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类的殡葬和祭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依山挖洞,在洞宫里建设骨灰陵园,改变传统陵园山体表层孤坟造葬为洞穴式集体骨灰盒有序寄葬,在山体外建设大型祭祀广场,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科技,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管理,通过VIP视频祭祀室进行灵骨台实况视频,将传统家庭祭祀方式引导到集体性的公墓祭祀方式,从而实现殡葬方式与祭祀方式的改革,移风易俗的同时还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解决殡葬污染,提升人类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化个人祭祀为集体祭祀,提升民众信仰和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可将陵园开发成旅游胜地,丰富了祭祀文化,创造性地拓展人类殡葬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类的殡葬和祭祀
,特别是一种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在殡葬方式上大力推广陵园(骨灰)墓葬,到处都建有陵园。陵园里的坟墓大都立有墓碑,周边采用石材、水泥沙石建设而成。一处处大面积陵园坟墓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大量浪费土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890万人,每年需要动用陵园土地面积约需10万多亩。二是大量浪费矿产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大面积的陵园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石材、水泥及沙石,这些矿产资源应用于陵墓建设既造成了浪费又破坏了青山绿水,同时还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陵园墓葬建设的石材约需1100万立方米,水泥约需3560万吨,相当于建设一座三峡大坝的水泥沙石总用量;且以后满山遍野的石碑、水泥渣很难使陵园土地被二次利用。三是影响了生态景观;随着人类的发展,陵园的建设将越来越多,面积将越来越广,到处都有陵园墓地必将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四是陵园土地资源紧缺,造成陵墓价格上涨,给广大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死不起”将是一件很严重的民生问题。五是现代陵园墓地很不平民化,不利于社会普及,有大墓、豪华墓,有小土坟,有的葬不起甚至连骨灰盒都弃之不理,丧葬礼仪厚薄不一,两极分化滋生的社会问题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很难贴近,也很不利于我国德孝文化的传承。六是受陵园土地性质的限制,几十年的陵园土地使用权显然不符合我国民众有追根溯源、传承祖德优良传统的民俗需求,陵园土地使用期满后是延期还是拆除?这些陵墓该如何处置令政府、民众都立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死后都不能平静,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类文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殡葬与祭祀方式上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包括山体,在山体内挖一个“八卦图”型结构的可供寄存骨灰盒的洞宫陵园,所述的洞宫陵园呈“八卦图”结构设计,“八卦图”爻线位置建设有可供寄存骨灰盒的多层式灵骨台,中间留有洞宫通道;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山体外建有祭祀广场。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专业祭祀人员、法师举办祭祀活动使用的讲经坛。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与祭祀广场之间依次建有“万佛台”、“大陵门”、大供台和领祭台,在所述的祭祀广场边上还建有两层楼高的廊道式建筑,廊道式建筑的第一层为廊道,二层为VIP视频祭祀室。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西方设有洞宫供骨灰盒进入和陵园管理人员进出用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的外侧是一条设计有地方民俗元素的“接引通道”,“接引通道”连接“十里长亭”;进入口的周边还建有“望乡台”、“天子殿”和“法华寺”。在所述的洞宫陵园内部寄存骨灰盒的灵骨台相应位置都安装有监控设备,所述的监控设备与祭祀广场的VIP视频祭祀室连接,所述的监控设备由陵园管理处网控中心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在所述的VIP视频祭祀室设有多屏互动的视频设备,可以实现洞穴内部灵骨台实况视频包括中宫位置举办祭祀活动的实况视频,同时还可以播放亡者的生平影像、点控灵骨台智能设备以及音效渲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是在自然山体内挖一个洞穴,然后在洞穴内建设可供寄存骨灰盒用的“八卦图”型陵园,改变传统陵园山体表层孤坟造葬为洞宫式集体骨灰盒寄葬,化零零散散的孤坟小墓为集千万个骨灰盒有序寄葬在一起的大公墓,真正达到达到了如下有益效果:1、大量节约土地,化解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性问题。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洞宫智能陵园(包括祭祀广场等配套用地)约需占地300亩,就可以解决近20万个骨灰盒的寄放,相当于一个占地1500亩的超大型陵园存放量;按我国目前每年陵园用地10万亩计算,每年可节约用地8万多亩。2、顺应“入土为安”民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改革途径。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实际操作就是将先人的骨灰盒集中起来藏于洞穴,入土为安,有序寄存,化千千万万的独立坟墓为一座聚众葬的大墓,不破坏青山绿水,又可以真正让我们的先人“享受”到好风水,让普通的平民百姓(包括五保户、失独亡者、无主逝者)都能享受到古代皇陵般的殡葬待遇,让人类的最后归宿都能有体面、有尊严!顺应了中华民族与人为本的孝德理念,贴近民俗、易于推广。3、彻底解决殡葬污染问题,提升人类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一个地区只要有一座这样的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就可以将满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坟墓搬到里面去,现在随处可见的乱墓岗也将从此消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坟墓污染问题,还到处可见的乱墓岗为青山绿水,还再也不用担心清明扫墓发生火灾事故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全面提升人类生存生态环境质量。4、节约殡葬成本,减轻群众负担。陵园的建设主要成本是土地、石材等,采用洞穴式陵园节约了土地的同时也减少了石材等矿产资源浪费,基本上可以减少陵园的建设成本至少达40%以上,这样可以使墓地价格平民化,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由于骨灰盒在洞穴里占用的空间小,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的开发者可以结合公益事业为五保户、失独亡者、无主遗骸提供免费寄葬。5、化个人祭祀为集体祭祀,提升民族信仰和民众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可以利用大型的祭祀广场在每年的清明时节举行大型的集体性祭祀活动,可以融入孝德宣传等节目表演,化以前独自扫墓为集体性的大型祭祀活动,从此以后,清明扫墓不再孤单,甚至可以形成全国性的节日公祭,移风易俗,又能有效弘扬孝德文化和提升中国人有共同祖先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社会和谐。6、丰富了坟墓的祭祀文化,创造性地拓展人类殡葬新领域。洞穴式陵园结合高科技的陵园智能管理系统,全面丰富了坟墓的祭祀活动,挖掘并深化了祭祀的文化内涵,让清明祭祖活动方便、快捷且更有意义,让远程不便回来祭祖的民众也能更为心安。7、可以实现永久性保存先人的骨灰,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将千千万万的骨灰盒寄存于地下,首先达到了集约性用地的目的,且又不影响表层土地的使用,当然也就不会受到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制了,可以达到永久性保存先人骨灰的目的,又易于保管。真正可以让我们的先人都能享受到好风水,长眠于青山千古,达到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切实维护了人类的最后尊严,实现了殡葬方式与人为本的道德理念,符合人类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8、推广洞穴式智能陵园的建设还有另外一种妙用,就是可以做为民防工程,万一发生战争陵园洞穴可以做为民众的避难所,让“死人”来保护活人。9、洞穴式智能陵园融合了我国周易文化、民俗文化、殡葬文化,并结合当代的建筑艺术和高科技网络技术,集多种智慧之大成,是时代文明的一个载体,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又是一个像“兵马俑”、“莫高窟”、“八卦村”一样的文化遗产。10、由于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和可观赏性,因此可以将陵园开发成旅游胜地,供游客进行游玩,促进了祭祀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祭祀文化,使其具备可持续性。洞穴式智能陵园的开发,让人家看不见墓头了,一片青山绿水,再配套有人文、民俗的建筑群体,且科学的将处理死后事(西区)的位置“西方接引通道”、“天子殿”、“望乡台”这块人们认为比较凄凉的区域与祭祀广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山体,在山体内挖一个“八卦图”型结构的可供寄存骨灰盒的洞宫陵园,所述的洞宫陵园呈“八卦图”结构设计,“八卦图”爻线位置建设有可供寄存骨灰盒的多层式灵骨台,中间留有洞宫通道;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山体外建有祭祀广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杰斌,
申请(专利权)人:沈杰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