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504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7:59
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1)具有包含导体部(11)和绝缘覆皮部(12)的电线(10)、和包含与电线(10)的末端部(10a)连接的电线连接部(40)的端子金属件(20),其中,电线连接部(40)具有:露出导体压接部(41),其被压接于被露出的导体部(11);绝缘覆皮压接部(42),其被压接于绝缘覆皮部(12);及中间一体连接部(43),其将露出导体压接部(41)与绝缘覆皮压接部(42)之间一体地连接,使被露出的导体部(11)不会露出到外部,在电线连接部(40)的内侧的面(40a)的、至少电线(10)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40d)及后端部(40e)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60),并且在电线连接部(40)的内侧的面(40a)的、被压接于导体部(11)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60)的未形成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导体部和将该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
技术介绍
以往,在布设于车辆的电线线束等中,使用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该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导体部和将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顺便说明,近年来,在汽车业界,出于对环境的考虑,通过使车辆轻量化从而使燃料效率提高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一种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受到关注,该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使用了由比铜轻量的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导体部的导体部和将该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该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但是,铝在存在水及铜离子的情况下容易腐蚀,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当水侵入到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导体部与由铜构成的端子金属件的连接部分后容易腐蚀。因此,为了通过防止水向导体部的附着来防止导体部的腐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带端子金属件,其在配置有露出的导体部的面涂布有防止导体部的腐蚀的防腐蚀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5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使用了端子金属件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芯线在芯线筒片、与绝缘覆盖筒片之间露出的部分大,因此,涂布在筒片的内侧的防腐蚀剂不能完全扩散到其露出部分,结果,有可能不被防腐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防腐蚀性能提高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所述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导体部、和将该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该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所述电线连接部具有:露出导体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侧,并且被压接于通过将所述末端部的末端的所述绝缘覆皮部除去而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绝缘覆皮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后端侧,并且被压接于所述绝缘覆皮部;及中间一体连接部,其沿着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之间一体地连接,使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不会露出到外部,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并且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被压接于所述导体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的未形成部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电线的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的末端部被容纳在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电线连接部构成使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合闭的筒状,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一对压接片部,所述一对压接片部通过将所述两侧端部切出狭缝状并被形成为片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在至少一处形成有贯通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所述内侧的面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表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所述重叠的两侧端部之中的外侧的侧端部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导体部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所述端子金属件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所述中间一体连接部沿着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之间一体地连接,使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不露出到外部,并且,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从而在将所述绝缘树脂以熔融温度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利用所述绝缘树脂将所述端子金属件与所述电线之间的间隙可靠地密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部侵入到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结果,能够使防腐蚀性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形成的所述绝缘树脂的层被熔融,从而能够将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的末端可靠地覆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形成在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的所述一对压接片部容易被弯曲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压接于所述绝缘覆皮部,而且,所述绝缘覆皮部进入到狭缝状的切口,因此,能够使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部的密合强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在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被压接于所述绝缘覆皮部的情况下,所述绝缘覆皮部进入到所述贯通孔内,因此,能够使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部的密合强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利用所述凹凸表面部使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面积、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部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使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导体部的密合强度、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部的密合强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所述电线连接部的所述两侧端部重叠,从而水难以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部经由所述两侧端部的合闭面侵入,因此,能够防止水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部侵入到露出的所述导体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重叠的所述两侧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热塑性绝缘树脂的层,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部侵入到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中,即使所述导体部的材质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材质的组合是容易被腐蚀的材质的组合,也由于能够可靠地防止水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部侵入到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所以能够使防腐蚀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B-B线剖视图。图5是示出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制造顺序的图。图6是示出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制造顺序的图。图7是示出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制造顺序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变形例1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示出成为图8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材料的板状部件被脱模后的状态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变形例2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成为图10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材料的板状部件被脱模后的状态的图。图12(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变形例3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的成为端子金属件的材料的板状部件被脱模后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导体部、和将该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该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所述电线连接部具有:露出导体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侧,并且被压接于通过将所述末端部的末端的所述绝缘覆皮部除去而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绝缘覆皮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后端侧,并且被压接于所述绝缘覆皮部;及中间一体连接部,其沿着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之间一体地连接,使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不会露出到外部,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并且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被压接于所述导体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的未形成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2.20 JP 2013-0307641.一种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具有:电线,其包含导体部、和将该导体部的外周包围的绝缘覆皮部;及端子金属件,其包含与该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所述电线连接部具有:露出导体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侧,并且被压接于通过将所述末端部的末端的所述绝缘覆皮部除去而被露出的所述导体部;绝缘覆皮压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后端侧,并且被压接于所述绝缘覆皮部;及中间一体连接部,其沿着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之间一体地连接,使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不会露出到外部,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并且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内侧的面的、被压接于所述导体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的未形成部分,所述绝缘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将所述绝缘树脂以熔融温度加热,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利用该绝缘树脂将所述端子金属件与所述电线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中间一体连接部的内侧的面全区域、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的内侧的面全区域,形成有绝缘树脂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的所述被露出的导体部的末端部被容纳在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构成使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合闭的筒状,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一对压接片部,所述一对压接片部通过将所述两侧端部切出狭缝状并被形成为片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在至少一处形成有贯通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在至少一处形成有贯通孔。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所述内侧的面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表面部。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所述内侧的面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表面部。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所述内侧的面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表面部。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及所述绝缘覆皮压接部具有所述内侧的面被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表面部。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形成为板状部分的两侧端部重叠的筒状。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所述重叠的两侧端部之中的外侧的侧端部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所述重叠的两侧端部之中的外侧的侧端部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所述重叠的两侧端部之中的外侧的侧端部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绝缘树脂的层。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导体压接部在所述重叠的两侧端部之中的外侧的侧端部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绝缘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庆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