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秀刺专利>正文

矮高跟两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291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矮高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底面的中部至后部开设有槽,槽的后部铰接有高跟,所述鞋底的后部设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下表面与放倒的高跟平齐;所述固定套为半包围套,固定套的前侧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左、右两侧向内相对地延伸有止口,当高跟竖立时,高跟置于固定套中,高跟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使高跟前宽后窄的第二斜面;所述槽中布置有U形的弹性圈,所述高跟绕销转动放倒后,高跟的一部分卡置于弹性圈内,所述槽的前部两侧还设有弹球,高跟左、右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弹球相配的卡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鞋跟能方便地在矮跟和高跟间转换,并且高跟不用从鞋上取下而单独收纳,鞋跟固定牢靠,舒适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特别涉及一种矮高跟两用鞋
技术介绍
现代的皮鞋形状各异,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但是女鞋不外乎就是矮跟鞋和高跟鞋。高跟鞋能体现女性挺拔的身姿,而且在某些场合也需要穿高跟鞋,因而受到女性喜爱;但是长期穿着高跟鞋,对女性的脚和脊柱造成影响和疲劳,并且开车时也不能穿高跟鞋,所以人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高度的鞋子,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时常多备一双鞋,出行又非常不便。对此,出现了一些矮高跟两用鞋的设计,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4207167U公开了一种高跟与平底两用鞋,其结构复杂,需要设置多个鞋底层,而且鞋跟连接件要从上至下穿过上层中底、鞋底和下层中底,还需要连接钉将上层中底和下层中底固定,若要取下鞋跟,需要使用工具从鞋内底拔下鞋跟连接件,并且取下的较脏鞋跟还要包好收纳,使用不便。同样,要想将鞋跟装上,不好定位,安装复杂,需要使用工具,因而鞋子想要转换非常不便。因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实践可行、使用方便的矮高跟两用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矮高跟两用鞋,其鞋跟能方便地在矮跟和高跟间转换,并且高跟不用从鞋上取下而单独收纳,鞋跟固定牢靠,舒适实用。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矮高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底面的中部至后部开设有槽,槽的后部铰接有高跟,高跟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突出的销,销与槽两侧壁上的销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鞋底的后部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围合在槽的后部周缘并且向下延伸,固定套的下表面与放倒的高跟平齐;所述固定套为半包围套,固定套的前侧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左、右两侧向内相对地延伸有止口,所述止口的端面为第一斜面,当高跟竖立时,高跟置于固定套中,高跟顶面与槽的后部槽底相抵,高跟的后端与固定套内腔后端相抵,高跟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使高跟前宽后窄的第二斜面;所述槽中布置有U形的弹性圈,弹性圈固定在槽的周壁,所述高跟绕销转动放倒后,高跟的一部分卡置于弹性圈内,所述槽的前部两侧还设有弹球,高跟左、右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弹球相配的卡孔,高跟放倒后位于两所述止口之间的鞋跟宽度小于止口间的开口宽度。进一步地,所述高跟左、右侧面上的第二斜面是起始于所述销的后侧位置。这样,使设置卡孔的表面不为倾斜面,方便卡孔加工,并且弹球定位于卡孔中的深度一致,不易从卡孔中滑出。进一步地,所述销上配有垫圈,垫圈位于高跟与槽两侧壁之间。垫圈将高跟两侧面与槽两侧壁之间的空隙填满,使得高跟不会左、右摇摆,承力性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圈延伸至销的后侧,所述销穿过弹性圈。由弹性圈来将高跟两侧面与槽两侧壁之间的空隙填满,使得高跟不会左、右摇摆,承力性好。进一步地,所述高跟竖立时的后侧面上固定有防滑耐磨层。高跟放倒后,防滑耐磨层与地面相对,成为矮跟鞋的防滑耐磨层。进一步地,所述高跟竖立时的前侧面为第三斜面,该斜面使竖立的高跟上大下小。使得放倒的鞋跟类似为矮坡跟,可以更好地隐藏鞋跟,并且走路舒适稳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高跟的上端前侧与鞋底铰接,高跟在竖立时为高跟鞋,向前放倒后为矮跟鞋,不用将高跟从鞋上取下而单独收纳,使用方便,而放倒后的鞋跟具有一定高度,更适合穿高跟鞋的人的走路习惯,没有后仰感觉,穿着舒适。2、固定套包围在竖立的高跟周围,鞋跟的前、后侧均与固定套相抵,鞋跟非常稳固;而放倒后的鞋跟由弹球播入鞋跟卡孔定位,鞋跟卡在弹性圈中,被弹性圈夹持,鞋跟不会左右摇摆,同样非常稳固,固定套在放倒的鞋跟后侧且两者平齐,将鞋跟后侧的空缺填补,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走路平稳。3、固定套为开口套,开口处设有止口,高跟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使高跟前宽后窄的斜面,高跟旋转通过止口时,通过斜面能顺利滑入止口,而高跟进入固定套后,高跟较宽的前侧面与止口相抵,使高跟不能脱出;如要放倒高跟,用力旋转高跟,固定套开口会产生瞬时形变,高跟除铰接端外都脱出止口,而高跟放倒后位于两所述止口之间的鞋跟宽度小于止口间的开口宽度,使得止口得以回缩、恢复原状。4、鞋底底面设有槽,使得鞋跟在槽中实现初定位,并且放倒的鞋跟部分陷于槽中,降低鞋跟的高度。5、能够应用于生产和实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尚跟时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矮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矮高跟两用鞋,包括鞋底I和鞋面2,所述鞋底I底面的中部至后部开设有槽11,槽11的后部铰接有高跟3,高跟3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突出的销5,销5与槽11两侧壁上的销5孔可转动地连接,将高跟3的上端前侧与鞋底I铰接,高跟3在竖立时为高跟鞋,向前放倒后为矮跟鞋,不用将高跟3从鞋上取下而单独收纳,使用方便,而放倒后的鞋跟具有一定高度,更适合穿高跟鞋的人的走路习惯,没有后仰感觉,穿着舒适。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鞋底I的后部设有固定套4,固定套4围合在槽11的后部周缘并且向下延伸,固定套4的下表面与放倒的高跟3平齐;所述固定套4为半包围套,固定套4的前侧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左、右两侧向内相对地延伸有止口 41,所述止口 41的端面为第一斜面411。当高跟3竖立时,高跟3置于固定套4中,高跟3顶面与槽11的后部槽11底相抵,高跟3的后端与固定套4内腔后端相抵。固定套4包围在竖立的高跟3周围,鞋跟的前、后侧均与固定套4相抵,鞋跟非常稳固,固定套4在放倒的鞋跟后侧且两者平齐,将鞋跟后侧的空缺填补,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走路平稳。如图1和图2所示,高跟3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使高跟3前宽后窄的第二斜面31,该第二斜面31是起始于所述销5的后侧位置,使设置卡孔34的表面不为倾斜面,方便卡孔34加工。竖立高跟3的后侧面上还固定有防滑耐磨层32。高跟3放倒后,防滑耐磨层32与地面相对,成为矮跟鞋的防滑耐磨层32。竖立高跟3的前侧面为第三斜面33,该第三斜面33使竖立的高跟3上大下小。使得放倒的鞋跟类似为矮坡跟,可以更好地隐藏鞋跟,并且走路舒适稳定。所述槽11中布置有U形的弹性圈6,弹性圈6固定在槽11前部的周壁,所述高跟3绕销5转动放倒后,高跟3的一部分卡置于弹性圈6内,所述槽11的前部两侧还设有弹球7,弹球7是市场上可购买的柱塞式球头弹簧,弹球7可压缩弹簧而伸缩,弹球7设置在高跟3放倒后其卡孔34相对应的位置,弹球7与卡孔34相配,弹球7能伸入放倒高跟3的卡孔34中。放倒后的鞋跟由弹球7插入鞋跟卡孔34定位,鞋跟卡在弹性圈6中,被弹性圈6夹持,鞋跟不会左右摇摆,同样非常稳固。销5上配有垫圈8,垫圈8位于高跟3与槽11两侧壁之间,垫圈7将高跟3两侧面与槽11两侧壁之间的空隙填满,使得高跟3不会左、右摇摆,承力性好。高跟3放倒后位于两所述止口 41之间的鞋跟宽度小于止口 41间的开口宽度,使得止口 41通过高跟3后得以回缩、恢复原状。作为防止高跟3左右窜动和摇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弹性圈6延伸至销5的后侧,所述销5穿过弹性圈6。由弹性圈6来将高跟3两侧面与槽11两侧壁之间的空隙填满,使得高跟3不会左、右摇摆,承力性好。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是:将放倒的高跟3向后方旋转,高跟3旋转通过止口 41时,通过两侧的斜面能顺利滑入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矮高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底面的中部至后部开设有槽,槽的后部铰接有高跟,高跟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突出的销,销与槽两侧壁上的销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鞋底的后部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围合在槽的后部周缘并且向下延伸,固定套的下表面与放倒的高跟平齐;所述固定套为半包围套,固定套的前侧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左、右两侧向内相对地延伸有止口,所述止口的端面为第一斜面,当高跟竖立时,高跟置于固定套中,高跟顶面与槽的后部槽底相抵,高跟的后端与固定套内腔后端相抵,高跟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使高跟前宽后窄的第二斜面;所述槽中布置有U形的弹性圈,弹性圈固定在槽的周壁,所述高跟绕销转动放倒后,高跟的一部分卡置于弹性圈内,所述槽的前部两侧还设有弹球,高跟左、右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弹球相配的卡孔,高跟放倒后位于两所述止口之间的鞋跟宽度小于止口间的开口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刺袁志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秀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