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345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包括地连墙和地下结构,所述的地下结构为矩形,地连墙与地下结构之间设有减震墙,减震墙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与减震墙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控制土体强加给地下结构的位移,也能降低传给地下结构的地震动能量,从而达到免受或降低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结构的减隔震结构,具体为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地下结构的抗震问题研究历史较短,同时大地震造成地下结构破坏的案例有限,因而针对地下结构减隔震措施的研究严重不足。另外,地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减隔震措施的实施也受诸多施工条件、环境的制约。目前,地下结构最常用的减隔震措施是在地下结构外围设置减震层。该方法来源于矿山隧道,通过一层具有一定弹性的特殊材料层,达到消耗地震动能量的目的。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工程中应用受限于减震层特性,如耐久性、抗渗性、压缩性等。目前也在将减震层方法应用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结构上,但该方法却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目前地铁隧道一般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过程全在盾构机内部操作,施作外围的减震层较为困难;即便地铁车站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但减震层需要扩大开挖面积;2)由于减震层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列车长期振动荷载作用下,减震层会发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对于深厚软土地区的盾构隧道而言,这显然会加剧地基的沉降,从而导致轨道的不平顺性,引发相关的轮轨磨损、振动及二次噪声过大等问题,这些均限制了减震层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减隔震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既能控制土体强加给地下结构的位移,也能降低传给地下结构的地震动能量,从而达到免受或降低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包括地连墙和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结构为矩形,地连墙与地下结构之间设有高阻尼减震墙,减震墙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与减震墙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震墙靠近地下结构的表面设有防水层。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震墙的粗糙面上设有孔洞和突起,所述的地连墙的粗糙面上设有与减震墙的粗糙面上孔洞和突起相匹配的突起和孔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一个与地连墙粗糙接触的减震墙,利用高阻尼减震墙能有效吸收地震波动能量,能满足高烈度区或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地下矩形结构;同时利用地连墙与减震墙之间的摩擦能消耗一部分的地震波能量;并且考虑结构施工实际情况,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不设置在结构的底部,不会像减震层那样产生额外的沉降,从而不会加剧运营期轨道的不平顺性;本技术结构能有效提高矩形地下结构的1-2个等级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地连墙,2-减震墙,3-防水层,4-地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地连墙I和地下结构4,所述的地下结构4为矩形,地连墙I与地下结构4之间设有减震墙2,减震墙2与地连墙I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I与减震墙2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此处的粗糙面是指土木工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粗糙面,可以是传统方法施工得到的混凝土表面,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人为的在接触面上设置一些孔洞和与之匹配的突起,本技术主要利用的是两个粗糙面产生的摩擦效应消耗能量,对具体粗糙的程度没有具体限定。优选的,减震墙2靠近地下结构4的表面设有防水层3。优选的,所述的减震墙2的粗糙面上设有孔洞和突起,所述的地连墙I的粗糙面上设有与减震墙的粗糙面上孔洞和突起相匹配的突起和孔洞。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施工时:I)先按常规施作地连墙I作为围护结构,但此时应注意在设计时需在地连墙上进行打磨,人为使地连墙I表面粗糙,以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2)待地连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要求配制并浇筑减震墙2,此时也应注意在减震墙2与地连墙I接触的面上也进行打磨,使减震墙2的表面也达到一定的粗糙度;3)待减震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减震墙外侧铺设一层防水层3 ;4)施作地下结构4。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技术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包括地连墙和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结构为矩形,地连墙与地下结构之间设有减震墙,减震墙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与减震墙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墙靠近地下结构的表面设有防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墙的粗糙面上设有孔洞和突起,所述的地连墙的粗糙面上设有与减震墙的粗糙面上孔洞和突起相匹配的突起和孔洞。【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包括地连墙和地下结构,所述的地下结构为矩形,地连墙与地下结构之间设有减震墙,减震墙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与减震墙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本技术既能控制土体强加给地下结构的位移,也能降低传给地下结构的地震动能量,从而达到免受或降低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IPC分类】E21D11/38, E21D11/10, E21D9/14【公开号】CN204754939【申请号】CN201520534681【专利技术人】王国波, 郭金根, 陈斌, 王亚西, 杨亚勤, 胡立明, 丁国洪, 孙亮明, 章涛, 冯金鹏, 王政印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结构高阻尼减隔震结构,包括地连墙和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结构为矩形,地连墙与地下结构之间设有减震墙,减震墙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地连墙与减震墙通过粗糙面相互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波郭金根陈斌王亚西杨亚勤胡立明丁国洪孙亮明章涛冯金鹏王政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