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旋流器及利用该螺旋旋流器制成的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657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8:59
一种螺旋旋流器及利用该螺旋旋流器制成的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螺旋旋流器和燃烧装置。为解决现有旋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当燃料特性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旋流强度,对于旋流器,通常在旋流器外部,加装与叶片连接的调节杆来调整叶片的角度,这样操作存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易卡住,使调节失灵且当旋流器结构较小时不易实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六个方案,螺旋旋流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加工有螺旋形气道。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装置本体和螺旋旋流器,燃烧装置本体的前部设置有螺旋旋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产生旋转气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旋流器及利用该螺旋旋流器制成的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旋流器广泛地用于各类燃烧器、点火器和混合装置等工业领域。在燃烧器装置中,旋流器的设计与加工组装,对于旋流燃烧器的燃烧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旋流器主要是各种叶片式旋流器、如轴向叶片或切向叶片旋流器和蜗壳式旋流器。其中蜗壳式旋流器由于易产生火焰或气流偏心,且阻力较大,目前应用得较少。而各类叶片式旋流器则主要依靠多个精密加工的弯曲叶片或斜向布置的叶片,使经过的气流产生旋转。因此,不仅旋流器的设计、其加工和组装精度也直接影响到燃烧效果。此外,对于不同燃料、或者不同装置,需要不同的旋流强度,因此在运行时燃料特性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往往需要调整旋流强度。调整的方式通常是在旋流器外部,加装与叶片连接的调节杆来调整叶片的角度。这样不仅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卡住,使调节失灵,灵活性差,而且当旋流器结构较小时。不易实施,适用范围也具有一定的限制,不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旋流器及利用该螺旋旋流器制成的燃烧装置,以解决现有旋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当燃料特性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旋流强度,通常在旋流器外部,加装与叶片连接的调节杆来调整叶片的角度,这样操作存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易卡住,使调节失灵且当旋流器结构较小时不易实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螺旋旋流器,它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为光管,内套管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外套管的内壁和内套管的多条外螺旋线之间形成多条第一螺旋形气道。—种螺旋旋流器,它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内套管为光管,外套管的多条内螺旋线和内套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多条第二螺旋形气道。—种螺旋旋流器,它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内套管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内螺旋线与外螺旋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套管通过其内壁上的内螺旋线与内套管上的外螺旋线形成多条第三螺旋形气道。—种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螺旋旋流器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装置本体和螺旋旋流器,所述燃烧装置本体的前部设置有螺旋旋流器;螺旋旋流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为光管,内套管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外套管的内壁和内套管的多条外螺旋线之间形成多条第一螺旋形气道,第一螺旋形通道使流动的气流在出口处形成旋转气流,所述旋转气流与燃烧装置本体中的燃料气流形成混合气流。一种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二中螺旋旋流器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装置本体和螺旋旋流器,所述燃烧装置本体的前部设置有螺旋旋流器; 螺旋旋流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内套管为光管,外套管的多条内螺旋线和内套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多条第二螺旋形气道,第二螺旋形通道使流动的气流在出口处形成旋转气流,所述旋转气流与燃烧装置本体中的燃料气流形成混合气流。—种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三中螺旋旋流器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装置本体和螺旋旋流器,所述燃烧装置本体的前部设置有螺旋旋流器;螺旋旋流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设置,外套管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内套管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内螺旋线与外螺旋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套管通过其内壁上的内螺旋线与内套管上的外螺旋线形成多条第三螺旋形气道,第三螺旋形通道使流动的气流在出口处形成旋转气流,所述旋转气流与燃烧装置本体中的燃料气流形成混合气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旋流器是在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形成螺旋形气道,使经过螺旋形气道的气流经螺旋线引导,产生向前运动的旋转气流,使旋转气流与燃烧装置本体的燃料气流充分混合,实现稳定燃烧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旋流器主要适用于容量较小的燃烧装置。当燃烧器容量较小时,气流的流通气道较小,致使所需要的旋流器结构所在容量有限,叶片式旋流器设计和组装均较困难,蜗壳式的则误差较大,而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旋流器相对更加容易实现,易于装配。3、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旋流器的灵活性强,通过调整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气流在螺旋形气道中与螺旋线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调节旋流强度,以适应燃料变化或负荷变化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形成第一螺旋形气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形成第二螺旋形气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形成第三螺旋形气道的剖面图,图4是螺旋旋流器应用在燃烧装置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螺旋旋流器应用在涡轮发动机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其中,图1和图2中实心箭头表示气流在螺旋形气道中流动方向,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通过外套管I与内套管2之间螺旋形气道的方向;图4中空心箭头为空气流动方向,图中实心箭头为燃料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外套管I和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套装在外套管I内并与外套管I间隙设置,外套管I为光管,内套管2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2-1,外套管I的内壁和内套管2的多条外螺旋线2-1之间形成多条第一螺旋形气道。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同轴设置,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的调整过程为通过调节内套管2深入外套管I内的距离,改变内套管2对螺旋形气道内螺旋线的遮盖长度,以调节螺旋线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调整出口气流的旋转强度。本实施方式通过外套管I的内壁和内套管2的多条外螺旋线2-1之间形成多条第一螺旋形气道,内套管2的外壁上均布有多条外螺旋线2-1,每条外螺旋线2-1与外套管I的内壁相贴紧。【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外套管I和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套装在外套管I内并与外套管I间隙设置,外套管I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1-1,内套管2为光管,外套管I的多条内螺旋线1-1和内套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多条第二螺旋形气道。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同轴设置,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的调整过程为通过调节内套管2深入外套管I内的距离,改变内套管2对螺旋形气道内螺旋线的遮盖长度,以调节螺旋线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调整出口气流的旋转强度。本实施方式通过外套管I的多条内螺旋线1-1和内套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多条第二螺旋形气道,外套管I的内壁上均布有多条内螺旋线1-1,每条内螺旋线1-1与内套管2的外壁相贴紧。【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外套管I和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套装在外套管I内并与外套管I间隙设置,外套管I的内壁上加工有多条内螺旋线1-1,内套管2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2-1,内螺旋线1-1与外螺旋线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套管I通过其内壁上的内螺旋线1-1与内套管2上的外螺旋线2-1形成多条第三螺旋形气道。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管I和内套管2同轴设置,外套管I和内套管2之间的调整过程为通过调节内套管2深入外套管I内的距离,改变内套管2对螺旋形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套管(1)和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套装在外套管(1)内并与外套管(1)间隙设置,外套管(1)为光管,内套管(2)的外壁上加工有多条外螺旋线(2‑1),外套管(1)的内壁和内套管(2)的多条外螺旋线(2‑1)之间形成多条第一螺旋形气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明吴少华刘辉高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