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其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吊臂内腔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拨叉与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沿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条形孔;滑套与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条形孔;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滑套的拉杆、固接于吊臂上的支臂,以及吊爪,吊爪的一端与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这样,其与吊装设备配合,实现了飞轮室的吊装运输,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具
,尤其涉及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
技术介绍
飞轮室为圆盘形腔体内零件,其一侧有与发动机曲轴对接中心孔,另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凸台。飞轮室在装配到发动机上时需要将飞轮室水平搬运到工作台上进行涂胶,目前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飞轮室搬运至工作台上,而飞轮室较重,导致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人工搬运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节拍。因此,提供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以期与吊装设备配合实现飞轮室的吊装运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以期与吊装设备配合实现飞轮室的吊装运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所述吊臂的上端设置有吊装耳,其内腔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所述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拨叉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滑套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所述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套的拉杆、固接于所述吊臂上的支臂,以及吊爪,所述吊爪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吊臂上的限位挡块,所述拨叉与所述限位挡块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拨叉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安装有连接耳,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爪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尼龙保护块。进一步地,所述吊爪的外侧面为楔形面,且所述楔形面上安装有第二尼龙保护块。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下方还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入待吊飞轮室的导向孔中,并与所述导向孔的孔壁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为三个,三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吊臂的周向均布。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所述吊臂的上端设置有吊装耳,其内腔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所述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拨叉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滑套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所述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套的拉杆、固接于所述吊臂上的支臂,以及吊爪,所述吊爪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在吊装过程中,首先将该飞轮室吊装工装移动至飞轮室上方,令其缓慢下降并对准飞轮室上的导向孔,在自由状态下,导柱、滑套、拉杆、和吊爪均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下位,此时吊爪可避开飞轮室上凸台进入飞轮室内腔;待吊爪完全进入飞轮室内腔,转动拨叉至预设位置,导柱在第一转动轴的带动下沿吊臂的内腔向上移动至上位,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滑套向上移动至上位,拉杆随之转动至上位,吊爪被拉杆拉紧,使用起吊设备使吊具缓慢上升直至吊爪上端面与飞轮室内腔的凸台面接触,并通过吊装设备将飞轮室吊装起来;移动吊装工装和飞轮室至工作台上方,对准飞轮室与工作台的位置,将飞轮室缓慢下降至工作台上定位,此时松开拨叉,使导柱向下移动直至滑套、拉杆和吊爪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到下位,继续使吊具上升直至吊具与飞轮室分离,完成整个吊装作业;这样,该飞轮室吊装工装与吊装设备配合,实现了飞轮室的吊装运输,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中,其吊臂的下方还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入待吊飞轮室的导向孔中,并与所述导向孔的孔壁相贴合;这样,在工装与飞轮室安装之初,将导向柱对准导向孔,直至导向孔的台阶面实现限位,从而提高了工装运动的导向性,便于工装的快速准确定位。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中,所述支撑组件为三个,三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吊臂的周向均布,这样,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采用三组支撑组件的形式提高了吊运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飞轮室吊装工装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飞轮室吊装工装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吊臂11-吊装耳12-内腔13-条形孔2-导柱3-拨叉41-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5-滑套51-连接耳61-拉杆62-支臂63-吊爪7-限位挡块81-第一尼龙保护块82-第二尼龙保护块9-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以期与吊装设备配合实现飞轮室的吊装运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飞轮室吊装工装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飞轮室吊装工装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所述吊臂的上端设置有吊装耳,其内腔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所述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拨叉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滑套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所述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套的拉杆、固接于所述吊臂上的支臂,以及吊爪,所述吊爪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为了保证滑套运动的方向准确性,避免滑套单向受力发生偏置,上述拨叉优选为U形结构,并利用该U形结构的两侧壁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滑套相连接。理论上,拨叉也可以为板式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轮室吊装工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吊臂上的限位挡块,所述拨叉与所述限位挡块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拨叉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接;这样,当拨叉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通过限位挡块限制拨叉的继续运动,从而避免了拨叉运动过位。为了提高拉杆与滑套的连接可靠性和便利性,所述滑套上安装有连接耳,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在吊爪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尼龙保护块,所述吊爪的外侧面为楔形面,且所述楔形面上安装有第二尼龙保护块,以避免吊爪与飞轮室相接触的部位对飞轮室造成刚性破坏,避免飞轮室发生刮擦。在吊装过程中,首先将该飞轮室吊装工装移动至飞轮室上方,令其缓慢下降并对准飞轮室上的导向孔,在自由状态下,导柱、滑套、拉杆、和吊爪均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下位,此时吊爪可避开飞轮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1),所述吊臂的上端设置有吊装耳(11),其内腔(12)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2),所述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13);拨叉(3)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滑套(5)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所述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套的拉杆(61)、固接于所述吊臂上的支臂(62),以及吊爪(63),所述吊爪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室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筒状的吊臂(1),所述吊臂的上端设置有吊装耳(11),其内腔(12)中轴向滑动安装有导柱(2),所述吊臂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13);拨叉(3)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一转动轴(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设置,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滑套(5)与所述导柱通过第二转动轴(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平行,且其外端穿过所述条形孔;所述滑套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其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套的拉杆(61)、固接于所述吊臂上的支臂(62),以及吊爪(63),所述吊爪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且处于起吊状态时,所述吊爪的上端面与待吊飞轮室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室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金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