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399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包括趸船主体和下列均设置在趸船主体上的锚固装置、联接装置、防滑装置、泵站系统、排水装置、管路系统、控制系统;趸船主体为普通浮码头趸船;锚固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部,联接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防滑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泵站系统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排水装置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管路系统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内部,排水装置通过管路系统与泵站系统连接,控制系统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排水装置和泵站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船多用,可作为浮码头和岸滩装卸平台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趸船,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属于船舶工程

技术介绍
我国沿海和内河水网地区有数量极其庞大的钢质或混凝土趸船,按照设计功能要求,这些仅能作为浮码头供船舶停靠使用,经济和军事效益较低,特别是若遇到战时紧急情况,无法为部队提供无码头岸滩装卸保障。而我军现有大部分岸海衔接装备由于功能、环境等方面因素,还不能完全满足登陆部队输送上陆的使用需求。例如:3000吨级海上浮箱码头主要用于停靠3000吨级以下舰船,虽可拼接为临时浮桥,但在浅水区无法使用且展开、撤收困难;海上机动卸载平台主要用于海上装备、物资的过驳转运,不能直接抵滩,仍需驳运船完成输送上岸任务;拼装式栈桥码头主要用于登陆场开辟并巩固后的装备、物资运输,展开、撤收时间长,人力需求大,不能满足野战条件实施快速装卸载的要求。另外,现有上述装备数量也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国防动员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该装置可大大提高人员、装备、物资的装卸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包括趸船主体和下列均设置在趸船主体上的锚固装置、联接装置、防滑装置、栗站系统、排水装置、管路系统、控制系统;趸船主体为普通浮码头趸船;锚固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部,联接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防滑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栗站系统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排水装置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管路系统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内部,排水装置通过管路系统与栗站系统连接,控制系统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排水装置和栗站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趸船主体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锚固装置为数组电动液压撑杆,数组电动液压撑杆对称布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联接装置为数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每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分别固定设置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防滑装置为若干个钢质防滑条,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栗站系统采用电动液压潜水栗系统。前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排水装置为数个海底门,分别固定在趸船主体的Isifi]。本技术能够拓展趸船使用功能,实现一船多用,一是作浮码头,为船艇提供靠泊平台;二是作岸滩装卸平台,上浮时纵向拼接形成浮式栈桥,下潜坐滩后纵向拼接形成岸滩通道,提供滚装、滚卸平台。按照《军港浮码头技术条件》建造的趸船共划分为5个系列,同系列趸船的主尺度和其他技术指标均相同,组合拼接方便,拼接后长度不限;锚固装置可实现趸船的快速定位,锚固装置为数组电动液压撑杆,对称布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自动垂直伸缩,插入海底,保持趸船的位置和姿态稳定,提供了稳定的作业条件;联接装置为数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自动化程度高,首尾拼接安全、稳固;防滑装置保证人员、车辆等在趸船表面行动的安全。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趸船主体I采用钢质结构,长方形,长度为50m,型宽为10m,型深为2m,外部供电,电源为380V,驱动方式为拖带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趸船主体I和均设置在趸船主体I上的锚固装置2、联接装置3、防滑装置4、栗站系统5、排水装置6、管路系统7、控制系统8 ;趸船主体I为普通浮码头趸船,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并按规范设计、建造;锚固装置2为4组电动液压撑杆,4组电动液压撑杆对称布置在趸船主体I的底部,可单独控制,自动垂直伸缩,插入海底,保持趸船主体I的位置和姿态稳定;联接装置3为2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每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分别固定设置在趸船主体I的首尾两端;防滑装置4为若干个钢质防滑条,固定在趸船主体I的上表面;栗站系统5固定在趸船主体I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栗站系统5采用电动液压潜水栗系统;排水装置6为2个海底门,分别固定在趸船主体I的底面,可电动打开或关闭;管路系统7设置在趸船主体I的内部;排水装置6通过管路系统7与栗站系统5连接,控制系统8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2、排水装置6和栗站系统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锚固与潜浮。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趸船主体和下列均设置在趸船主体上的锚固装置、联接装置、防滑装置、栗站系统、排水装置、管路系统、控制系统;所述趸船主体为普通浮码头趸船;所述锚固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部,所述联接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所述防滑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栗站系统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所述管路系统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通过管路系统与栗站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排水装置和栗站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趸船主体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为数组电动液压撑杆,所述数组电动液压撑杆对称布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为数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每对自动万向节碰撞铰链分别固定设置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装置为若干个钢质防滑条,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栗站系统采用电动液压潜水栗系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为数个海底门,分别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包括趸船主体和下列均设置在趸船主体上的锚固装置、联接装置、防滑装置、泵站系统、排水装置、管路系统、控制系统;趸船主体为普通浮码头趸船;锚固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部,联接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防滑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泵站系统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排水装置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管路系统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内部,排水装置通过管路系统与泵站系统连接,控制系统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排水装置和泵站系统;本技术实现一船多用,可作为浮码头和岸滩装卸平台使用。【IPC分类】E01D15/14, B63B35/34【公开号】CN204750504【申请号】CN201520159060【专利技术人】顾因, 陈希真, 朱文家, 王雪晴, 程文才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 顾因【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潜式多功能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趸船主体和下列均设置在趸船主体上的锚固装置、联接装置、防滑装置、泵站系统、排水装置、管路系统、控制系统;所述趸船主体为普通浮码头趸船;所述锚固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底部,所述联接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首尾两端,所述防滑装置固定在趸船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泵站系统固定在趸船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底部,所述管路系统设置在趸船主体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通过管路系统与泵站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控制锚固装置、排水装置和泵站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因陈希真朱文家王雪晴程文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顾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