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它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储气罐、油气分离器、干燥器和若干个风炮,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油气分离器与干燥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还包括与空压机、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的控制板。在工作时,空气经空压机进入储气罐储存,当电磁阀打开时,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油分子,在进入干燥器除去水汽,最后经除油和干燥后的空气进入风炮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优点,能够大大提高管桩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粧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
技术介绍
在管粧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风炮系统。其基本原理是,空压机输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后带动叶轮转动,从而产生旋转动力,产生类似捶打的运动,从而拧紧或松开螺丝。在管粧合模拆模的过程中,风炮使用非常频繁,而且由于管粧车间的环境比较差,风炮的使用寿命较短,常常出故障,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经本司的技术人员研究发现,其原因主要有:管粧生产时,需要布料和喷涂脱脱模剂,导致管粧合模拆模处的空气湿度和油气含量比较高,导致风炮容易出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储气罐、油气分离器、干燥器和若干个风炮,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油气分离器与干燥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还包括与空压机、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的控制板;在工作时,空气经空压机进入储气罐储存,当电磁阀打开时,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油分子,在进入干燥器除去水汽,最后经除油和干燥后的空气进入风炮装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中空罐体,将空罐体内部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体的隔板,位于下腔体中的油气吸附芯体,位于上腔体中的圆锥形聚流板,以及覆盖所述聚流板的折流板,所述上腔体设置有出气口,所述下腔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油口,所述吸附芯体的一部分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加热丝和水汽分离管,所述水汽分离管包括筒体、固定于筒体内的纤维膜、位于进气口的吹气调节阀,位于下风口的调压阀。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一干燥器与2~6个风炮连接。所述分离膜为高分子纤维丝膜。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优点,能够大大提高管粧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油气分离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和图3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和原理。在下述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主要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未不出)、储气罐1、油气分离器2、干燥器3和若干个风炮4,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和流量计7,所述油气分离器与干燥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 ;所述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还包括与空压机、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的控制板5。在工作时,空气经空压机进入储气罐储存,当电磁阀打开时,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油分子,在进入干燥器除去水汽,最后经除油和干燥后的空气进入风炮装置。在该实施例中,环境中的空气在储气罐中被压缩,部分水汽和油分子凝结与储气罐的底部,能够初步净化空气。在实际设计时,根据风炮的数量计算空气的需求量,控制两个电磁阀的开关度,从而使风炮处于最佳状态,空气的流量可以从流量计上直接读出。如果多个风炮同时工作,而储气罐中的气量不够,则通过控制板开启空压机的方式补充气体量。转到图2,描述本技术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中空罐体,将空罐体内部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体的隔板,位于下腔体中的油气吸附芯体21,位于上腔体中的圆锥形聚流板26,以及覆盖所述聚流板的折流板24,所述上腔体设置有出气口 25,所述下腔体设置有进气口 23和出油口 22,所述吸附芯体的一部分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圆锥形聚流板与隔板固定连接,且上部开设若干个气孔。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后,进入油气吸附芯体,该油气吸附芯体具有口字型折线状通道,空气经多次垂直撞击吸附芯体的方式被吸附芯体吸附。吸附芯体的上端穿过隔板的中空部,进入上腔体,从而将空气引入上腔体,在上腔体中,空气经聚流板聚流后从其上部的气孔喷出,高速气流撞击到折流板上,使部分油气分子粘附与折流板上。折流板具有多个垂直弯折部,以提高吸附效果,气体最后通过出气孔排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装置。最后描述图3所示的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加热丝和水汽分离管,所述水汽分离管包括筒体31、固定于筒体内的纤维膜32、位于进气口 33的吹气调节阀,位于下风口 34的调压阀。所述分离膜为高分子纤维丝膜。在该过程中,空气首先经过预加热,是水汽成为水蒸气,气体经过分离膜时,由于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溶解系数和扩散系数不同,水分子透过分离膜,并被循环气体带走,而气体顺着筒体进入下一个装置。在工程实施时,每一干燥器与2~6个风炮连接,以供1~2个合模或拆模生产线使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储气罐(I)、油气分离器(2)、干燥器(3)和若干个风炮(4),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和流量计(7),所述油气分离器与干燥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 所述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还包括与空压机、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的控制板(5); 在工作时,空气经空压机进入储气罐储存,当电磁阀打开时,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油分子,再进入干燥器除去水汽,最后经除油和干燥后的空气进入风炮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中空罐体,将空罐体内部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体的隔板,位于下腔体中的油气吸附芯体(21),位于上腔体中的圆锥形聚流板(26),以及覆盖所述聚流板的折流板(24),所述上腔体设置有出气口(25),所述下腔体设置有进气口(23)和出油口(22),所述吸附芯体的一部分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加热丝和水汽分离管,所述水汽分离管包括筒体(31)、固定于筒体内的纤维膜(32)、位于进气口(33)的吹气调节阀,位于下风口(34)的调压阀。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干燥器与2~6个风炮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它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储气罐、油气分离器、干燥器和若干个风炮,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的空压机、储气罐(1)、油气分离器(2)、干燥器(3)和若干个风炮(4),所述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和流量计(7),所述油气分离器与干燥器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所述具有油水分离装置和空气干燥机的风炮系统还包括与空压机、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的控制板(5);在工作时,空气经空压机进入储气罐储存,当电磁阀打开时,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油分子,再进入干燥器除去水汽,最后经除油和干燥后的空气进入风炮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成华,颜井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