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装置。所述减阻隔音装置包括隔音部、减阻部。所述减阻部设置在所述轿厢在垂直方向的两端,所述减阻部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轿厢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减小了所述轿厢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隔音部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吸音层和隔音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减阻部两侧。所述减振层减小并吸收电梯的振动,直接减少了机械噪声的来源;所述吸音层在外部吸收产生的噪声,使得噪声大大衰减;所述隔音层将噪声和轿厢分开,阻断空气中声波的传播,从而达到降噪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在井道内运行,随着轿厢速度的增加必将带来气动噪声等气动力学问题,影响了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电梯噪声主要是由空气阻力和机械振动引发的。电梯在井道里上下往复运行时产生很大的风阻,这些阻力与轿厢作用产生风阻噪声;另外由于空气流速的急剧增加,气流在厢体尾部生产很大分离和不连续的漩涡,这种非连续漩涡不断脱落和演化会使涡流场中的压力产生剧烈波动产生涡流噪声。电梯的许多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空气、固体介质中进行传播,分别称为气体噪声和固体噪声。为了能够保障电梯轿厢乘客的舒适性,必要对电梯轿厢进行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的降噪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装置。所述减阻隔音装置包括隔音部、减阻部。所述减阻部设置在所述轿厢在垂直方向的两端,所述减阻部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轿厢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因此,大大减小了所述电梯轿厢顶部和底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小了所述轿厢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隔音部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吸音层和隔音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减阻部两侧。所述减振层减小并吸收电梯的振动,直接减少了机械噪声的来源;所述吸音层在外部吸收产生的噪声,使得噪声大大衰减;所述隔音层将噪声和轿厢分开,阻断空气中声波的传播,从而达到降噪目的。作为优选,所述减阻隔音装置还包括空气流通部,所述空气流通部包括空气孔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减振层和所述吸音层之间,所述空气孔贯穿所述减振层并连通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轿厢外部空间。为了降噪所述轿厢内的密闭空间的空气流通性能差,所述空气流通部实现了所述轿厢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在降低所述轿厢噪声的同时增加空气流通性,提高电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所述空气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减阻部两侧的减振层,避免与电梯运行方向平行,减小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也减少了噪声和振动。作为优选,所述吸音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第三吸音层;所述第一吸音层设置第一吸音孔,所述第二吸音层设置第二吸音孔,所述第一吸音孔和所述第二吸音孔交错分布。三层所述吸音层增加了吸音效果,所述第一吸音孔和所述第二吸音孔增加了吸音材料的面积,并且所述第一吸音孔与所述第二吸音孔的交错分布增加了声音的传播距离,吸音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轿厢设置侧减阻隔音装置,所述侧减阻隔音装置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侧壁外,所述侧减阻隔音装置由外至内依次包括侧减振层、侧吸音层和侧隔音层。所述侧减振层减小并吸收电梯的振动,直接减少了机械噪声的来源;所述侧吸音层在外部吸收产生的噪声,使得噪声大大衰减;所述侧隔音层将噪声和轿厢分开,阻断空气中声波的传播,从而达到降噪目的。作为优选,所述轿厢设置侧空气流通部。所述侧空气流通部包括侧空气通道和送风口。所述侧空气流通部设置在所述侧隔音层内侧并且上下连通所述空气通道。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侧空气通道和所述轿厢的内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侧空气通道形成所述轿厢的空气循环,并且通过所述送风口将空气送入所述轿厢内。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层为减振橡胶层;所述吸音层为离心玻璃棉材质;所述隔音层为钢板。作为优选,所述侧减振层为减振橡胶层;所述侧吸音层为离心玻璃棉材质;所述侧隔音层为钢板。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减阻部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轿厢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因此,大大减小了所述电梯轿厢顶部和底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小了所述轿厢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隔音部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吸音层和隔音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减阻部两侧。所述减振层减小并吸收电梯的振动,直接减少了机械噪声的来源;所述吸音层在外部吸收产生的噪声,使得噪声大大衰减;所述隔音层将噪声和轿厢分开,阻断空气中声波的传播,从而达到降噪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包括轿厢1、分别设置在轿厢1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装置2。减阻部22设置在轿厢1在垂直方向的两端,减阻部22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轿厢1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减阻部22与隔音部21在轿厢1外部形成流线型的结构。减阻隔音装置2包括隔音部21、减阻部22、空气流通部23。隔音部2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211、吸音层212和隔音层213。减振层211为减振橡胶层,设置在减阻部22两侧。吸音层212为离心玻璃棉材质,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吸音层2121、第二吸音层2122、第三吸音层2123;第一吸音层2121设置第一吸音孔21211,第二吸音层2122设置第二吸音孔21221,第一吸音孔21211和第二吸音孔21221交错分布。隔音层213为钢板。空气流通部23包括空气孔231和空气通道232;空气通道232设置在减振层211和吸音层212之间,空气孔231贯穿减振层211并连通空气通道232和轿厢1外部空间。轿厢1设置侧减阻隔音装置11、侧空气流通部12。侧减阻隔音装置11设置在轿厢1的侧壁外,侧减阻隔音装置1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侧减振层111、侧吸音层112和侧隔音层113。侧减振层111为减振橡胶层;侧吸音层112为离心玻璃棉材质;侧隔音层113为钢板。侧空气流通部12包括侧空气通道121和送风口122;侧空气流通部12设置在侧隔音层113内侧并且上下连通空气通道232;送风口122连通侧空气通道121和轿厢1的内部。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1)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装置(2);所述减阻隔音装置(2)包括隔音部(21)、减阻部(22);所述减阻部(22)设置在所述轿厢(1)在垂直方向的两端,所述减阻部(22)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轿厢(1)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所述隔音部(2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211)、吸音层(212)和隔音层(213),所述减振层(211)设置在所述减阻部(22)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1)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装置(2);所述减阻隔音装置(2)包括隔音部(21)、减阻部(22);所述减阻部(22)设置在所述轿厢(1)在垂直方向的两端,所述减阻部(22)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轿厢(1)顶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所述隔音部(2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振层(211)、吸音层(212)和隔音层(213),所述减振层(211)设置在所述减阻部(22)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隔音装置(2)还包括空气流通部(23),所述空气流通部(23)包括空气孔(231)和空气通道(232);所述空气通道(232)设置在所述减振层(211)和所述吸音层(212)之间,所述空气孔(231)贯穿所述减振层(211)并连通所述空气通道(232)和所述轿厢(1)外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21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吸音层(2121)、第二吸音层(2122)、第三吸音层(2123);所述第一吸音层(2121)设置第一吸音孔(21211),所述第二吸音层(2122)设置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