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基冷采降粘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529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稠油开采中的难题,研制成一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系由小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N‑月桂钠盐、油溶性溶剂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一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针对稠油的特性,对沥青胶质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凝固点适于冬季使用,闪点高,现场使用安全可靠;所采用的油溶性表活剂属阴离子型,在含水原油中脱出水膜起减阻作用,替代稠油井掺稀油工艺和电热杆加热举升工艺,实现常规稠油井降粘生产,用于稠油注汽前改善开发效果,汽驱井组提高驱油效率等具有极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精细化工类,涉及一种用于高凝原油和稠油开采和长距离管道输送中, 实施的改善高凝原油和稠油流动状况,减少能源消耗措施专用的降粘剂,特别涉及一种多 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
技术介绍
稠油由于粘度、凝点较高流动性差,给开采和输送等过程造成很多困难,随着稠油 开采量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改善其流动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国绝大多数原油属于高凝 原油和稠油,据统计,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7%。由于地层环 境复杂性和其他众多因素(如水矿化度较高、油层堵塞等问题)能够影响稠油的开采,如: 油层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堵塞问题,特别是多轮注汽开采油井,热采使原油物性发生变 化,相对易于流动的较轻质部分已出尽,留下的较重质部分(包括沥青质、胶质)比重再增 加,而且它们粘附于孔隙通道而起堵塞作用。此外,在稠油井上,因采取各种措施的作业过 程中,造成的冷伤害,也使稠油变得更稠而堵塞油流通道,致使油层少出油或不出油,或注 不进汽,或使注汽压力升高,难于发挥注汽效率。 所以,解决稠油开采难题,首先,要从降低稠油粘度出发,特别是研究稠油中沥青 质、胶质在稠油中的聚集、分散状态;堆砌结构等;其次,开发的稠油开采助剂不仅要具有 环保性,而且能够适应地层环境,功能全面,能从多方面提高稠油开采率,即具有"多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稠油开采中的难题,研制成一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系由 小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N-月桂钠盐、油溶性溶剂等组成。 -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选择有机金属化合物、N-月桂钠盐表面活性剂、高效 有机溶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配制方法:按上述重量百分比取各组分,在反应釜中加入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 醇醚,加热至40°C,20分钟后,分别按比例加入环戊二烯基铁、N-月桂酰基氨酸钠、最后加 入粗四甲基苯,然后一起在保持40°C温度下,搅拌1. 5小时,即得该产品。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原料及其性能分述如下: I、环戊二烯基铁 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环戊二烯基铁分子式C2(JH3t)Fe 1。,分子量326. 3,橘 红色粉末状固体,无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醚、苯、甲醇等有机溶剂。充当沥青质的活 性中心(包括各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能力)连接体,使沥青质分子团变小,释放稠油中小 分子组分,达到降粘的目的。 2、N-月桂酰基氨酸钠 采用生化可降解性能突出、驱油效率高的N-月桂酰肌氨酸钠表面活性剂,分子量 293. 38,分子式C15H28NO3Na,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液体,易溶于水。克服了现有采油助剂不耐 高温,不耐硬水,生化降解性差等缺点。 3、粗四甲基苯 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是高效有机溶剂粗四甲基苯,属于新型高效有机高分子材料,淡 黄色液体,分子式:CwH14,分子量:134. 22,,粗四甲基苯具备较强解堵作用,能够对受冷伤 害沥青质、胶质堵塞油流通道的油井进行解堵,疏通出油通道的作用。 4、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 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属油溶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机溶剂,能够对稠油进行破乳脱水和降粘的作用。 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针对稠油的特性,对沥青胶质有较好的 溶解性能,凝固点适于冬季使用,闪点高,现场使用安全可靠;所采用的油溶性表活剂属阴 离子型,在含水原油中脱出水膜起减阻作用,替代稠油井掺稀油工艺和电热杆加热举升工 艺,实现常规稠油井降粘生产,用于稠油注汽前改善开发效果,汽驱井组提高驱油效率等具 有极好的作用。 生产现场采用点滴加药方式,将药剂连续加入采油井中,加药量由稠油粘度确定, 该产品注汽前加入地层,具有高温穿透、降粘作用;耐高温润滑减阻作用;与稠油相近相溶 效果及渗透分散作用。因此,对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适用于稠油的开采。 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具有以下优异技术效果: (1)采用环戊二烯基铁与沥青分子活性支链的结合技术,即利用小分子有机金属 化合物的电荷特性和分子活性基团首先与沥青活性基团结合的特性,形成聚集内核,使得 沥青分子团变小,空间延展度降低,对稠油中轻质组分的包裹能力变差,特别是使得沥青分 子和胶质的结合能力降低,打破原有的疏松空间网状结构,释放出稠油中的轻质液态油组 分。 (2)乳化降粘技术,即使用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与井下稠 油充分混合,使高粘原油以粗油滴系分散于活性水中,形成低粘度的水包油(0/W)型乳化 液,这种乳状液降低了原油在井筒和管线中的运动阻力,原油中加入亲水表面活性剂后,亲 水基表面活性很强,而替代油水界面上的疏水自然乳化剂而形成定向的吸附层,吸附层将 强烈地改变着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表面传递过程,致使原油粘度下降,乳化降粘技术具有方 法简单、经济、所需能量少等优点。 (3)解堵技术,即一方面采用粗四甲基苯作为携带剂,使得该组合试剂能够更好的 渗透进入油层,另一方面利用粗四甲基苯对于稠油中沥青质、胶质的溶解作用达到部分解 堵功能。【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属于高凝稠油区块,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 较高,粘度较高,给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带来较大的困难。全区有43 口井采用电杆加热抽油 生产,日耗电费近5万。因此2014年年底,对高升采油作业二区电热杆加热井开展加油基 冷采降粘剂方式的降粘试验。 1、室内降粘试验: 针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区块稠油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井进 行取样,试验室进行静态加药试验和药剂配伍试验,检验油基冷采降粘剂对该区块稠油的 降粘效果和与破乳剂配伍性能。 室内试验数据表明(见表1、表2):油基降粘剂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采油作业二 区区块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在试验温度40°C、加药量为2%条件下,区块内各井原油 流动性较好,降粘率均大于80 %,与破乳剂配伍性良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表1 :高升采油作业二区油井降粘试验数据 实施例2 :坨40-28井加药降粘试验: 在室内试验基础上,对坨40-28电热杆加热井进行停电现场加药降粘试验。试验 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电热杆加热与降粘剂同时运行,待运行稳定后停电热杆加热;第 二阶段:电热杆停运,降粘剂采用不同加药量进行试验,以找出最佳加药量,确定最佳性价 比。1月8日开始加药试验,1月17日9点电加热停,井口温度36°C,1月19日9点井口温 度下降到32°C ;稳定生产时,井口温度29-32Γ,加药比从3. 5-0. 6%作了系列试验,试验期 间,抽油机负载、工作电流、产量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油井出油状态及井口取样原油外 观和流动性均有较好转变。 表3 :坨40-28停电状态下粘度测试数据表 由表3可见,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区块加入油基冷采降粘剂后,连 续生产天数和日产油量均增加,该区块采油作业二区坨40-28井历经近三个多月的加药降 粘试验,加药比从3. 5将至0. 63%,二区生产报表显示油井生产稳定,取样化验、示功图分 析等资料数据表明,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表4坨40-28井不同加药比原油粘度 本专利技术完全适合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高二区油品降粘降凝的需要,井液对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油基冷采降粘剂,其特征在于,选择有机金属化合物、N‑月桂钠盐表面活性剂、高效有机溶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兰于雷于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瑞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