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450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包括通信机箱本体、以及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内的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滤波电路和4n台风扇,控制模块经过滤波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硬件模块进行连接设置,构成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能够有效提高了通信机箱本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属于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移动通信,尤其是手机的使用必须依赖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运营商通过在城市、乡村、或是偏远地区设置通信基站、通信塔或通信机箱,利用其通信设备将通信网络覆盖通信区域,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使用,通信机箱基于其体积小、安装方便和便于维护的优点,被广泛运用在城市大街小巷中,伴随着通信机箱被广泛应用,设计者和生产厂家针对通信机箱做了不少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号:200810113189.X,公开了一种通信机箱,包括背板及围设在背板外侧的机箱外壳,还包括:嵌设在机箱外壳邻近且平行于背板壁面上的风扇盘;设置在背板上,且以背板的中轴线为界,非对称布设的通风孔;设置在机箱外壳与背板相邻的侧壁上的进风孔,且该侧壁为远离背板上集中布设有通风孔的一侧。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通信机箱,采用将风扇盘设置在通信机箱后面、且在机箱外壳侧壁和背板上对应设置进风孔和通风孔的技术手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风扇盘设置位置对通信机箱集成度提高的限制,且能够提高散热效率,为通信机箱提高集成度导致的功耗增加问题提供了散热方面的有效保障。还有专利号:201220556741.4,公开了一种通信机箱,包括底座、形成于底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及形成于底板后侧的后盖;装设在两个侧板内侧的导轨支架及位于相应导轨支架和与该导轨支架相邻的侧板之间的平板导轨。底板、每个侧板及与侧板相邻的导轨支架之间形成了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内设置风扇单元组件,而另一个容纳腔内则设置电源单元组件;平板导轨的纵向两侧形成限位壁,前侧形成安装导向边,后侧形成舌片,舌片上设置导向螺钉及紧固螺钉。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通信机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机箱内部的屏蔽性能优良;机箱可靠性较高,具有美观度。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310119684.2,公开了一种通信机箱,包括通信机箱本体、以及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内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外接电源为通信机箱本体内的通信设备进行供电;还包括与电源模块相连的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内各装置下方、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水浸传感器;电源模块经过控制模块为与控制模块相连的各装置进行供电,同时,控制模块根据水浸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源模块;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通信机箱,针对积水具有实时检测功能,使得通信设备在遇水情况下及时断电,保证通信设备日后正常工作。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可见,现有的通信机箱均是从结构和功能上进行改进与创新,用以保证其内部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随着通信机箱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现有的通信机箱依旧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众所周知,通信机箱中的通信设备需要不间断工作,保证其所覆盖地区的通信,但是通信设备的不间断工作相应带来的就是产生大量的热,对此,现有技术是通过在通信机箱内安装风扇来解决,但是通信设备产生的大量的热,以及其所处的狭小的空间,使得现有风扇设计安装所起的作用并不大,最终,通信机箱内仍然聚集着大量热,会严重影响到通信设备的工作,甚至会导致通信设备死机,这样,就会直接造成其所覆盖地区的通信瘫痪,给人们的移动通信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通信机箱进行改进,基于机箱内外气压差原理,结合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和高效滤波电路,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包括通信机箱本体、以及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内的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连接外接电源进行取电;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滤波电路和4η台风扇,η为整数;其中,控制模块经过滤波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并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各台风扇进行供电,同时,电源模块经控制模块、滤波电路为温度传感器进行供电;温度传感器和滤波电路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内部;通信机箱本体上彼此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数个风扇通孔,风扇通孔的总数与风扇的数量相一致,且分别位于该两个侧壁上风扇通孔数量的比例为1:3,各个风扇通孔连通通信机箱本体内外,风扇通孔的尺寸与风扇的尺寸相适应,各台风扇分别设置在各个风扇通孔中;并且风扇通孔所在通信机箱本体上的两个侧壁中,设置风扇通孔数量相对多的侧壁上的各个风扇的风向为由通信机箱本体内部指向通信机箱本体外部,设置风扇通孔数量相对少的侧壁上的各个风扇的风向为由通信机箱本体外部指向通信机箱本体内部;通信机箱本体上的其它各个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风孔,连通通信机箱本体内外;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l、运放器Α2和运放器A3,运放器Al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l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3、电阻R2和电阻R1,电阻Rl上相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为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并且电阻R3串联在运放器Al输出端与运放器Al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Α2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器Al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同时运放器Α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与电容Cl、电阻R4串联,并接地,电容Cl串联在运放器Α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Α2的输出端之间,运放器Α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l串联;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2串联,并接地,且电阻R5串联在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Α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且运放器A3的输出端为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控制丰旲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各个风扇上,对应于所述通信机箱本体内表面上的防尘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为无刷电机风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通信机箱本体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I)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基于现有通信机箱结构进行改进,基于机箱内外气压差原理,针对风扇的设计安装,采用全新设计策略,控制风扇的风向,在实现高强度水平通风效果的同时,使得通信机箱本体内部的气压小于通信机箱本体外部的气压,采用通信机箱本体其它面设置的通风孔,向通信机箱本体内部引入更多的外部气流进行散热;并且结合温度传感器,以及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结构,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实时检测数据,实现智能化控制方案,有效提高了通信机箱本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2 )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中,还分别针对各个风扇,在其对应于所述通信机箱本体内表面的位置处,分别设置防尘网,在实现高效通风散热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了通信机箱本体内部遭到外部环境灰尘的侵蚀,保证了通信机箱本体内的清洁,进而有效保证了通信机箱本体内通信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中,针对风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设计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所具有的高效散热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4)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中,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滤波式风道通信机箱,包括通信机箱本体(1)、以及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1)内的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连接外接电源进行取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控制模块(2),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的滤波电路(7)和4n台风扇(4),n为整数;其中,控制模块(2)经过滤波电路(7)与温度传感器(3)相连接,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并经过控制模块(2)分别为各台风扇(4)进行供电,同时,电源模块经控制模块(2)、滤波电路(7)为温度传感器(3)进行供电;温度传感器(3)和滤波电路(7)设置在通信机箱本体(1)内部;通信机箱本体(1)上彼此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数个风扇通孔(5),风扇通孔(5)的总数与风扇(4)的数量相一致,且分别位于该两个侧壁上风扇通孔(5)数量的比例为1:3,各个风扇通孔(5)连通通信机箱本体(1)内外,风扇通孔(5)的尺寸与风扇(4)的尺寸相适应,各台风扇(4)分别设置在各个风扇通孔(5)中;并且风扇通孔(5)所在通信机箱本体(1)上的两个侧壁中,设置风扇通孔(5)数量相对多的侧壁上的各个风扇(4)的风向为由通信机箱本体(1)内部指向通信机箱本体(1)外部,设置风扇通孔(5)数量相对少的侧壁上的各个风扇(4)的风向为由通信机箱本体(1)外部指向通信机箱本体(1)内部;通信机箱本体(1)上的其它各个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风孔(6),连通通信机箱本体(1)内外;滤波电路(7)包括运放器A1、运放器A2和运放器A3,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3、电阻R2和电阻R1,电阻R1上相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为滤波电路(7)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3),并且电阻R3串联在运放器A1输出端与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同时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与电容C1、电阻R4串联,并接地,电容C1串联在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2串联,并接地,且电阻R5串联在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且运放器A3的输出端为滤波电路(7)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芬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硅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