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195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包括上船作业和下船作业;所用船舶的主甲板尾部开设有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外形的凹槽;上船作业流程为船舶尾倾、回收海洋结构物、船舶正浮,下船作业为上船作业的逆过程。当操作相同尺度和重量的海洋结构物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采用小排水量船舶就能实现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既避免了起重船采用海上起吊作业方式的危险操作,又避免了半潜船设置众多压载水舱而使得载货甲板完全下潜到水面以下的船体空间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海洋结构物海上运输
,具体是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海洋结构物不断涌现,而且在尺寸和重量方面也越来越趋于大型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海洋结构物的建造和使用一般不在同一地点,建造结束要对海洋结构物进行运输。在大型海洋结构物的海上运输过程中,如何实现上船和下船作业成为运输关键技术之一。现有大型海洋结构物上下船的作业方式主要有两种:起重船起吊方式和半潜船托举方式。由于大型海洋结构物的尺度和重量均非常庞大,这两种作业方式均要求船舶排水量大、船型丰满,造成了船舶造价高、航速慢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快、造价低的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所用船舶的主甲板尾部开设有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外形的凹槽,所述上下船作业方式包括以下流程: (I)上船操作作业,具体流程为: 11)船舶尾倾:通过压载水栗抽送压载水到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保持该吃水状态,开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 12)回收海洋结构物: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中纵处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拉动缆索,将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 1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栗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绑扎海洋结构物,完成海洋结构物上船作业。(2)下船作业,为上船作业的逆过程,具体流程为: 21)船舶尾倾: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中纵处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解除海洋结构物绑扎件,通过压载水栗抽送压载水至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此时海洋结构物处于漂浮状态,保持该吃水状态; 22)布放海洋结构物: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向前驾驶船舶,同时通过拖曳装置松放缆索,直至海洋结构物完全漂浮在海上,解除海洋结构物段缆索并回收至船上; 2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栗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完成海洋结构物下船作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底部高于船舶水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程11)和流程21)中,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船舶尾部甲板开设有一个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的外形的凹槽,只要船舶尾倾,即可通过甲板拖曳设备将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绑扎即完成上船作业;下船作业为上船作业的逆过程,也是船舶尾倾,布放海洋结构物,即可通过船舶向前驾驶完成下船作业。当操作相同尺度和重量的海洋结构物时,本专利技术只需要采用小排水量的船舶实现大型海洋结构物上下船,既避免了大型海洋结构物海上起吊(起重船)的危险操作,又避免了设置众多压载水舱(半潜船)而使得载货甲板完全下潜到水面以下的船体空间浪费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船舶尾部甲板开设凹槽的示意图; 图2是调节压载水,船舶尾倾的示意图; 图3是甲板拖曳装备将大型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甲板拖曳装备将大型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调节压载水,船舶正浮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调节压载水,船舶正浮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首先结合海洋结构物的具体外形对船舶主甲板尾部凹槽形式进行设计,其凹槽的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的外形,以便海洋结构物能够顺利进入,且凹槽底部(亲水平台)高于船舶水线;所述上下船作业方式包括上船作业和下船作业。上船作业的具体流程为: 11)船舶尾倾:通过压载水栗抽送压载水至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0.005L(L为船舶载重线船长),保持该吃水状态,开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如图2所示; 12)回收海洋结构物:采取一定措施,使得海洋结构物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连接,海洋结构物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中纵处的拖曳装置连接,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拉动缆索,将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如图3和图4所示; 1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栗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绑扎海洋结构物,完成海洋结构物上船操作,如图5和图6所示; 下船作业,为上船操作作业的逆过程,具体流程为: 21)船舶尾倾: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中纵处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解除海洋结构物绑扎件,通过压载水栗抽送压载水至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此时海洋结构物处于漂浮状态,保持该吃水状态; 22)布放海洋结构物: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向前驾驶船舶,同时通过拖曳装置松放缆索,直至海洋结构物完全漂浮在海上,采取一定措施解开海洋结构物段缆索并回收至船上; 2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栗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完成海洋结构物下船作业。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船舶尾部甲板开设有一个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的外形的凹槽,只要船舶尾倾,即可通过甲板拖曳设备将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绑扎即完成上船作业;下船作业为上船作业的逆过程,也是船舶尾倾,布放海洋结构物,即可通过船舶向前缓慢驾驶完成下船作业。当操作相同尺度和重量的海洋结构物时,本专利技术只需要采用小排水量的船舶就能实现大型海洋结构物上下船,既避免了大型海洋结构物海上起吊(起重船)的危险操作,又避免了设置众多压载水舱(半潜船)而使得载货甲板完全下潜到水面以下的船体空间浪费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所用船舶的主甲板尾部开设有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外形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船作业方式,包括以下流程: (1)上船作业,具体流程为: 11)船舶尾倾:通过压载水栗抽送压载水到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的上下船作业方式,所用船舶的主甲板尾部开设有尺寸大于海洋结构物外形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船作业方式,包括以下流程:(1)上船作业,具体流程为:11)船舶尾倾:通过压载水泵抽送压载水到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保持该吃水状态,开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12)回收海洋结构物: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中纵处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拉动缆索,将海洋结构物拉至凹槽内;1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泵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绑扎海洋结构物,完成海洋结构物上船作业;(2)下船作业,为上船作业的逆过程,具体流程为:21)船舶尾倾:船上两舷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两舷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中纵处的拖曳装置通过船尾中纵处的缆索与海洋结构物连接,解除海洋结构物绑扎件,通过压载水泵抽送压载水至船舶尾部压载水舱,船舶尾倾,至船舶尾部干舷不小于船舶载重线船长的0.005倍,此时海洋结构物处于漂浮状态,保持该吃水状态;22)布放海洋结构物:确认船舶位于海洋结构物位置的来流方向上方处,缓慢向前驾驶船舶,同时通过拖曳装置松放缆索,直至海洋结构物完全漂浮在海上,解除海洋结构物段缆索并回收至船上;23)船舶正浮:通过压载水泵排放尾部压载水舱的压载水至船外,船舶正浮,完成海洋结构物下船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涛李伟李遵伟周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