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墨生产设备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包括内桶体(1)和外桶体(2),所述内桶体的外壁和外桶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介质,外桶体的桶壁上设有冷却介质加料口(21)和冷却介质出料口(22);内桶体的内腔为油墨储存腔(11),所述油墨储存腔的内壁设有一层隔膜(14),内桶体上顶端面设有油墨出料口(12),所述油墨出料口贯穿外桶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桶体的外部;内桶体的底部外侧面中心处和外桶体的底部内侧面中心处通过转轴(4)连接。本装置不仅能够防止油墨在储存时受热挥发,还能够避免油墨分层、黏度增大而不易出料,此外还能循环利用,无需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墨生产设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溶剂型油墨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挥发溶剂,在储存时容易受热挥发,从而影响油墨的各项性能。授权公告号CN 202897232 U,授权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墨存储装置,包括幽默通和桶盖,所述油墨桶包括内桶和外桶,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形成间隔空腔,所述油墨存储装置上还设置有与间隔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水口的位置。该技术所述的存储装置开创了油墨冷却的先例,该油墨存储装置与冷却介质共赢设备连接,可以收集冷却介质对印刷油墨进行冷却,一方面有效抑制了油墨中溶剂的挥发,使油墨保持最佳黏度水平;另一方面,该技术采用局部温控的方式对油墨进行温度控制,大大减少了传统方式中对车间整体温度控制及空气净化上的投入,在有效抑制油墨挥发同时提高了空气质量,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油墨长时间进行冷却放置后,油墨容易分层,且由于温度降低,油墨的黏度提高了,影响出料。此外,由于油墨具有一定的黏度,油墨储存装置在卸料后,还会有部分油墨残留在储存装置内,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储存装置又不方便清洗,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本装置不仅能够防止油墨在储存时受热挥发,还能够避免油墨分层、黏度增大而不易出料,此外还能循环利用,无需进行清洗。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桶体的外壁和外桶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介质,外桶体的桶壁上设有冷却介质加料口和冷却介质出料口 ;内桶体的内腔为油墨储存腔,内桶体上顶端面设有油墨出料口,所述油墨出料口贯穿外桶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桶体的外部;内桶体的底部外侧面中心处和外桶体的底部内侧面中心处通过转轴连接。在本技术中设有冷却腔,冷却腔用以储存冷却介质,当油墨储存与内桶体中时,收到冷却介质的冷却,油墨温度降低,不易发生挥发,有利于保持油墨的性能。同时,内桶体与外桶体通过转轴连接,内桶体可以在外桶体内发生轴向转动,内桶体旋转时,油墨随之旋转,起到了搅拌的作用,可以防止油墨由于在低温下长时间储存而发生分层现象,同时也能提尚油墨的黏度,因此在使用如旋转内桶体,有利于油墨的出料。油墨储存腔内隔I吴的设置,在油墨倒出后,将隔膜也取出,在储存装置下次使用前再贴上新的隔膜,如此不仅能够对残留在隔膜上的油墨进行收集,同时也使油墨储存装置能够循环利用,无需清洗。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桶体与外桶体均为圆桶,且内桶体与外桶体同轴。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介质加料口的位置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上部,冷却介质出料口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桶体的油墨出料口呈圆管状,且油墨出料口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冷却介质渗透,另一方面密封圈也起到润滑作用,内桶体旋转时能够减小油墨出料口与外桶体顶部的摩擦力。作为优选,所述油墨出料口的顶部设有旋转手柄。旋转手柄的设置便于内桶体的旋转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桶体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外桶体固定连接,支撑环与内桶体外侧壁抵接。支撑环设于外桶体与内桶体之间起到支撑作用,能够进一步对内桶体进行定位,而且当外桶体受到外界力撞击时,也能够防止外桶体形变;支撑环与内桶体抵接,较小接触面的摩擦力有利于内桶体的旋转。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桶体的外侧壁设有拉手。拉手的设置便于搬运油墨储存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桶体的底端面设有滚轮。滚轮的设置便于油墨储存装置的转移。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油墨储存装置一方面能够防止油墨在储存时受热挥发,另一方面又能够避免油墨在储存时分层和因黏度增大而不易出料。此外还本油墨储存装置还能循环利用,无需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内桶体1、外桶体2、冷却腔3、转轴4、密封圈5、支撑环6、油墨储存腔11、油墨出料口 12、旋转手柄13、隔膜14、冷却介质加料口 21、冷却介质出料口 22、拉手23、滚轮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包括内桶体I和外桶体2,所述内桶体与外桶体均为圆桶,且内桶体与外桶体同轴。内桶体的外壁和外桶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介质,外桶体的桶壁上设有冷却介质加料口 21和冷却介质出料口 22,所述冷却介质加料口的位置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上部,冷却介质出料口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下部。内桶体的内腔为油墨储存腔11,所述油墨储存腔的内壁设有一层隔膜14,内桶体上顶端面设有油墨出料口 12,所述油墨出料口贯穿外桶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桶体的外部,油墨出料口呈圆管状,且油墨出料口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5,所述油墨出料口的顶部设有旋转手柄13。内桶体的底部外侧面中心处和外桶体的底部内侧面中心处通过转轴4连接。所述内桶体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与外桶体固定连接,支撑环与内桶体外侧壁抵接。外桶体的外侧壁设有拉手23,外桶体的底端面设有滚轮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包括内桶体(I)和外桶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的外壁和外桶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介质,外桶体的桶壁上设有冷却介质加料口( 21)和冷却介质出料口( 22);内桶体的内腔为油墨储存腔(11 ),所述油墨储存腔的内壁设有一层隔膜(14),内桶体上顶端面设有油墨出料口(12),所述油墨出料口贯穿外桶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桶体的外部;内桶体的底部外侧面中心处和外桶体的底部内侧面中心处通过转轴(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桶体与外桶体均为圆桶,且内桶体与外桶体同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加料口的位置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上部,冷却介质出料口设于外桶体的侧壁下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桶体的油墨出料口呈圆管状,且油墨出料口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5)。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出料口的顶部设有旋转手柄(1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桶体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与外桶体固定连接,支撑环与内桶体外侧壁抵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桶体的外侧壁设有拉手(2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桶体的底端面设有滚轮(2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油墨生产设备设计领域,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油墨储存装置,包括内桶体(1)和外桶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的外壁和外桶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介质,外桶体的桶壁上设有冷却介质加料口(21)和冷却介质出料口(22);内桶体的内腔为油墨储存腔(11),所述油墨储存腔的内壁设有一层隔膜(14),内桶体上顶端面设有油墨出料口(12),所述油墨出料口贯穿外桶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桶体的外部;内桶体的底部外侧面中心处和外桶体的底部内侧面中心处通过转轴(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波,杨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艾飞特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