留下来,是因为纵长槽5′的纵弯曲变形状态而发挥加强肋的功能,从而成为阻碍棱线部因复原弹性而返回原形的原因。本专利技术就是为着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适当之处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坛状容器,即在坛状体的筒体部承受来自外部压力的场合不会产生其棱线部分向内弯曲而引起半永久性的纵弯曲变形,而且能维持住机械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获得由合成树脂制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坛状容器它包含多棱柱形状的筒体2,在该筒体的各个面的平坦壁面上设置用作吸收在坛状体内发生的减压的板壁3,在位于板壁3之间的棱线部分上按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多条沉陷横槽5。也可以采取把筒体的拐角切去,而形成沿纵方向的细长的平坦面,而后在该平坦面上按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多条沉陷横槽。因充填热溶液后的冷却而在坛体内发生的负压能通过各板壁3的弹性沉陷变形而充分被吸收。当板壁3产生弹性沉陷变形,使因板壁3的沉陷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作用在两个板壁3,3间的棱线部分上。当作用在棱线部分上的内应力是由要把此棱线部分向内拉的力,和要把棱线部分从两侧按压的力组成。由于在棱线部分上设置多条沉陷横槽5,5,所以对于要把棱线部分向内拉的力,该棱线部分在构造上能够向内弯曲变形。与要把棱线部分向内拉的力一起,有要把棱线部从两侧按压的力作用在棱线部分上。因从两侧按压该棱线部分的力,而使棱线部分具有向径向外方伸出的倾向。因此,具有向此径向外方伸出倾向的棱线部分起着加强肋的作用,以对抗上述向内拉的力。并且,该棱线部发挥出较大的机械强度。当被装满在纸板箱等的容器内,未上塞的坛状体1的筒体2上受到从侧方的按压力,和当此按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因多条横槽而使全体棱线部平稳地向内进行弹性弯曲变形。该横槽被凹陷设置成横贯棱线部分。靠此横槽的作用,使全体棱线部分平稳地向内进行弹性弯曲变形。依靠全体棱线部分的棱线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来自外部作用的按压力。此时,由于棱线部分的变形是弹性变形,当来自外部作用的按压力消失,棱线部分将弹性恢复成原来形状。因此,棱线部分不产生半永久性变形。也可以将筒体部进行角部切除,使筒体部2的棱线部分成为平坦。在棱线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角部分7,在横槽5的两侧形成角部分7a。在棱线部分的左右两侧设置的角部7,7a,具有相对该棱线部分的中间部分的弹性弯曲变形的加强肋的功能。因此,由于因板壁的变形而产生的从两侧按压棱线部分的力,使棱线部分的两侧部分具有向径向外方伸出倾向的应力。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在板壁变形时的棱线部分的机械支承功能。由于使棱线部分的中间部分成为平坦,故能使棱线部分相对从外部作用的按压力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在有来自侧方的强大的按压力作用在未充填溶液的坛体的筒体部时,成为能使全体棱线部分作更大的弹性变形,而不会产生如上述那样的半永久性的纵弯曲变形,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因全体棱线部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对外力的吸收能力,而且能维持为保持住坛体形状的足够的机械强度。对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容器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容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为传统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坛状容器的正视图。实施例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进行说明,坛体1是对由合成树脂制的一次成形件进行双轴压延伸吹塑成形制成的大型薄壁坛状容器。在本实施例中,坛体1是内聚乙烯对酞酸盐(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制成。坛状体1的筒体2大致为四棱柱筒形。在此筒体2下部大致三分之二处的各面上形成吸收减压变形用的板壁3。在各板壁3的中间部位设有变形沉陷部3a。在图示的采用此变形沉陷部3a而使整个板壁3不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形的减压变形实施例中,相对各侧面的上,下方向形成两个变形沉陷部3a。也可以在板壁3上设置一个纵向长的变形沉陷部。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也可以通过切去棱线部分(大致呈四棱柱筒形的筒体部2的拐角),沿纵向形成细长平坦面部分4。在平坦面4的左右两端形成角部7。在平坦面4上按一定间距并列设置多条沉陷的横槽5,在横槽5相互之间形成横条6,该横条6是由于设置了横槽5而残留的平坦面4。此横槽5是沿整个平坦面4的宽方向形成的同时,跨越平坦面4的左右端沿坛状体周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合成树脂制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坛状容器,包括多棱柱形筒体2,设置在该筒体部分的各个平坦壁面上的用来吸收坛状容器内发生的减压的板壁3,在位于板壁3之间的棱线部分上按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多条沉陷横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善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